读完《人间失格》这本书,叶藏对于世界的反感与厌恶,让我想起了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的主人公莫尔索。
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有相似之处,但也极具不同。这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叶藏和莫尔索都认为:世界对于自己而言是没有意义的,是极其荒诞的;世界和人类都是复杂的,自己对于世界而言是无能为力的。
他们都想挣脱社会的枷锁,打开现实的牢笼。可是最终却都以悲剧收场。可以这么说,叶藏和莫尔索都是冷眼观看世界的孤独灵魂,都是超然于世间的存在。
叶藏似乎永远也弄不懂人类的复杂。殉情未果后比目鱼态度的转变时,比目鱼的善变和虚伪;落魄逃跑后投奔堀木时,堀木的冷漠与狡猾;还有妻子被玷污时,堀木的冷眼旁观和自己的软弱逃避等。
他是单纯的,也胆怯的。他不了解复杂的人性,更不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莫尔索同样认为世界是荒诞的、没有意义的。他对于任何人和事物都不抱期望,表现得无动于衷,毫不在乎。母亲的死亡他没有流一滴泪,追名逐利他也毫无兴趣,甚至面对死亡也是无所畏惧的态度。
但是在两个人面对这个复杂世界的方式上,却表现了本质上的不同。
叶藏面对复杂的世界和人类,选择的是一种消极逃避的方式。他对于任何的事情都选择逃避的态度,从未积极地采取行动去面对。
他从未做过真实的自我,害怕别人看穿他那阴郁的性格,只好对人逢场作戏。他被动的接受一切他不喜欢的人和事物,不懂得拒绝,也不懂得反抗。
他为自己戴上了虚伪的面具,来讨好世人。努力迎合这个社会的规则,随波逐流,最终一步一步走向丧失为人的资格的道路,在谎言和荒谬中结束了自己“可耻的一生”。
他想上艺术院校,却为了满足父亲让他日后从政的愿望上了高中,放弃了自己想当画家的梦想。为了讨好家人、同学和老师,他以滑稽搞笑的方式来博得他们的喜欢,以掩盖自己忧郁的内心。
他明知道堀木这样的酒肉朋友自私、虚伪和狡猾,却仍然选择和他一直做朋友。他明明爱静子母女,可以选择幸福的生活,却选择逃避离开。甚至连自己的妻子遭人玷污,他都选择一言不发。
他从来没有积极面对现实,而是一味地选择逃避,自甘堕落,最终也走向自我毁灭。
而莫尔索在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却表现的与叶藏截然不同。
他认识到这个世界的荒诞,知道这个世界是毫无意义的。他说:“人生在世,永远也不应该演戏作假。”
他渴望和追求自由,坚持做真实的自我,忠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
他对一切无动于衷,表现得近乎冷漠,也从不讨好任何人。这些与叶藏完全不同,叶藏一开始就是在逢场作戏,从未做过真实的自己,一生都在努力迎合大众。
相比而言,我认为莫尔索是更为幸福的,至少他从未违背过自己的内心。
莫尔索在母亲去世时,始终没有流过半滴泪水。小说开头说道:“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
亲人的离世本应是沉痛的,可他连时间也记不清,表现得事不关己。邻居想和他做朋友,他却说“做不做都可以”,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老板的提拔他也果断拒绝,不知好歹的他让老板脸色难看,他却表现得无动于衷。他无意错杀了一个阿拉伯人,面对法庭的审判时,他也是保持一贯的冷漠态度。
法庭上他说出了内心真实的想法,完全没有为了保住性命而去讨好大众,以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宽恕。
他说:“我希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面对死亡,他摆脱了人类对死的恐惧,像一名勇士那样慷慨赴死。
莫尔索的种种行为看似荒谬,不近人情,实际上这是他用来反抗这个荒谬的世界的武器。他才是那个真正活出自我、活出本真的人。
他觉得自己过去是幸福的,现在也是幸福的,连至死都是幸福的,他生而无憾。
加缪评价说:“莫尔索并非麻木不仁,他怀有一种执着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实的激情。”
他早已洞悉这个世界的荒谬,认识到世界对于人的种种欲望的不关心,了解到人与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对立。
人世间的爱恨情仇、生死离别他早已看透,他比很多人都活的明白,活的通透。
他始终保持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做一个独立于世界的局外人。
他以冷漠的态度反抗生活,却在命运面前惨败,最终被判死刑。虽然结局是悲剧性的,可是我不认为他是失败的。
他敢于挑战残酷的现实,敢于反抗荒诞的世界,敢于遵循自己的内心,这种可贵的勇气和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掌声。至少我认为他在精神世界是胜利的,他真正做到了追求本真。
加缪说:“人生没有希望但并不包含绝望。所以,要活得真实而不虚伪,就必须坚守下去,并不是不愿迂回,而是没有退路可走。”
莫尔索至死都没有放弃过做真实的自我,他才是真正的勇士。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在社会的种种规则下,人要么被同化,要么被批判。那到底是选择做忠于自己内心的人还是选择做跟随大众的人,我相信这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困惑。
从这个层面讲,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真正想做莫尔索那样的人,忠诚于自己的内心。
但是就像加缪所说的:“大部分人总是表里不一,他们做的往往并非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他们都有一种群居意识,惧怕被疏远与被排斥,惧怕孤单无依靠。”
这让我想起了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的一段话:“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人是一种群体动物,最怕的就是被群体孤立,那样会让我们失去所谓的“安全感”。
但是莫尔索却执意要跳出这个世界的固有模式,完完全全尊重自己的内心,走上了不跟随众人的、孤独寂寞的,甚至有可能是极其危险的一种局外人的道路。
纪德在《人间食粮》中,告诉我们:“要拒绝“同化”,人最宝贵的是思想,应该坚持自己的个性和感受。”
可是现实却是,“异端”不再被绑在火堆上烧死,但是目光和语言如果能实质化,会比炙热的火焰更直接地灼伤心脏。
比如法庭上的审讯不集中于杀人案本身,而是想方设法将案犯妖魔化,利用被告过去偶发的事件,把被告虚构成一种他自己都认不出来的形象:
即把始终认为自己无罪、对一切都毫不在乎的莫尔索硬说成一个冷酷无情、蓄意杀人的魔鬼。把杀人者与母亲之死牵强附会,荒诞的葬送了莫尔索的性命。
莫尔索成为了游离于社会规则之外的局外人。而叶藏却一生被束缚在社会规则的枷锁中难以解脱。
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莫尔索式的冷漠,具有积极反抗的力量。他是真正具有大智慧和勇气的人,获得了内心世界的自由。
这两个人物的人生经历,给我最大的一个启示就是:无论世界怎样复杂,你都有选择的权利。选择用怎样的方式面对世界,也是由你自己决定。
你选择积极面对,抑或是消极抵抗,那都取决于你自己。关键是,你怎么看待和定义自己人生的意义。
萨克雷在 《名利场》中说到:“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看见自己的影子。你对它皱眉,它还你一副尖酸的嘴脸。你对着它笑,跟着它乐,它成了个愉快和善的伴侣。”
人生的意义是由自己赋予的。你选择积极的人生,那你就会选择用积极的方式度过一生,你的人生就是积极的一生;你选择消极的人生,那你就会选择消极的方式度过一生,你的人生就是消极的一生。
你对世界笑,世界也会跟着你笑;你对世界排斥,世界也会排斥你。
世界就像一面镜子,关键是你怎么对世界这面镜子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