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80年代的中师生制度:贫穷家的孩子通过勤奋迅速变成人才

中观大地 2024-08-01 01:54:48

80年代,因为国家教育、经济建设急缺人才,国家面向初中毕业生,招录品学兼优的分子进入中等师范,经过三年的集中培养后,即输送到各类学校、幼儿园里担任授课教师。或是出于当时的经济、社会和人口形势等综合性原因,中师制度既是当时农村孩子鲤鱼跳龙门里最现实的一个途径,也培养了高素质的年轻师资,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培养人才制度。

1.中师:让农村的贫寒子弟,快速地跳进了龙门

中师的培养时间短,特别适合农村家庭。面向初中招生,通过中招考试,选拔其中品学兼优的优秀分子读师范,能读师范(一般学制为三年),即可以转户粮关系,把农村户口转为非农户口,吃上了“商品粮”,成为“城里人”。

正因为中师的培养时间短(三年),而且是面向初中毕业生,特别适合农村青年。在当时城乡较大差距的情况下,中师是万千农村学子所向往的首要目标。所以,当时中师招录的同学,都是班里的特别优秀的青年,中师的录取分数线,都要高于当时的重点高中分数线。

未来这些师范毕业生又会充实到一线的初中、小学里,这就使得将来最优秀的人才,最终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

2.中师:快速培养人才

中师虽然学制只有三年,但培养目标明确,就是要满足未来这些青年站好讲台、批改作业、教育孩子的实际需要。学的课程很实用,书法上如粉笔字、毛笔字,数学上学画图,英语上学精国际音标及发音等,再加上教学方法,板书等。

许多的中师毕业生,在毕业后通过勤奋努力,都成了教学骨干、优秀班主任,也有的成了中小学校长,还有的被乡里抽调走,经过锻炼和培养,成为领导干部。

我想说,当时的中师,是性价比极高的学校,是许多农村子弟的梦想好学校,也快速地培养了国家所急需的中小学骨干教师,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0 阅读:0

中观大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