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像
光绪帝名爱新觉罗·载湉,亦称清德宗(庙号)。他是满清入关后的第9代皇帝,咸丰皇帝奕詝的弟弟醇亲王奕譞之子。 1875年初同治帝死,无子,载湉被慈禧太后立为皇帝,即位时年仅4岁,由慈禧“垂帘听政”。
1887年光绪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说白了慈禧才是大清的实际掌权者。光绪帝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
1889年,光绪已成年,恋权如命的慈禧太后迫于中外压力,不得不宣布“撤帘归政”,实际仍掌握朝政大权。光绪虽然畏太后如虎,但他是个思想开明的青年,受时势的感召和亟待摆脱太后的控制,有所作为,“以湔(雪,洗刷之意)国耻”。
清廷内逐渐形成拥护光绪的政治集团“帝党”, 大多为开明派官员,还有一批以满蒙亲贵为首的保守势力拥戴太后,谓之“后党”,簇拥帝、后对峙。
年轻慈禧像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与帝师翁同龢等主战,慈禧太后和北洋大臣李鸿章等主和。后清军大败,号称世界第9、亚洲老大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全军覆没。
1895年5月,《马关条约》签订时,广东南海举人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尤其强调“变法图强”。1896年,康有为和弟子梁启超等在北京设立“强学会”,倡言变法革新。期间,康、梁经人引荐结识了帝师翁同龢。
翁同龢向光绪密荐康有为超拔流俗、才堪大用。不久,光绪看了康有为的《上皇帝第三疏》,大受启发,遂暗下决心,“毅然有改革之志” 。
1898年(戊戌年),又细读了康有为的历次上书和其著述《 俄大彼得(彼得大帝)变法考》、《日本明治变政考》等,击节赞叹,深受影响。他“不甘作亡国之君”,遂力排众议,锐意改革,于当年6月11日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实施变法。
旋即遭到后党的激烈反扑,罢黜斥退翁同龢。变法还未开始,光绪就被卸掉一臂,仍不改初心,决定打破皇帝不召见四品以下小官的旧制,于6月14日在仁寿殿召见康有为,对康所陈“既知守旧之致祸败,则非尽变法与之维新,不能自强” ,深以为然,表示“诚非变法不可”。
随后,光绪多次下达诏书,颁行新政,力推变法,是“百日维新”的实际主持者。9月5日,光绪命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为四品衔军机章京 ,参与改革新政。严厉斥责“奉事不谨”、庸碌无为的臣子 ,革除阻碍新政的顽固派势力大臣。广开言路,废除只许少数重臣、大员上书言事的特权;用人唯贤,打破论资排辈、按年资升迁、满朝皆白发卿相的常规;裁并机构,裁汰冗员,改革臃肿、效率低下的官僚体制。
中年慈禧
光绪在康有为的建议下,又拟开懋勤殿,遴选通国英才数十人,并聘请东西方诸国政治专家,讨论制度,制定改革细则,通盘筹划。
光绪力推新政,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他们抱团反攻。9月21日(农历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再次出山“训政”,并将光绪帝软禁在瀛台。康有为、梁启超得光绪帝示警,侥幸逃出生天,流亡海外。谭嗣同、刘光第、 杨锐、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康有为弟)被处死于菜市口。是为“戊戌六君子”。戊戌维新失败,旧制恢复。
1900年义和团兴起,八国联军犯京,慈禧挟持光绪仓惶离京,逃亡西安。事态平息后,帝、后还都。1908年11月14日,光绪崩逝。次日,慈禧太后追随光绪而去。两人之死仅差一天。
光绪死亡之谜《清史稿》记载,1908年11月14日晚7时左右,光绪帝于瀛台涵元殿突然驾崩,年仅38岁。
次日(15日)中午,实际主掌大清朝政长达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也忽然病逝于中南海仪鸾殿。联想到老太后和光绪帝生前的关系,以及眼下这前后脚死去的历史巧合,很多人不禁会问:光绪帝是正常(自然)死亡吗?有史家认为,正当盛年的光绪帝是被害死的。
光绪、珍妃
《清宫琐谈》的作者说光绪是被活活饿死的;他本无大病,但幽禁瀛台期间饱受慈禧虐待,尤其是卧床休养期间饮食都无法得到保证,到最后几天甚至被断绝饮食,得不到任何食物,最终含恨成为饿殍。
一位曾经为光绪治过病的太医则说光绪是被毒死的。据他叙述说:“皇帝的病情本已有所好转,后来却突然恶化,在床上剧烈翻滚,大喊腹痛、头痛,如此拖了三日,终于气绝而亡”。末代皇帝(宣统)溥仪在其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引用一位宫中老太监的话,说光绪死前一天还好好的,服用了一副汤药就坏了,很快气绝身亡。
至于下毒之人,慈禧嫌疑最大,还有人说是李莲英以及袁世凯等人下的手。按理说,光绪是慈禧妹妹的儿子,与慈禧有亲缘(姨甥)关系,光绪又是被慈禧亲手抬上皇位的,但实际上两人是势不两立的政治对头。光绪力主对外强硬,主张抗击列强入侵,对内则支持变法图强,但慈禧却被洋人的坚船利炮打怕了,主张对外绥靖,对内死守祖宗之法,两人因此发生了尖锐矛盾。
在新旧势力的较量中,光绪曾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慈禧见他如此决绝,暂作退让。
老年慈禧
然而,戊戌变法仅仅得以实行百日,即遭到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势力的扼杀,六君子惨遭杀头,光绪本人也被慈禧囚禁于瀛台孤岛。
光绪的体质原本就不健旺,再加上心情晦暗,抑郁不乐,加上饮食粗劣,居住环境简陋不堪, 时常生病,但都不是要命的大病。慈溪不仅不关心他,反而变本加厉地迫害他,并在1900年的某日命太监崔玉贵把光绪最宠爱的珍妃投溺井中,在精神上摧残他。正因如此,慈禧在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之际,派人毒死了光绪,以免自己死后遭其报复。或许她还担心自己死后,没有掣肘的光绪会继续力推变法,这可是她极不愿意看到的......
日本印制的光绪皇帝、隆裕皇后像
然而,清宫档案的记载以此截然相反,说光绪自幼体质羸弱,后来又久病体虚,到1908年病势危重,太医亦束手无策,终至驾崩。
清宫档案中有帝、后的医疗档,类似于病例,说光绪长期患有痨疾痼症,相当于肺结核,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后来他病情加重,肺腑皆坏,心力衰竭而死。以此同时,慈禧也因为年迈体衰、疾病缠身而卧床不起。听说光绪已崩,一直紧张为自己身后事宜担心的慈禧老太婆心态为之一松,随即“忽然晕厥”,次日也撒手离去。
然而,这种说法虽然有原始医疗档案为凭,因而得出结论,但在慈禧只手遮天的情况下清宫医疗档案又有多大可靠性?联想到老太后生前狠辣的权谋手段与为人行事,且两人的死仅相差一天,因此,光绪非正常死亡之说仍未湮灭。
【插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