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这是1961年6月19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平素轻易不发火的总理,在这次会议上狠批了文化部的领导。
彼时,文化部由沈雁冰主导,他还有一个身份,那便是曾经声震文坛的作家茅盾。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一次设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对于新中国的文化艺术工作,周恩来总理是十分重视的.
他拥有着“艺术总理”的美誉,另外早在南开读书之时,周恩来就喜欢文艺,还参加了学校的话剧社。
同邓颖超结缘也是因为话剧,谁能想到一国总理曾经还在话剧舞台上男扮女装,邓颖超在女校时则是女扮男装。
只不过后来两人携手投身革命事业,就再也没有登上话剧舞台演戏了。
而除了话剧,周恩来总理还喜欢看散文和短篇小说。
也正因此,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透露,周恩来总理曾经许下的退休愿望,一个是写小说,一个便是演戏。
只不过在兴趣层面,这两个愿望最终都没实现,而实际上他早已将这愿望内化到了工作当中。
他对新中国的文艺工作十分重视,新中国首任文化部长茅盾,正是周恩来总理大力推荐,并最终获毛主席同意的。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正式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简称“文化部”,茅盾继续担任部长。
不过,在长期的工作中,文化部开始出现一种官僚主义的风气,越来越不民主,搞“一言堂”,对各地特有的文艺形式动不动就进行批评,文化政策也搞“一刀切”。
来自四川的一个材料显示,有一位文化部的副部长到四川去进行考察访问。
在有关四川文艺工作的座谈会上,当着众多四川同志们的面,他却突然说了句:“川剧落后。”
也就是这一句话,得罪和伤害了四川领导同志和民众们的感情。
当时在会上,一位四川的同志按捺不住,当场就反驳道:“落后不落后,你说了不算,要由四川7000万人去回答,去决定。”
最后,文化部的那位副部长当场下不来台。
而有关会议记录材料交到了北京,被向来十分重视文艺工作的周恩来总理看到,敏锐的他当即意识到了文化部当前存在的问题。
更何况当时在全国范围内,类似四川发生的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在周恩来总理看来,任何文艺都有个为谁服务的问题。
各地的文化形式是在漫长的历史找那个发展而来的,各有千秋。
文艺要好好为人民服务,就要通过实践,到群众中去考验,看是否真正为人民所喜闻乐见,这不是领导批准可以算数的。
艺术作品的好坏,要由群众回答,让群众各取所需,而不是由领导回答。
但是当时就恰恰存在着领导决定多于群众批准的问题,很多领导管得太多了,“一刀切”,上来就想着拿一个固定的框子框住。
为此,1961年6月19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严肃批评了文化部。
会上,他同时重提了四川的那件事情,并站在了那位敢于站出来反驳的四川同志一边。
他直言:“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彼时,这话从周恩来总理嘴里说出来,全场顿时很受震动。
“你算老几”还回荡在会场,涵养很深的周恩来总理也已经点到为止,略作停顿而后继续道:
上海人喜爱评弹、淮剧、越剧,要你北京人去批准干什么?
领导人可以有喜好,有人爱看戏,有人爱看画,有人爱古董,这有什么关系?
我们看了戏说好,不一定就好,我们的话靠不住,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怎能作为标准?
艺术是要人民批准的。只要人民爱好,就有价值;不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就许可存在,没有权力去禁演。
这一番话中接连串4个反问,让在座的诸位文化部领导同志们陷入到反思中。
周恩来总理环顾四周,又继续道:
“我们懂得少,发言权很少,不要过多干涉。在座的同志都是做领导的人,希望你们干涉少些,当然不是要你们不负责任。第一,要负责任;第二,要干涉少些。”
而会上除了说这些,周恩来总理还先后举了毛主席、陈老总和朱老总的故事。
他说:
拿做诗来说,我们的领导人中,陈毅同志喜欢写诗,写得很快,是多产作家,是捷才。
毛主席则不同,他要孕育得很成熟才写出来,写得较少,而气魄雄伟、诗意盎然。
我们不能要求毛主席一天写一首诗,也不必干涉陈毅同志,叫他少写。
由此可见,精神生产是不能划一化地要求的。
而后还有朱老总的例子,周恩来总理言:
朱德同志说,我打了一辈子仗,想看点不打仗的片子。
如果天天让人家看打仗的片子,人家就不爱看,就要去看香港片,这只能说明电影局的工作没做好;反之,一个打仗的片子也没有,让青年丧失战斗性,也不好。
总而言之,周恩来总理的意思就是文艺作品要为群众服务,让观众各取所需,而文化部既要负责任,又要干涉少些。
会议尾声,周恩来总理又最后说道: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艺术也一样,要认真地加以研究,加以摸索,许多经验要认真加以总结。希望在这次会后,大家都来研究规律,但也不要又搞出许多框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