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苦等奇点

巨潮WAVE 2023-04-19 16:19:59

文 | 小卢鱼

编辑 | 杨旭然

软银于近日宣布基本清空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仅保留3.8%的象征性股权。

这是一个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消息。外界对此议论纷纷,但无论是软银还是阿里巴巴,都保持了沉默。

这对曾经携手共攀高峰的“革命战友”,早已不在巅峰状态,反而面临着各自的困境。此时的分手也许也是一种体面,可以让软银套现巨资,去撑过ARM上市前的流动性危机,也能让阿里巴巴轻装上阵,去搏一条集团改革的出路。

孙正义和马云这对投资佳话的分手,似乎也在暗示着,那个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互联网大繁荣时代的最终落幕。

而被孙正义赌上了最后筹码的ARM,贵为全球手机芯片皇冠上的明珠,星光闪烁却又前路幽折。不知何时,才能让孙正义和愿景基金等到那个所谓的“技术奇点”。

唯一可以确认的是,虽然孙正义告别了软银财报会议,也基本告别了阿里巴巴,但以“志存高远”为人生座右铭的他,显然还没到想要彻底退场的时候。

01 时代局限性

孙正义的人生第一桶金来自于发明翻译机和倒卖日本游戏机到美国,曾经事业遇到危机时也是靠拿下了iphone在日本的专营权来度过。可以说,孙正义先成为了企业家,然后才成为的投资人。

同那些知名企业家一样,孙正义拥有超前而精准的战略眼光,从成立软银开始到与雅虎合作开发日本市场,再到投资多家通信、互联网企业,都是因为孙正义在战略层面坚信21世纪初会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1999年,孙正义与初创阿里巴巴的马云聊了5分钟,就决定投资2000万美元给这家中国的新公司,并在后续数年间继续增加投资金额。

20年后,阿里巴巴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电商公司,让孙正义的股权投资收益高达3000倍,双双创下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战绩。

阿里巴巴美股上市是当年中国商界的盛事

这笔号称世界范围内收益率最高的风险投资,之所以能成功,背后最大的推手其实是时代——那个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中国新兴经济体蓬勃发展的时代。

1995年开始,中国有13亿等待接入互联网的人口,整个市场就像一片潜力无限的蓝海。到2009年之后,中国的网民数量超越了美国,大家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APP层出不穷,“万物皆可互联网+”,投融资市场全面繁荣。

到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前后,一场互联网独角兽们的IPO狂欢掀起帷幕。孙正义在更多中国公司身上投下重注。

滴滴是孙正义投资最多的案例,投资总额超过120亿美元。结果滴滴并没有赶上互联网公司IPO的红利时期,还触发了数据安全等问题。到2022年美股上市仅5个月后就无奈退市,5800亿元的市值跌到只剩十分之一。

孙正义对滴滴和程维的期待颇高

阿里巴巴在那段时间也并不好过。无论是孙正义还是马云都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时代已经变了。

为什么孙正义再难复刻当年在阿里巴巴上的成功投资?原因并不难以理解:即便投资人的战略眼光再精准、被投企业的水平能力再高,最终能够取得的结果也要被时代背景所深深约束。

02 愿景太超前

孙正义曾经在多次演讲中提及,自己最崇拜的历史人物是坂本龙马,人生座右铭是“志存高远”,高中时就可以了为了“见识世界”而不顾家庭贫寒,在日本退学后只身前往美国,并且靠自力更生完成了之后的学业。

这里面也不难看出孙正义的性格特质:追求卓越、一往无前、不留退路。这种特质让他功成名就,也让他陷入危机。

愿景基金全盛时期投资布局‍‍

2017年,正值风光无限的孙正义提出了他的科技愿景,“公司计划投资8800亿美元,并在未来10年间投资1000家科技公司。”而成立愿景基金就是他实现这个愿景的第一步。

这支愿景基金在第一阶段的募资就高达930亿美元,一举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野心勃勃的孙正义裹挟着天量资金,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硬科技等领域攻城略地,疯狂投资布局。

企业家与投资人的双重底色,让孙正义在投资市场上的表现总是游离在战略家与狂赌徒之间。在这种超大体量的投资中,孙正义实操和性格中的缺点也被暴露出来,并一步步放大。

最典型的,他向巴菲特一样集中持仓,但却是将巨额资金集中投向少数几个不确定性很强的科技赛道里,甚至是几家科技公司里,风控能力必然缺失。

孙正义还喜欢给看中的公司超高的估值和溢价,不接受他投资的公司就等着竞争对手被他投资,导致有些所谓的“赛道股”就是因为孙正义一个人的投资才显得火起来了。这种彪悍的投资风格甚至引发了LP和同行们的不满。

而且,愿景基金的募资来源中有不少是债权融资,通过优先债形式让债权人最终可以拿回本金,但真正的投资回报只有股权投资者才能分享。

孙正义的信心和贪心,都在愿景基金的这些玩法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仅靠天量资金、巨型风投,就能打造出全球最强的科技独角兽吗?就能“推动信息革命进入下一阶段”、“促进人工智能革命持续加速”吗?这显然并不现实,孙正义很快就为自己的远大愿景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像被孙正义寄予厚望的智能出行和自动驾驶领域,受限于技术、硬件、配套设施和法律法规等问题,一直进展缓慢,让他在滴滴、Uber、Cruise、Nuro等公司上的投资都被套牢。

孙正义在出行和自动驾驶方面损失惨重‍

这样超前投资并试图以资金催生催熟市场和独角兽的行为,也许适合当年互联网创业的时代,但并不适合如今科技产业更加复杂的环境。这导致孙正义近年来的投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让愿景基金和软银集团也都深陷流动性危机。

孙正义对此的反思是“投的太早、投的太贵”,初入市场的VC们最容易犯的错误,这位大佬也一样在犯。但是光有反思并不够,按照日本人的“谢罪文化”,孙正义宣布不再出席软银的财报会议。

2022年开始,孙正义接连与过去投资、管理过的企业告别,似乎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ARM上市的工作中来,部分媒体也宣布“这是孙正义人生中最后一个IPO项目。”

不过按照孙正义的性格,很难想象ARM真的会是他的收官之作。

03 奇点何日来

凭心而论,ARM的确算得上一家优秀的公司,主营业务为芯片架构研发,在芯片底层架构领域与英特尔并称双雄且各有专长,在行业内位居上游且地位重要。

从软银公布的ARM最新财报看,目前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出货量达80亿片,全球超过95%的智能终端都采用其产品,在行业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ARM一度成为巨头企业英伟达的收购目标,400亿美元的出价足以成就半导体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甚至就此改变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

英伟达一度接近于收购ARM最终失败‍‍‍‍‍

虽然在敏感的政治背景下,这笔收购最终被迫终止,但也说明了孙正义的战略投资眼光的确可圈可点。但即便ARM在半导体市场和行业里的高地位、高认可度,也并不能完全保证其上市进程的成功。

这与ARM的创收模式有关,长期以来靠向下游芯片设计企业收取授权费用获利,盈利模式单一且十分依赖技术垄断。

为了做厚利润以顺利上市,甚至有传言说ARM将跨过产业链环节、直接向终端厂商小米等索要费用。此举可能会让ARM成功转换收费模式并让营收、利润出现飞跃,也可能因为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而被终端厂商客户彻底抛弃。

对处在上市关口的ARM和孙正义来说,显然要更加谨慎。但是这种进退两难的状况,说到底还是孙正义的个人性格和投资理念造成的。

孙正义以最激进、最前卫的赛道投资著称。这也注定了他适合的生存环境,应该是世界上流动资金最充足、科创企业层出不穷的时期,类似互联网崛起时候的样子。

然而在二十多年的繁荣之后,世界上大部分的关键技术都陷入了停滞状态,所带来的红利也濒临耗竭。美联储的不断加息加剧了经济衰退的风险,全球经济增长亟需注入新动能。

虽然近年来科技领域不时就会有概念大火出圈,比如工业4.0、元宇宙、大语言模型,但如何将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底层技术应用于产品和产线中,仍然是一场没有高分者出现的大考。

孙正义成立愿景基金的初心是要投资300年后的世界,人工智能作为一个产业也确实在持续成长。但现实的问题在于,也许在那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新世界降临之前,孙正义、愿景基金和软银集团就会因为财务危机先消失在历史前进的车轮下了。

为此他选择押注ARM——又是颇具孙正义特色的孤注一掷。只能祝福他和愿景基金能够快些等到那个“技术奇点”的临近。

想必那时候的世界,会在新一轮的技术大变革中重新变得生机勃勃,让企业家、投资人和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劳动者们,都能再次回到那个充满朝气、热情和希望的年代。

0 阅读:53

巨潮WAVE

简介:融入时代巨潮,发现商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