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车/正琦
在全球新能源革命风起云涌的今天,中国新能源车凭借其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势,迅速崛起。然而近几年西方国家不断通过制裁法案以及关税加码对华新能源车产业进行极限施压。
虽然如今中国新能源车出海受阻,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与企业已经形成了不少共识和教训。
1.对华加关税为设厂,西方的极限施压
近年来,为了遏制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西方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最为直接且效果显著的手段便是加征关税。

欧盟在2024年10月通过的“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案”,便是这一趋势的集中体现。该法案对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电动车加征了7.8%至35.3%不等的关税,部分车型甚至面临高达45.3%的关税壁垒。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的这一政策并非盲目施压,而是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对于在欧洲市场销量较高的上汽集团旗下车型,欧盟施加了最为严苛的关税。不过,西方国家并不是想要完全扼杀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

确切地说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与一些企业家迫切地想要中国车企在欧洲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在2025年初,路透社以及一些德国媒体都报道了:“欧洲多国政府正推出激励措施,吸引中国汽车制造商建厂”的新闻。而奔驰的CEO更是直接伸出橄榄枝呼吁欧盟应鼓励中国在欧洲设厂。
但实际上,这些表面友好的姿态背后可能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2.欧洲加税为要技术:中国新能源车出海的双重困境
与其说欧洲给中国汽车加关税是为了让中国来欧建厂,不如说欧洲人想要中国的新能源车技术。

毕竟以单纯出口的形式卖新能源车,欧洲人只能“拆车”逆向研究。这样追赶中国新能源车技术的时间会比较长。但如果中国来欧设厂,势必会带来大批中国新能源车技术工人以及工程师,如此欧洲的大企业便可以方便“挖人”。

即便欧洲车企不挖人,在建厂生产的过程中有意无意间一些新能源技术也会被欧洲企业获得,进而蚕食我们的新能源车技术优势。
不过,欧洲国家还有可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合作,让中国在这些国家建厂。而这里更是龙潭虎穴。
3.中国新能源车出海被堵死?保留核心技术是关键
印度作为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吸引了众多中国车企的目光。然而,印度政府却以种种理由限制中国车企的投资与发展,甚至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中国车企的资产。

以上汽集团为例,该公司在印度市场的投资曾一度取得显著成效,年销售量高达5万辆。然而,在印度官方的支持下,上汽名爵印度分公司最终被一家印度公司收购,从外资企业转变成了印度合资企业。上汽集团就这样失去了在印度投资超32亿的工厂。
印度的无赖行径并非个例。不只是车企,小米也曾在印度遭遇了巨额罚单+冻结资产的制裁,损失高达48亿。截至2023年11月,已有2783家外企关闭了在印度的业务。印度的这种引诱建厂——敲诈勒索——据为己有的“猥琐三连”已经让不少中国企业对印度市场避之不及。

面对西方国家的极限施压与印度市场的无赖行径,中国新能源车出海之路似乎变得异常艰难。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新能源车将被堵死在国际市场之外。相反,这正是中国新能源车行业觉醒与变革的契机。
据一些媒体报道,我国政府近期对中国车企对外出口进行了一些建议。其中保留核心技术,将关键部件组装后,以散件形式出口到海外工厂组装为成车或成为中国车企出口海外的另一条新路。如此既绕过了西方国家的制裁,又满足了他们在海外设厂的意图,还能够最大程度保留我们的核心技术。
写在最后
保留核心技术,是中国新能源车出海新觉悟的核心。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车企或许过于注重市场份额的扩张,而忽视了核心技术的保护与研发。
未来中国政府可能会对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技术出口进行更多管制,发布更多法律规范,以保护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