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7年,也就是至德二载的九月二十八日,那天一大早。
在空旷的原野上,一堆堆火苗子陆陆续续冒了出来,好酒好菜的香味跟着人们尽情玩乐的笑声,一起在满天星星的夜空下,飘得老远老远……
就在昨天,大唐的将士们拼了命地打了将近四个小时,好不容易才取得了关乎国家命运的香积寺大战的胜利。
六万勇士付出了宝贵生命,这才打通了前往长安的艰难道路。唐肃宗那“收复两京、平定天下”的壮阔征途,也取得了相当关键的一大步胜利。
前面,黑漆漆的夜里,那座高高耸立、看得不太真切的宫殿影子,就是安史叛军霸占了足足十五个月的大唐京城。
长安就在眼前,国家眼看要从危难中转危为安。可在这众人皆大欢喜的时刻,唐军首领广平王李俶却一脸凝重,越走近长安,他心里就越发七上八下,忐忑得很……
【反攻,不惜一切代价!】公元755年,也就是天宝十四年11月的时候,安禄山这个人,他同时管着范阳、平卢、河东这三个地方的大军。他找了个理由,说是国家有难,他得听皇帝的命令去打杨国忠。于是,他就在范阳这个地方起兵,跟唐朝对着干了。这一来,“安史之乱”就拉开了序幕。
叛军往南一路猛冲,只用了三十三天,就成功打下了唐朝的东都洛阳。
第二年的一月,占领洛阳的安禄山自己当上了皇帝,搞了个叫伪燕的朝廷。他还派了个猛将崔乾佑,带着大军驻扎在陕郡,打算攻打关中。
还好那时候有猛将哥舒翰守在潼关,叛军愣是一直没能往西边推进。但皇上李隆基太想赢了,再加上被杨国忠给忽悠了,硬是让哥舒翰离开潼关往东去,主动找叛军干架。
灵宝那一仗,大唐的二十万精兵被敌军埋伏,全打没了。接着,叛军没费多大力气就拿下了潼关。从“安史之乱”闹起来,才过了短短七个月。中原被占,东都也丢了,现在,战火终于烧到了李唐的老家——关中。
长安城眼看就要被攻陷,七十多岁的玄宗皇帝,带着他宠爱的妃子、贵族亲戚,还有一群亲信大臣,在好几千禁军的保护下,急急忙忙往西蜀方向逃跑。
没想到皇帝的车队走到马嵬驿时,那些远离家乡的士兵们心里的怒火爆发了,直接闹了起来。坏透了的宰相杨国忠,在乱中被士兵给杀了。而杨贵妃,也被逼得没办法,只好上吊自杀了。
后来,老百姓硬是把太子李亨留下来,让他带头打贼、恢复国家。而玄宗,因为失去了民心,就在这里跟儿子告别了,自己继续往西走,逃到了四川。
李亨做了十八年太子,眼看大唐王朝岌岌可危,他挺身而出,从老爹那里挑起了挽救这个破烂国家的担子。他带着手下仅有的两千士兵,一路往北跑到朔方,踏上了平定安史之乱这条不好走的路。
756年7月,李亨在甘肃灵武这个地方,被大军推举当上了皇帝。同时,他也远远地承认了在四川的玄宗为太上皇。
新上任的皇帝把“收复两京”当成了头等大事,接连发动了两次攻打京城长安的大行动。但很遗憾,因为力量不够,这两次尝试都没能成功。
唐肃宗心里急得要命,一门心思想证明自己,好把皇位坐稳。所以在公元757年9月,他就让三儿子广平王李俶当上了兵马大元帅,还特意挑了郭子仪、李嗣业、王思礼、仆固怀恩这些猛将去打仗。他又从安西、北庭、拢右、朔方这些地方召集了十五万精兵,连着三次攻打长安。
就算把全国军队都派出去,肃宗心里还是明白,光靠唐朝自己的兵力,打败那些厉害的叛军可能有点悬。为了保险起见,大军出发前,李亨又跑去跟北方的回纥可汗商量,想借点兵马帮忙。
但现在的大唐,情况可大不一样了。玄宗皇帝跑到了蜀地躲起来,肃宗,也被困在西北。就连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都被安史叛军给占了。大唐早就不是以前那个威风凛凛的天朝上国了,既没有能力号令四方,也吸引不来外国帮忙的力量。
手头紧巴巴的李亨,心里装着整个天下。为了能让回纥出手帮忙,他豁出去了,给出了一个超级大方的承诺,让人家根本无法拒绝。他说:“等打下城池那天,土地和百姓都归唐朝,金银财宝、美女奴隶嘛,统统归回纥。”
后来,回纥汗国派太子叶护当统帅,带着四千精锐骑兵,跟着李俶一起去东边打仗。到了九月二十七号那天,唐朝和回纥的联军,在长安城西南的香积寺,撞上了伪燕叛军。两边一见面就开打,那场面跟绞肉机似的,惨得很。就四个小时左右,两边加起来死了十三万人。
在这场战斗中,那些“收钱办事”的回纥骑兵,真的立了大功。到了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他们就像一支奇兵,硬生生扛住了燕军的猛烈反击,最终帮大唐王朝赢得了胜利。
【两难时的权宜之策】
天刚蒙蒙亮,香积寺大战就已经结束,叛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好趁着夜色逃跑,离开了长安。安禄山的干儿子安守忠,带着剩下的手下,一路向东,跑到了陕郡。
李俶这位广平王,他统帅着战胜归来的大唐将士,一路声势浩大地向长安进发,宣告都城已被重新夺回。
这时候,长安的老百姓,因为战争受了不少苦,一听到消息,全都跑了出来,老的少的都扶着、拉着,站在道路两边,热烈地欢迎正规军进城。
在一片热闹非凡的欢呼里,李俶却显得特别安静。他心里明白,等大家顺顺利利到达长安那天,就是得给那些“帮手”发钱的时候了。
要是真按肃宗以前说的那样做,刚打回来的长安城,可能马上就要遭殃了。这样一来,国家还没安稳下来,大唐就先把老百姓的心给伤透了。
看到叶护太子那双充满欲望的眼睛,李俶心里一沉,立马就凉了半截。
但如果咱们背信弃义,那肯定会惹恼强大的回纥部落。现在正是平定叛乱的重要关头,咱可不能在关键时刻,再给帝国后面整出个难缠的大对手来。
伙伴们的眼神已经变得凶狠,一副随时要大干一场的架势。广平王这时候正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在大家的紧紧注视下,他突然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的事情。
李俶骑着马靠近叶护太子,他轻轻拽住马绳,好声好气地说想缓一缓之前的约定。叶护太子一看他这样子,脸色就不太好了。没想到,李俶这个大元帅,二话不说就跳下马,直接给叶护太子跪下了。
另外,我也想到了一个好像能“两边都顾到”的解决办法:咱们今天的大军好不容易打下了西京,但要是放任士兵们抢掠,那东都的老百姓肯定会拼死帮贼人守城。希望殿下您能理解一下,等咱们的大军真的打下了洛阳,再兑现承诺,您看行不?
叶护这人挺讲情义,他看李俶说得在理,加上李俶又给他行了这么大的礼,他赶紧从马上下来回礼。他甚至跪在地上,双手捧着李俶的脚,心里头真是服气了,说:“我一定为殿下拿下东京!”
说完,叶护太子带着他的骑兵队伍从城南浩浩荡荡经过,直接在城外的大空地上安了营。眼看着一场大祸就要临头,多亏了广平王李俶沉着冷静、足智多谋,这才把事儿给摆平了。
不过,长安这次算是躲过了一难,但战火还没烧完。那个还没兑现的承诺,就像头顶上悬着的一把大刀,等着下一仗打赢后,肯定会变得更狠更猛,直接劈下来……
【洛阳:注定在劫难逃】
李俶稳定了西京的局面,三天后,他又带着军队一路往东,直接朝着东都洛阳进发。
跟威风凛凛的唐军比起来,叛军在香积寺那场大战败下阵来后,精锐部队全没了,局势也立马变得一塌糊涂。
早先时候,洛阳城已经换了老大。757年一月,安史之乱那个挑头儿的安禄山,叫人给干掉了。他儿子安庆绪,杀了老爹自己当了皇帝,管那地方叫大燕。
看到唐军气势汹汹地逼近,安庆绪慌忙把洛阳城里的士兵都集合起来,交给御史大夫严庄带领。他还和退到陕郡的那些剩下的士兵汇合到一起,说是步兵和骑兵加起来总共有十五万人。为了鼓舞士气,安庆绪还拿出很多钱财来犒劳军队,打算跟唐军拼个你死我活。
十月十五那天,在新店这个地方,就是河南三门峡那儿,两拨军队撞上了。这一仗,燕军可聪明了,他们靠着山摆开阵势,利用山上的地势,从上往下冲着对手使劲打。唐军,慢慢就开始顶不住了。
就在那万分紧急的关头,山顶上猛然扬起了一大片尘土,叛军做梦也没想到的那个劲敌,就像幽灵一样现身在了战场上。两边军队正打得难解难分时,回纥骑兵偷偷地摸上了山顶,然后从叛军的后背冷不丁地给了一记重拳,直接要了他们的命。
前后受攻,燕朝士兵没了斗志,慌慌张张地逃跑,最后那十五万大军在联军的重重打击下,差不多全完了,头头严庄带着剩下的士兵,灰溜溜地跑回了洛阳。
新店战斗失利后,安庆绪心里明白自己这行算是走到头了,他赶紧把洛阳宫里的金银财宝收拾了一番,然后趁着夜色急匆匆地往东边的邺城逃跑。
十八号那天,李俶带着各路大军赶到了洛阳。城里头的叛军早就没影了,到处乱糟糟的。大唐皇上以前许下的诺言,现在也得兑现了。回纥人看着这座据说比长安还富裕的洛阳城,眼里直冒红光,那股子贪心劲儿,根本藏不住。
唐军眼睁睁看着,他们首先冲向城里的各个仓库,把里面剩下的钱财布匹抢了个精光。接着,他们又急匆匆地奔向那些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一通抢劫之后,城里变得乱七八糟,到处都是惊慌逃窜的人和动物。
攻下东京后,回纥军立马冲进仓库抢财宝,接着在街头巷尾、村庄集市抢了三天三夜才罢休。抢到的钱财物品多得数不清。
回纥人还没抢够,又派兵跑到洛阳周边的村子里,专挑有钱人家下手。他们先抢金银财宝,接着是绫罗绸缎,连铜锡做的器皿都不放过。等这些值钱的抢完了,就开始牵牛拉羊。那些不值钱的粗布衣服、日常用的碗盆啥的,就直接扔在大街小巷,看都不看一眼。
洛阳城被贪婪给害苦了,现在变得不像样了。李俶心里头特别担心,就怕回鹘人抢完东西后,还会干出更出格的事儿来。
幸好,洛阳那儿的几位本地大户人家赶紧来拜见,说他们乐意拿出一万匹丝绸布匹,就想让回鹘人别再动手了。
这时候,洛阳城里能搜刮的东西都搜刮得差不多了,没想到还能意外捞到一大笔钱,叶护太子当然很高兴。拿到那笔“大礼”后,那些瘟神们心满意足,带着队伍离开了洛阳。
洛阳算是挺走运的,在那个“别人是刀斧手,我们却是案板上的肉”的糟糕时候,虽然钱财被抢了个精光,但那些钱财嘛,说到底也不是啥重要的东西。城里的老百姓虽然被吓得不轻,但好在没有谁丢了性命。
只要战火能停歇,那些朴实无华的老百姓,甘愿承受苦难,心里头还盼着以后能过上好日子。可谁又能预料到,虽说这回是侥幸躲过了一难,但更大的祸事和灾难,眼看就要在不久的将来,又一次“盯上”这座历经风霜的老城了。
【血色东都:战火中的人间地狱】
两京成功收复,让唐朝的士兵和百姓都信心大增。安史叛军那边,连连吃败仗,看起来已经走到了尽头。这形势,让人不由得觉得,叛乱很快就能平息,唐朝的中兴马上就要来了。
可惜事情并不如人所愿,平定叛乱的局面非但没渐渐清晰,反倒是变得越来越乱,情况也更复杂了。
安庆绪落魄后,只能龟缩在邺城里头。另一边,原来稳守范阳大本营的史思明,一看局势不妙,立马带着他手下的十三个州和十万大军,火急火燎地投靠了唐朝。
这家伙野心很大,没多久就投降了又反叛。他解了邺城之围后,竟把安庆绪给吊死了,自己当上了大燕应天皇帝,还率军打下了洛阳。
没想到,那种抢班夺权的戏码又一次出现了。761年三月,史思明他儿子史朝义,竟然把老爹给杀了,自己当上了皇帝。在那一堆乱糟糟的叛军里头,权力又这么不正常地换了一次手。
这段时间,大唐王朝可不太平。先是驻守江淮一带的宋州刺史刘展起兵造反,把长江下游地区搅得鸡犬不宁。到了762年四月,太上皇李隆基和肃宗李亨两位皇帝,竟然在短短十三天内,一个接一个地去世了。
在国内动荡、国外威胁的双重困境中,代宗李豫坐上了皇位,成了唐朝历史上的第九位君王。在这之前,大家更常叫他广平王李俶。
东都又一次失守,平定叛乱看起来没啥希望。新上任的皇上李豫,一下子就想到了以前的合作伙伴,也就是现在的大唐皇帝。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同情心泛滥了,为了能让回纥出兵帮忙,他也跟他老爹李亨一样,许下了“要见血”的重誓。
宝应元年十月那会儿,762年,唐军拉上好几万回纥的精兵,一块儿猛攻洛阳。史朝义自己带着十万燕军出城去打,结果在城西的昭觉寺那边干了一仗。这一仗下来,叛军被打得七零八落,就剩几百个人骑马往东边跑了。唐军和回纥的联军,士气大振,一下子就把大唐的东都洛阳给夺回来了。
洛阳的老百姓在战争中遭了大罪,天天盼着大唐的军队能来救他们。可他们哪里想得到,等来的不是和平安定的日子,而是一场残忍至极的大灾难,黑暗得看不到边。
洛阳城门一开,回纥人就立刻动手,熟练地四处抢夺财物。
这是一场大唐朝廷暗中点头,明摆着让干的侵略行为。洛阳城毫无防备,上百万的老百姓在战火里苦苦挣扎,全都成了敌军想怎么拿就怎么拿的囊中之物。
更可恶的是,唐朝的军队没保护东都的老百姓,反倒也疯狂地参与了这场残酷的抢劫。
回纥的骑兵攻打洛邑时,那些帝国的正规军就借着追捕叛军的幌子,对洛阳周围的郑州、汴州、汝州这些地儿,大大方方地抢了整整三个月。
回到洛阳城里,那真是惨得不行。没过几天,宫殿楼阁大半都塌了,房子院子全烧成了灰,老百姓被抢得啥都不剩,最后连衣服都被剥光了。大冷天的,男女老少只能拿纸裹着,勉强遮羞挡寒。
他们看得发呆,心里吓得要命;接着就伤心地叫起来,大声哭着;一直到眼泪哭干了,心里头像被掏空了一样,啥感觉都没有了。
到底谁是正规军谁是起义者?啥算是被占领啥又算是收复?哪个地方像是恐怖深渊,哪个地方才是安宁乐土?
看着那些无辜的老百姓,眼泪汪汪地站在被烧成黑炭的废墟上,再看看那些心地善良的大唐百姓,穿着破破烂烂的“纸衣”,在寒冬里冻得直打哆嗦——这样的打赢,到底有啥好处?
但灾难仍在继续蔓延,回纥人在东都翻了个底朝天,发现已经没什么可抢的了。他们的贪心还是填不满,慢慢就变成了像野兽一样的欲望。一开始只是抢钱抢物,后来干脆变成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根据历史典籍的记录,洛阳的街道上出现了好多衣服都穿不整齐的年轻姑娘,她们被回鹘人随意欺负。而那些老的、病的,还有小孩和体弱的,就遭了殃,被回鹘人狠心地杀害了。
为了逃命,好多老百姓都跑到城外的圣善寺和白马寺去了。但佛祖也没能保住他们,回纥人放了一把大火,那两座千年老寺就被烧成了废墟。一万多无辜的老百姓,在火里惨叫着,最后都被烧死了。
一开始,回纥兵到了东京,因为叛乱被平定,他们就肆意妄为,非常凶狠,吓得男女老少都慌了神。大家为了躲避他们,纷纷跑到圣善寺和白马寺的阁楼上藏身。可没想到,回纥兵竟然放火烧了这两座阁楼,导致成千上万的人被烧伤或烧死,大火烧了十几天都没灭。
大火烧了好几天都没灭,肉烧焦的臭味飘了三十多里地。曾经热闹非凡的东都洛阳,从那以后,一百年里都透着股凄凉劲儿。
【比战争更残忍的真相】
大唐王朝那阵子,真的挺风光,打下了两个京城,特别是把洛阳给拿下来了,没多久又把叛乱给摆平了。这几件事儿,说出去都让人脸上有光。但话说回来,仗打完了,洛阳的老百姓可就没那么舒坦了,留下的都是心里的苦和吓人的记忆。
经过“安史之乱”的大火洗劫,再加上回鹘人的一再捣乱破坏,那个曾经辉煌无比的神都,现在宫殿烧得没剩几座,十座里面难得找到一座完整的。各个官府机构也都荒废了,连个完整的木头椽子都找不到。
洛阳周围好几百里的州县,全都在打仗时给毁得不成样子,变成了荒地。“往东到郑州、开封,一直到徐州那边,往北从覃州、怀州开始,经过相州那边,到处都看不到人,荒凉得很,绵延千里。”
上面提到的那些地方,人口从公元755年的差不多七百万,一下子掉到了打完仗之后的193万,真的是“原本安稳过日子的人,现在十成里都没了七八成”。
战争无疑很残酷,但战争背后的那些真相往往更加令人心痛。
安史之乱闹起来以后,大唐王朝就飞快地衰败了,连打回首都的仗都靠自己打不赢了。
在夺回洛阳的战役里,大唐的士兵不光没了攻打城池的本事,反而和闯进来的匪徒联手,对自己的老百姓下了狠手,举起了残忍的刀。
大唐王朝走到末期,政府越来越不行,军队也乱得跟土匪似的。这样的组合,简直就是晚唐时期最让人头疼和丢脸的写照。
但这些事儿都不算数,最让人心寒的是大唐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帝们,他们为了赶紧打赢战争,居然两次把洛阳当棋子使,就像卖东西一样,把无辜的老百姓卖给了回纥人。
说白了,就是为大唐江山,特别是为了皇上自己坐稳龙椅,不论是李亨肃宗还是李豫代宗,他们心里头其实都不太在意老百姓的死活。
只要拿下洛阳,哪怕只是个空壳子,也足够吹嘘自己在战场上的赫赫战功了。至于城市是不是被毁得破破烂烂,老百姓是死是活,这些问题天子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说白了,“老百姓最重要,国家其次,君王最次要”那套话,不过是古代皇上们为了糊弄大家、拉拢民心的说法。战争的真实情况是“一个将军的成功,是建立在成千上万人的牺牲之上”。而那些所谓的圣人,如果不顾百姓死活,把他们当成草芥一样对待,那才是历史上真真切切、血淋淋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