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印度这个国家,国内很多人都是打心底里瞧不起。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印度几乎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不是摩托叠罗汉就是恒河洗澡水。但事实上印度并没有那么差,而是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甚至堪称是当今世界最强的几个国家之一。
比如在经济方面,印度是当今世界主要的经济体之一,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位置。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印度在2022年完成的名义GDP高达3.39万亿美元,为当年的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比英法这些老牌列强都还要高出一截。
再比如军事方面,印度是当今世界最能打几个国家之一,军事实力在全球各大排行榜中都能位居前列。比如在军事网站“全球火力指数”的最新排名中,印度乃是仅次于三巨头的全球第四大军事强国,拥有总兵力超过513万人的庞大军事力量,并装备有数以千计的坦克飞机以及数百艘军舰,军队阵容非常豪华。
俗话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印度作为亚洲的顶尖强国,同时和中国又是邻居,难免会让咱们生出卧榻之侧酣睡的猜疑。更何况印度这个国家和韩国是一个德行,向来都有着一种宇宙无敌的迷之自信,谁都不会放在眼里。尤其是对于咱们这个隔壁邻居,那更是一万个不服气,有事没事就喜欢在边境上搞事情。
所以对于印度这个不太安分的邻居,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保持比较戒备的心理。他们认为印度和咱们应该是竞争对手的关系,需要我们去思考如何与其博弈,从而在未来发展中占得先机。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且不说印度本身的实力就不弱,就算是印度真的不堪一击,那也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所以在老王看来,这应该算是一种比较理智的观点,只不过还是稍稍欠缺了一点格局。
毕竟世界那么大,看不惯咱们的对手可不止印度一家。像什么日本欧盟美利坚,那都要比印度来得更有实力。咱们好歹也是当今世界的国家天花板之一,如果天天去和印度对抗比高低,这个眼界未免有些太过狭隘。
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把格局打开一点,放下对印度的严防死守,拿出一个更加亲近的态度去接近这个对手。
俗话说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和邻国之间的竞争固然重要,但更多的还是要着眼于全球的布局。而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印度无疑是中国在未来发展的一大契机。
印度是当今世界最炙手可热的人口大国,表现甚至比咱们中国都还要强上一截。
首先在人口数量上,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印度人口已在今年4月超过了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并且印度的人口目前依旧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每年超过2000万的新生儿数量傲视全球。面对着当下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的中国,印度在未来无疑还会将差距进一步拉大。
其次在人口结构上,目前印度整体呈现一个年轻化的趋势,相比于中国中位数年龄高达39岁的老龄化明显,印度28岁的中位数年龄无疑是活力十足。目前全国的“90”后群体差不多能占到总人口的七成,是全球最年轻的国家之一。
像印度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且年轻的国家,在经济上无疑是潜力十足。因为人口是社会的基本要素,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尤其是那些年轻的人口群体,提供的动力尤为强劲。他们既可以充当劳动力,为生产做出贡献;又可以扮演消费者的角色,让产品得以消化。
事实上经济的本质其实就是生产和消费,只要把这两点做好了,那么经济发展自然就没什么问题。而人口作为生产力和消费市场的重要来源,自然在经济上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所以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经济想要有所发展,往往都是需要有着充足的人口去支撑。想想过去的几十年,咱们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人口优势。
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大搞去工业化,大批量的清除国内低端制造业,全球制造业迎来了新一轮的产业转移。而咱们作为当时的全球第一人口大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非常适合发展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低端制造业。
凭借这一优势,中国顺利抓住了全球制造产业转移的机遇,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由此开启了经济高速稳定增长的新时代。
有着中国的成功先例在前,印度作为新的全球第一人口大国,自然是会被非常看好。甚至有不少人都认为,印度日后将会取代中国,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没有谁愿意被取而代之,印度人口所带来的突出经济潜力,被很多国人视作是一种威胁,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印度的戒备。但是在老王看来,这对中国并不是什么威胁,反而还是一大机遇。
首先印度想要复刻中国的成功并不容易,毕竟潜力这东西终究不是现实,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印度如果想要完全兑现潜力的话,光是有年轻人多还不行,还需要很多其他有利因素的配合。比如良好的教育水平、充足的就业岗位、完善的医疗体系等等,而这些东西正是目前印度所欠缺的。
比如在教育方面,印度的基础教育非常糟糕,缺乏足够的学校和老师。很多地方的孩子明明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却找不到学校,更找不到老师,只能是回家里跟着父母学种地。这导致印度的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可以说是文盲一大堆,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再比如医疗方面,印度当前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缺乏足够的医院和医疗人员。我看很多人都在羡慕印度的“免费医疗”,但是他们却忽略掉了印度有病没人看的尴尬?这种不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大大影响了印度劳动力的健康水平,从而难以给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所以印度当前的人口情况并不是那么乐观,如果一直是空有数量而缺乏质量的话,他们所谓的人口红利压根儿就无从谈起,甚至还会成为国家的负累,拖经济发展的后腿,试问这样的印度拿什么来和中国比?
当然退一步讲,即便是印度能够解决当前的这些人口问题,从而登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那也无需担心。因为印度当前和咱们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追赶。而在这段时间里面,我们则可以趁机搭上印度这趟快车,获取到更多的利益。
要知道印度作为一个尚处于发展中的大国,是缺乏自主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的。就和当年的中国一样,要技术没技术,要资金没资金。而面对这样一种发动机没油的尴尬,印度无疑就得要寻求外界的支持,引进自己经济发展所需的一切东西。
比如从2014年开始,印度莫迪政府就提出了“Make in India”(在印度制造)的战略。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让他们在印度投资建厂搞生产。这样做不仅可以为印度带来不菲的税收,还能帮助解决大量的就业岗位,甚至连相关的配套产业体系也一并得到了完善。
当然印度的“改革开放”其实是一种双赢,不仅印度可以借此发展自身,那些外资也能因此而获得很大的利益。且不说印度优惠的招商政策和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可以极大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单就是印度自身那庞大的市场就足以让任何人心动。
正如我在前面内容所提到的,人口既代表生产力,也是代表着消费市场。而印度作为当今的全球第一人口大国,无疑是拥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尤其是印度当前的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领域都还存在着大量未被占领的高地,谁先抢到就赚到。
比如在智能手机领域,印度现在有超过14亿的人口。如果是人均一台手机的话,那就是14亿台手机的市场。要知道苹果公司在全球一整年的手机销量,也不过才2亿多台,而且这还是在有着更新换代的前提下。
面对印度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全球的各大手机厂商无疑都是眼馋不已。于是便趁着印度“改革开放”的机会,纷纷向印度发起进军。像咱们的国产手机厂商小米就是其中冲的比较靠前的企业,他们早在2014年就开始在印度布局。而在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后,小米如今已经成为了印度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占据了印度手机市场大约3成的份额。
事实上印度的营商环境是很糟糕的,对于小米这样的外资企业并不算友好,总是想着要占便宜薅羊毛。比如在最近的一年里面,小米就多次遭到印度相关部门的清算,被罚款和冻结的资金总额超过50亿人民币。要知道小米在印度一年的总利润最多都没有超过5亿人民币,印度这一手相当于是让小米十年的努力白费。那可真是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然而即便近乎打劫一般的恶劣环境,小米依旧没有想过要逃离印度。因为他们舍不得印度这个庞大的市场,14亿人口所带来的巨大消费潜力,足以让小米为之付出一切。事实上不仅仅是小米舍不得,像微软、OPPO、三星等一大批跨国企业,那都曾是被印度给狠狠的收割过,但他们依旧舍不得离不开印度。
简单来讲,现在的印度就是一座尚未被发掘的金山,就等着大家去开采。谁能率先占领更多的印度市场,那么就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跨国企业是如此,国家亦是如此,或者说跨国企业本就是各国的工具。
他们通过跨国企业在印度投资建厂,从而去争夺印度这个庞大的市场。就像面对当年的中国一样,美国、日本、德国等等一大批的发达国家,纷纷派出跨国企业进军中国,通过投资建厂等方式抢夺中国市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依靠引进这些外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但那些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又何尝不是因为中国市场而赚得盆满钵满?且不说如今那些满大街的外国牌子,就算是国产化了的东西,从技术专利到生产设备,哪样不是咱们拿真金白银给买来的?
当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天下没有白吃的宴席。想要拿别人的技术资金来发展,那你就得要付出一些代价才行。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多年的媳妇终于是熬成了婆。如今印度正在扮演当年中国的角色,而咱们则可以借机当一回投资者。就像当年西方各国投资中国一样,在印度身上寻求到新的回报。
所以咱们格局要打开,不要总是盯着印度的威胁不放,总是充满着戒备,想着老死不相往来最好。而是要把印度当做一个可投资的对象,尽可能多的去和印度接触,从而抢先占领印度的庞大市场。
这样就算是印度趁此机会发展起来了,那咱们也一定不吃亏。因为从全局的角度来讲,和印度合作双赢提升实力,总好过对抗互相消耗。还是那句话,世界那么大,咱们的对手可不止印度这一家。
总而言之,印度牌打得好不好,对于中国的未来影响很大。
不打印度牌,中国发展会更好。
欧盟有今天,英国这个搅屎棍功不可没,印度就是这根搅屎棍孵化的绿头苍蝇,跟他做朋友没得找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