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在中国定居21年,娶了河南妻子的奥巴马弟弟,后来怎样了?

史作咏叹 2024-02-11 02:00:48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史作咏者

编辑|史作咏者

前言

两千年伊始,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华夏大地。

深圳这片小渔村,也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着翻天地覆的变化。

一座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随之还有许多被吸引而来的“淘金者”。

而在这相当一部分人里面,有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不远万里从异国他乡漂泊而来。

在这里生活,融入,在当时深圳的一家普通公司就有这么一位。

他是来自美国的黑人朋友,名叫马克。

初来乍到的他并没有感到处处不适应。

反而用他那开朗的性格和标志性的笑容和中国同事们打成一片。

他让同事教他汉语,乐此不疲,原来不是为了别的。

只是因为想找个中国女朋友,在中国安居乐业。

那么,在中国文化差异如此之大的背景下。

他能顺利找到女朋友并结婚安家吗?如今的生活状况又怎么样了呢?

奥巴马和马克,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老奥巴马也就是马克和奥巴马的生父,是一个来自非洲肯尼亚游牧家庭的黑人。

家里人非常开明,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把老奥巴马送到美国夏威夷留学。

在学校里老奥巴马对一个白人女同学一见钟情。

两人都处在懵懵懂懂的青春期,就这样跌跌撞撞地恋爱了。

要知道在当时的美国,种族主义更加严重,甚至有明文规定说黑人与白人不能通婚。

而老奥巴马不仅和白人女孩搞对象,还结婚生子了。

因为和老奥巴马结婚的这名白人女孩不是别人,正是奥巴马的亲生母亲——邓哈姆。

婚后不久,谁知道老奥巴马在妻子孕期在外面风流。

伤心欲绝的邓哈姆果断离了婚,连夜带着年仅2岁的奥巴马回了娘家,留老奥巴马一人。

老奥巴马没过多久,就和另一名白人女子相恋了。

她正是马克的生母——露丝·贝克。

不知道老奥巴马身上到底有多么强大的魅力,竟然让露丝做了和邓哈姆一样的决定。

她不顾校方和家庭的阻止,毅然决然地和老奥巴马结了婚。

老奥巴马也因此与自己的博士学位擦肩而过,因为两次婚姻都存在骗婚行为。

他也被校方勒令开除回家了。

夫妻二人回到肯尼亚后不久,露丝产下一子名叫马克。

老奥巴马满是失意地回到自己国家,仗着自己留过美。

对许多工作都瞧不上,还经常出言不逊。

这下哪还能找到工作,只能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借酒消愁。

喝个酩酊大醉还经常对母子俩拳脚相向。

而年纪尚幼的马克因为是黑白混血,也不受当地同龄人的待见。

他们把马克视为异类,在外受尽屈辱,回到家还要遭受父亲的恶语相向。

弱小无助写满了马克的童年生活。

就在这时,一个想法渐渐地萌生了出来,在马克的脑海里生根发芽……

不走寻常路,成就自我

马克的童年是不幸的,但他从没放弃热爱生活。

在母亲选择与老奥巴马离婚后,他们母子二人就成了肯尼亚当地一家大老板呵护的对象。

露丝和大亨结了婚,大亨对母子俩非常好,给了他们很大的支持。

马克也因此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性格,为日后不管是事业还是婚姻上坚定了很大的勇气。

1988年,老奥巴马度过了自己最后的时光,事业有成的奥巴马坐上飞机。

来到肯尼亚送了父亲最后一程,这也是马克和奥巴马这对兄弟多年来的初次见面。

看着事业正处于上升期,混得风生水起的哥哥。

马克暗自下定决心,自己一定也要闯出一片天地。

马克也没让大家失望,成功考上了布朗大学这所世界一流,从而辗转来到了美国。

得知弟弟也在美国,奥巴马不时会抽空看望,兄弟二人这才慢慢熟悉彼此。

马克更是成绩突出,硕士毕业后到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给家里添了不少光。

这时可能谁都没想到,日后发生的震惊世界的“9·11”事件。

不仅成了全美的转折点,也是马克个人的转折点。

事件发生后,美国社会本就尖锐的种族歧视更加矛盾。

许多黑人因此平白无故失业下岗,马克也没能逃过被炒鱿鱼的命运。

从在大企工作的天之骄子沦为无业游民,马克对美国所谓的“民主自由”大失所望。

意志消沉的他彻夜难眠,他总会自问:“接下来的路该何去何从?”

终于有次他看到杂志上写着关于“中国外教”的文章,觉得自己可以去试一试。

经过横跨太平洋的路途,马克来到了这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国。

而他的第一站,就选择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经济特区深圳。

在马克的印象中,他一直以为中国是相对落后的。

但初来深圳,他被当地的景象给震惊到了。

这和他在报纸上看到的报道大相径庭——交通四通八达。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来到深圳的首站,他先去了当地的一家孤儿院。

因为幼时的特殊经历,让马克能在这里感同身受,很快就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孩子们好奇他长相为什么不同,他就扮鬼脸逗的孩子们哈哈大笑。

有了这个经历后,马克更加坚定了自己在中国发展的愿望。

但首先要学会中文,才能和人正常交流,所幸他也非常喜欢中国文化。

而有次在常去的中国特色茶馆,马克意外地遇到了自己的中国女友。

河南女婿

当时马克正在像往常一样,边喝茶边研究自己的中文笔记。

正当他练习发音时,旁边一名女服务员噗嗤地一下笑出了声。

马克没有因此而感到生气,反而不好意思地也笑了笑。

只见这名女服务员上前去纠正了马克的发音,马克表示十分感谢,两人就这样认识了。

有时候缘分到了挡也挡不住,马克此后来茶馆的频率更多了,因为他对这位外表可爱心地善良的女孩很是欣赏,两人交换了姓名才知道,这名女孩叫做刘雪华,老家是河南的。

慢慢地马克成了刘雪华的汉语学生,两人每次仿佛都有说不完的话,刘雪华活泼开朗,马克则尽显绅士风度,慢慢产生了好感。

两人的发展速度之快让他们也感到诧异,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当刘雪华把自己和外国人谈恋爱的消息告诉老家的父母时,父母很是反对。

他们不能接受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外国人,一个是因为家里都是淳朴的农民,只想着刘雪华能找一个本地人安安稳稳,还有一点就是他们怕马克会把雪花带到国外生活。

虽然雪华态度坚决,也经常给父母说起马克的好,两人是真心喜欢对方,但父母的立场也很明显,就是不同意。

但在面对马克的时候,刘雪华选择了隐瞒家里的想法,只是囫囵吞枣地说想再等等,渐渐地,心思细腻的马克察觉到了雪华的为难。

思考良久后,马克决定向刘雪华家里保证,自己是真心爱刘雪华,为了她,马克愿意留在中国,还说:“而且我爱中国,爱中国的文化!”

马克的话字字真诚,父母显然不会因为一两句保证就把女儿送出去,但也对马克这个额外国人有所改观。

相处后发现,马克确实是个有责任心的人,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女儿也很好,闲暇之余,马克经常练习毛笔字,翻阅四大名著和《道德经》。

经过妥善经营,马克在深圳开设的公司也越来越顺利,逐步走上正轨,经过很长时间的相处,雪华的父母也认可并接纳了这个外国女婿。

于是在2008年,马克和刘雪华携手步入了婚姻殿堂,结束了长达6年的爱情长跑,同年晚些时候,哥哥奥巴马成功当选美国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得知这个消息后,新婚燕尔的马克无疑是开心自豪的。

2008年对中国人来说无疑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我们是喜悦的,汶川大地震夺走无数同胞的生命,我们是难过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很快振作起来,向灾区伸出援手,一时间轰动海内外,让世界人民都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团结友善,身在中国的马克更是切身体会。

受到全国人民的感染,马克也积极动身加入救援灾区的行列之中,捐款捐物资的同时还筹集善款,尽自己最大可能帮助受灾群众。

后来在哥哥奥巴马竞选时,发表了一些关于亚裔移民的言论,受到了媒体的曲解和亚裔的反感,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好在马克得知后不远万里力挺哥哥,消除了美国人对奥巴马的不好印象,奥巴马感谢弟弟,马克也把自己童年的不幸向哥哥倾诉。

奥巴马鼓励弟弟用文字的方式写出来,化解它,而马克也在临别之际赠与哥哥亲笔书法“天涯咫尺”,短短四个字,道尽兄弟二人的情谊,也是血脉相连的纽带。

次年,奥巴马访华,在忙碌之余还不忘接见一对跨国恋夫妻——正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马克和弟媳刘雪华。

结语

虽然有个“总统哥哥”,但马克还是希望过平凡生活,为躲避家门口的记者,他还带着妻子去外面旅游,等待风平浪静,又返回中国的家继续生活。

在中国生活的这些年,马克已经融入了这里,他喜欢吃中餐,读《红楼梦》了解中华文化,学写中国书法培养爱好,俨然成了一名“中国人”。

他还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累计为各地的贫困儿童和福利院捐助上百万美元,抽空还常常去慈善机构做义工,陪孩子们玩耍打闹。

2011年,马克出版自己写的书——《从内罗毕到深圳,一个美国人的东方罗曼史》,在新书发布会上读者问他:

“你会一直留在中国吗?还是回到美国,以奥巴马弟弟的身份,找个好工作?”

马克脸上挂着大大的笑容,回答道:

“我出生在肯尼亚,迷失在美国,在中国获得新生,我不敢保证自己会一辈子待在中国,但我的家在中国,我杂志中国的每天都是开心的,我也舍不得孤儿院的孩子们……”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
0 阅读:43

史作咏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