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沪尾大捷:中法战争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刘铭传靠什么击败法军

听荷看历史 2025-03-28 15:20:44

1883年十一月,法国在殖民越南南部十年之后,开始大举进攻越南北部地区,一度攻占越南北部重镇河内,企图打通从越南进入中国的道路。清政府在获知法国的企图之后,派军进入越南阻击法军,中法战争正式爆发。

中法战争爆发之后,法国为了给清政府施加压力,又整合东南亚地区的9艘军舰,组成法国远东舰队,以海军司令孤拔为统帅,进攻中国福建沿海。

临危受命

1884年8月23日下午,法国远东舰队和中国福建水师在福州马尾港展开激战。由于装备上的差距,以及清政府下令不许主动出击,在开战仅仅一个小时之后,清军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法国远东舰队在消灭福建水师之后,继而又封锁了台湾海峡,企图占领中国的澎湖列岛和台湾岛。

由于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之前,一直重陆地而轻海防,导致整个台湾岛以及澎湖列岛,不过维持着4000多人的驻军,整个台湾岛隶属于福建省管辖。1884年9月,当法国人带着现现代化的军舰入侵台湾时,台湾岛则是兵力不足,武备废弛,整个台湾沿海,连几座像样的炮台也没有。

但是,台湾岛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固有领土。两次鸦片战争,更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海防的重要性。对于台湾岛,清政府是必保不可。

为了抵御法国远东舰队对台湾的进攻,清政府任命李鸿章的部下,淮西名将刘铭传为福建巡抚,赐予其管理台湾全境的军政大权,让其带领台湾全体军民,务必守住台湾岛。

由于法国远东舰队当时封锁了台湾海峡,福建巡抚刘铭传只能通过外国的商船偷渡到台湾岛。

堂堂一国的封疆大吏,竟然要通过偷渡的方式才能去所在地上任,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集结军力

刘铭传来到台湾岛后,他环顾四周,看到的是一副师老兵疲的场景。

为了守住宝岛台湾,也为了中国东南海疆的安全,刘铭传上书清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支援。

在刘铭传的请求下,李鸿章通过和外国商船商量,最终雇佣英国的渡轮,从福建沿海运来了2000多名淮军以及70万两白银。

虽然有了2000多名淮军的加入,但是面对装备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台湾漫长的海岸线,刘铭传手中的这点儿人马还是杯水车薪。

于是,刘铭传又用手中的70万两白银,在台湾岛招募民团,号召全岛百姓一起加入抗击法国侵略者的队伍中来。

在刘铭传的组织下,大批的百姓被武装起来,帮助清军守岛。同时,刘铭传又从外国商人手中购买了一批数量可观的枪支弹药。

经过多日的忙活,刘铭传勉强在台湾岛上武装了10000多人,用来抗击法国远东舰队。

初战告捷

当时的台湾岛,经济和政治中心都在台北。如若台北丢失,整个台湾岛将不可守。而台北当时有两个港口可以停靠军舰,符合法国人的登陆条件。

这两个港口,一个是基隆港,一个是沪尾港,法国人很有可能从这两个地方登陆。

因为基隆港大,而且又有当时中国的第一座现代化煤矿,故而刘铭传派出了将近5000人守基隆。而沪尾港相对较小,且有淡水河为天然屏障,刘铭传放了2000人防守沪尾。

果不其然,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先选择攻的就是基隆港。

1884年9月20日,法国远东舰队的三艘军舰进入到基隆港海面,凭借着海上的强大炮火,法军先是摧毁了基隆港口的炮台。而后又派出200多名法军乘坐舢板,开始强行登陆基隆港。

由于法军当时不知道清军在基隆港的防守军力,200多人的法军刚刚上岸,就遭到清军的迎头痛击,被打死打伤数十人,法军匆忙退回海上军舰。

法军的试探性进攻没有得逞,海军司令孤拔继而根据基隆清军的守备情况,又重新做出战略部署,并派人继续在台北沿海寻找新的港口登陆。

撤离海岸

福建巡抚刘铭传则是经过与法军的首次交战,亲眼见识到法国战舰的实力。毕竟能全歼福建水师舰队的法国远东舰队,其在装备上要高出福建水师好几个等级。

面对这样的巨型战舰,刘铭传意识到自己不能硬拼。像这种情况,派多少人在港口阻击,都是法军战舰下的炮灰。

于是,刘铭传下达了对法军舰队作战的第一道命令,那就是放弃沿海阵地,大军全面后撤,将法军引到内陆作战,然后依托有利地形,对法军进行围歼。

由于基隆港口还有大型的现代化煤矿,清军一旦撤退,基隆煤矿就会落入法国人之手,这样他们的舰队就能源源不断的补充燃料,这对于刘铭传固守台湾岛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在下令放弃台北沿海阵地之后,刘铭传又下达了第二道命令,那就是将基隆煤矿内的大型机器全部拆走。对于现已开采出来的煤矿,刘铭传让人将其全部焚烧。做完这一切后,刘铭传又命人引入海水,灌进煤矿,力求做到不让一块煤炭,进入法国军舰的燃烧炉。

惊天一计

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那边,在经历9月20日的首战失利之后,他又在10月1日那天,命令6艘军舰进驻基隆港海面,而后又命三艘战舰,进攻沪尾港。他想要通过东西夹击战术,让刘铭传疲于奔命,从而各个击破,占领台北。

10月1日清晨,法国远东舰队的6艘军舰一齐向基隆港开炮。经过两个小时的炮击,清军在基隆海岸的防御措施全部被法军舰队击毁。之后,2000多名法军手持加特林,突火枪趁坐舢板,开始抢滩登陆。

由于此时清军已经在刘铭传的命令下撤出沿海阵地,法军轻而易举的就在基隆港向岸的仙洞山脚下登陆。

这时的清军正在基隆港的第二道防线二重桥防守,当法军从仙洞山赶来进攻之时,遭遇清军提督章高元和总兵曹志忠的拼死抵抗。

但手持大刀和弓箭的清军,此时怎么是手拿突火枪的法军的对手,几番交手下来,清军就凸显出颓势。

然而就在这时,坐镇台北的刘铭传又接到紧急军情,台北淡水河出海口的沪尾港,又遭到法军3艘军舰的炮击。

此时,在沪尾港防守的清军只有2000人,虽然这2000人在战前已经奉命撤离沿海阵地,但是沪尾港的天险不比基隆港。沪尾港除了可以凭借淡水河为天险之外,后面再无险可守。而基隆港那边,除了仙洞山,二重桥之外,还有狮球岭天险。

但是,面对法军东西两面的夹击,刘铭传要是想同时防守两个港口,肯定是两面都守不住。于是,刘铭传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基隆,保沪尾。

沪尾大捷

刘铭传这个命令一下,手下诸将一片哗然。所有人都知道,一旦弃守基隆,法军数日间便可占领台北。即便他们守住了沪尾,但也难逃殉岛的结局。如若他们侥幸逃回大陆,也必将落得一个临阵脱逃的,丧师失地的罪名。

此时的台北知府陈星聚,淡水知县周有基,以及刘铭传的心腹爱将章高元都站出来反对刘铭传的决定。

面对众人的不解,刘铭传耐心解释道:“我军兵力有限,断断无法应付基隆、沪尾两方之敌。如若两方皆守,必将全军覆没。如今必须毕其功于一役,集中所有力量,歼其一路,让另一路知难而退。如今基隆之敌,乃法军主力,装备精良,人员众多。即便我军主力尽出,也无法做到将其一举全歼。而沪尾之敌,乃是法军偏师,如若诱敌深入,我军主力尽出,必能全歼上岸之敌。到时基隆之敌,因不知我军虚实,必不敢轻举妄动,我军可再缓图之。如此,台湾可保。”

经过刘铭传这么一解释,众人才恍然大悟。在刘铭传的命令下,驻防基隆的清军全部撤出,而后火速赶往沪尾设伏,而刘铭传本人也由台北来到淡水县衙指挥作战。

1884年10月8日清晨,法军在在沪尾港登陆。上岸之后,清军与其展开短兵相接,但稍一接触,清军就开始向密林深处佯装溃退。法军不疑有诈,一路追击而去。

待到中午时分,在法军全部进入伏击圈之后,埋伏在密林深处的6000清军全线出击,将1000多名法军团团围住。其中湘军将领孙开华,淮军将领章高元,民团首领张李成亲自手持大刀带兵冲锋,整个山谷山野动荡,林木悚然。

在清军的奋力一击之下,法军节节败退,最后狼狈逃窜到沪尾港,乘坐舢板逃回海上。

此一战,清军消灭法军300多人,另有70多人在逃回军舰的过程中溺亡,受伤者更是多达百余人,取得了震惊中外的沪尾大捷。

此战之后,法军再未对沪尾港发起过攻击。而基隆港那边,由于清军的全部撤退,法军于10月4日占领基隆。但是,当他们打算进一步攻占台北时,却收到了法军在沪尾港大败的消息。

此时不知清军虚实的法军舰队司令孤拔,不敢贸然深入台湾腹地,便下令在占领基隆后止步不前。

海峡同心

由于刘铭传命令清军在撤退前毁掉了基隆煤矿,法军舰队守着这么大一座煤矿,硬是没有获取一点燃料补充。于是,清法双方就在基隆港展开了长久的对峙,这让刘铭传在守卫台湾的过程中获得喘息之机。

法国当局在攻占台湾岛陷入不利状态之后,1885年3月,又命越南地区的法军进犯越南谅山,而后又攻打中越交界的镇南关,企图进犯中国广西。清军老将冯子才临危受命,在镇南关大破法军,重伤法军指挥官尼格里,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在海陆两军都失利的情况下,法国与清政府于1885年9月,在天津签订《中法会定越南条约》。在此条约中,清政府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并重新勘定中越边界。作为清政府对越南地区的妥协条件,法军必须退出台湾岛和澎湖列岛。

随着法国舰队从台湾岛和澎湖列岛撤离,台湾岛获得了主权上的完整,清政府将原先隶属于福建省的台湾,改设为台湾省。在保卫台湾过程中立下大功的刘铭传被立为台湾第一任巡抚。

此后,刘铭传在台湾巡抚的任上经营台湾七年之久。等他晚年离开台湾时,台湾一州,三府,四厅,十一县,从民生,到教育,再到经济、交通,通讯、军事等方面,都是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而台湾对大陆的向心力,在此期间也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巅峰。海峡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则是深深根植于两岸人民的心中。

1 阅读:199

评论列表

雾羽

雾羽

4
2025-03-29 11:10

可惜的是刘铭传在中法战争结束后,长期被掣肘,最后被逼的愤而辞官回乡。

啄木鸟

啄木鸟

2
2025-03-30 22:31

1884年,清军经历了太平天国和平定新疆的战争,早已不是装备大刀和弓箭的落后军队,特别是左公收复新疆的部队,更是装备精良!

听荷看历史

听荷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