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曾国藩亲手编练成军的湘勇第一次出省作战,是咸丰三年(1853年)赴援江西之行。
1853年夏天,新晋湖北按察使江忠源奉命帮办江南军务,率部由湖北广济东下,前往江南大营赴任,途经江西九江时,惊闻太平军正集结重兵欲攻打南昌的消息,急忙赶至南昌城中协助防御,因南昌守军羸弱,加上江所部兵力过于单薄,奏请增援。清廷命曾国藩派勇入赣救援南昌。
曾国藩同湘抚骆秉章商量,决定派楚勇(新宁勇,湘军前身,由江忠源创办)三千、湘勇一千、镇筸军(湘西凤凰厅苗军,亦称乾勇,绿营精锐,明代即已成军, 以剽悍善战闻名 )六百,共计三千六百将士,由罗泽南、夏廷樾 、朱孙诒、郭嵩焘率领,分三批入江西,驰援南昌。
湘军的将领都是读书人,即曾国藩所说的“书生带兵” 。知识分子投笔从戎,虽然长于谋略, 带兵攻战却是其短板 ,特别是军兴初期 ,这些儒将缺乏带兵以及实战经验,肯定是要吃大亏的。这次出省作战,罗泽南、夏廷樾、郭嵩焘、朱孙诒等书生带兵,心狠却笨拙,只知死命向前,却不知太平军虚实,结果在南昌城下遭到太平军伏击,湘军仓猝应战,被打得溃不成军。
据记载,南昌城下,第一次出省作战的湘军遭遇太平军突袭,混战中,死骨干七人、勇丁80多人,理学家、湘军之父罗泽南的得意弟子同时也是得力助手的谢邦翰、罗信东、易良幹、罗镇南等七位骨干同日毙命。近百兵勇被太平军打死。南昌之围未解,首次出省作战的湘军还为之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坐镇长沙指挥的曾国藩听到这个消息忧又喜:忧的是刚召集的兵勇还不善战,尤其是易良幹、谢邦翰、罗信东等人皆是罗泽南麾下最得力的骨干,竟然一战皆死,不能不使曾国藩为之痛心疾首 ;喜的是书生们临阵并不胆怯,反而敢于迎战,其勇悍不畏死远胜绿营将弁,虽败犹荣,由此亦证明他不用绿营之将、纯用书生带兵的办法切实可行。
当时湘勇虽然已练成超过两千,经过严格训练者实则只有三营一千多人。罗泽南带往江西的一千湘军,仅有一营受过训练,其余两营皆是未经正规训练、草草练习几天击刺即拉上战场的新兵蛋子{ 即新募之勇}, 其中谢邦翰营未经任何训练即赴援南昌,与身经百战的太平军作战,焉得不败?
经过此番惨败,曾国藩变得小心谨慎,更加重视对新募兵勇的认真训练,不练成决不派出作战,把它看作决胜基础。
罗泽南缘何被称为“湘军之父”?罗泽南,湖南湘乡人。字仲岳,号罗山。诸生(经考试录取而择优进朝廷、府、州、县乃至太学学习的生员)出身。曾国藩在家书中屡屡提及的“罗罗山”,即是此公。
1852年,罗泽南在湘乡原籍首倡办团练。1853年1月,应在籍侍郎、帮办团练大臣曾国藩之命率勇赴省城长沙,协同扩编为湘军。因罗泽南是最早在籍办团练者,门生众多,所以后来被敬称为“湘军之父”。
罗泽南带勇赴长沙不久,被擢为知县。1853年夏,奉命带一千湘勇进援江西南昌,因缺乏实战经验,被太平军击败,损失惨重。率部撤离南昌后,连占安福、泰和二州县,被升迁为同知。
11月,罗泽南率部离开江西返回湖南。后屯驻衡州,协助曾国藩训练湘军陆师,改定陆营规章制度,旋即带勇南下,镇压了郴州永兴农民暴动。
最早战死的湘军名将1854年7月,与湘军满族悍将塔齐布等率湘勇攻陷岳州,又夺回城陵矶,是役击毙太平军宿将曾天养,斩获可观,逼退太平天国西征军,积功升知府。
收复城陵矶后,罗泽南率部进入湖北,连取崇阳、咸宁。10月,参与克复武昌之战。湘军克武昌后,罗泽南被授浙江宁绍(宁波、绍兴)道台之职。
同年11月,率部攻占兴国州(今湖北阳新)。随后罗泽南会合湘军水陆师一举击败天朝名将、燕王秦日纲,攻占田家镇,立功加按察使衔。旋又联合塔齐布等军相继攻克广济、黄梅等州县,声名大振。
1855年春天,随主帅曾国藩与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鏖战江西九江、湖口,湘军水师被石达开肢解为内湖、外江两支,其中外江大船几乎被团灭,损失惨重。九江、湖口之役,罗泽南部亦受挫失利,他本人受伤后领残部退守南昌。
在南昌经过一番休整,罗泽南率部攻占弋阳、广信(上饶)、德兴等地,又趁势复夺义宁(今修水),积功加布政使衔。这段时间是罗泽南的巅峰期。
1856年,奉命率军进逼被太平军复夺的武昌,与太平军守将韦俊部等激战 ,后被突然从城中冲出太平军突袭,面部中弹,旋伤重而死。罗泽南是湘军早期的名将,所部是湘军最早的精锐,他也是首位战死的湘军名将。
湖湘著名理学家,门徒皆湘军悍将罗泽南和曾国藩皆标榜程朱(程颐、朱熹)理学,罗泽南是湖湘著名理学家、文学家,著有《周易附说》、《小学韵语》、《西铭讲义》、《读孟子札记》、《皇舆要览》等著作以及诗文集等。罗泽南是湘军的首创者,又是一代理学名家,门下弟子众多,且大都是能文能武的湘军悍将:王錱、李续宾、李续宜、刘腾鸿、蒋益澧、钟近衡、谢信东、易良幹、杨昌浚等等。征伐太平军时,他又亲自率军出战,大小二百余战,克城二十,最后意外战死。他最早所编练的那一支团勇,就成为曾国藩最初可以依赖的基本力量了。
【插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