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努尔哈赤经过30多年的艰苦战斗,基本完成了对女真的统一(叶赫除外),并于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
既然建立政权,自然是有着更大的抱负。
1618年,努尔哈赤60岁,发动了对明朝的战争。首先攻击的目标是抚顺,由于明朝根本无任何准备,后金取得大胜,攻破抚顺,俘获人畜三十余万(后金统计战果,都是人畜一起计算),全歼前来救援的张承胤部一万人。不久,后金又发动对清河的攻击,同样大胜,清河五万军民,除少量被俘获为奴之外,全数被杀。
抚顺、清河两城本就是遏制后金的最前线,抚顺一丢,沈阳就暴露出来;而清河一丢,辽阳就失去了屏障,这是明军绝不可能接受的。
经过抚顺、清河两战,明朝如梦方醒,方知后金骑兵已达6万之众。而明军在整个辽东全部兵力加起来才6万,还分散在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城里。
若是努尔哈赤继续带着他那6万骑兵南下怎么办?一时间连京城都开始惊慌起来,开始严查奸细。
这样的担心可不是多余的!得到抚顺、清河之后,努尔哈赤确实和诸贝勒商议过攻打沈阳,只是担心侧翼被叶赫部攻击,而明军已经在增兵,所以才作罢。
而万历皇帝,睡觉也梦到努尔哈赤来杀他,可见心病之重。
02
这里有一个疑问。
努尔哈赤是如何坐大的,当年李成梁守辽的时候,但凡女真哪一部稍有冒头,就会遭受大明的分化、打击,基本上保持了对蒙古和女真的压制之势。
努尔哈赤将骑兵扩充到6万之巨,大明朝为何没有反应呢?
这里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万历怠政。
万历皇帝二十年不上朝,朱庚当了三年首辅,一次皇帝都没有见到。
辽东军备松弛,士兵长期缺饷,缺乏训练,杀马为食、倒卖武器屡见不鲜。刀生锈,杀牛都要数刀才能杀死。
第二是朝鲜战争的爆发。
日本丰臣秀吉两次入侵朝鲜,明朝都予以大量的援助,并作为主力与日作战。
朝鲜战争分为两次,第一次是1592年到1595年,明军4万入朝作战。第二次是1597到1598年,日军14万侵朝,明军7万入朝作战。两次战争,辽东的精锐被抽空,杨镐、刘綎、李如松等参加后来萨尔浒之战的主要将领都参与朝鲜战争,这也给予了努尔哈赤发展的机会。
03
万历虽然怠政,但面对如此重大军情,也是不敢怠慢,立即布置应对措施。
1618年,任命杨镐为主帅,奔赴辽东前线。杨镐在朝鲜战争的表现并不要突出,但因为其常年在辽东,熟悉辽事,所以被推为主帅。
打仗需要钱,户部奏请前后三次加辽饷,第一年加200万,第二年加200万,第三年加120万。这次加饷,本意只是临时增加,哪里知道辽事自此就一发不可收拾,这个加饷成为了常例。
在国内调兵遣将的同时,万历也向朝鲜发出调兵的要求。朝鲜战争期间,明朝前后出兵10余万为其作战,此番明朝要求,朝鲜也立即应承,派遣姜弘立为元帅率13000人前来。
而明朝在与日本的作战中,连续鏖战数年,损失极大,导致辽东兵力不足,防务空虚。现在要作战,只得川、甘、浙、闽等地调兵遣将。
经过十个多月的准备,10万大军云集辽东,大战一触即发。
04
辽东经略杨镐拟定作战计划,兵分四路,共图后金老巢赫图阿拉。
杨镐为何要兵分四路呢?
因为在成化三年,明军曾经派兵五万,三路并进,最终取得胜利。而杨镐在朝鲜与日作战时,在蔚山之战的打法也是如此。
明军于是根据历史经验,分兵四路,齐头并进。这四路是:
西路,以杜松为主将,以总兵王宣、赵梦麟为副,从沈阳出发,兵力约在2万到3万人之间。
北路,以马林为主将,从开原出发,兵力约2万人 加上叶赫部2千人,合计2.2万人。
南路,以李如柏为主将,从清河出发,兵力约2万人。
东路,以刘綎为主将,从宽奠出发,这一路得到了朝鲜1.3万人的加入。
杨镐作为最高统帅,坐镇沈阳。明军的总人数在88550人(此数为王在晋记录),加上朝鲜13000人,叶赫部2000人,总兵力超过10万。
05
大明王朝对这次作战寄予极高的期望,准备妥当之后,就开始催促杨镐出兵。因为大军耗费甚巨,首辅、兵部尚书等人来连续发令催促出战。
三月一日,辽东最寒冷的日子,明四路大军开始朝赫图阿拉进发。
西路杜松军为此次行动的主力部队,其他路都是由一位总兵统率,而西路有三总兵坐镇。杜松也想抢夺头功,故而行动迅速,二十八日离开沈阳,当日就夜出抚顺关。
杜松是陕西人,作战经验极为丰富,与胡人大小作战百余次,与骑兵作战的经验十分丰富,被塞外民族称为“杜太师”。他凭借军功到了今天的位置,身上的刀疤无数,甚至有的刀疤上还有刀疤,一层盖一层。
在进军途中,杜松喝了酒,在漫天飞雪里,卸下甲胄,赤裸上身,骑马舞刀,力争头功。
杜松军一路急行,直抵浑河。众将劝杜松宿营休息,求胜心切的杜松哪里听得进去,要求立即渡河。努尔哈赤命人在上游放水,水位大涨,杜松军龚念遂所率辎重车营一时间过不了河。
06
明军如此大规模的调动,后金早已得知。努尔哈赤三十多年的作战经历,让其十分重视情报工作,明军的动向,早被努尔哈赤侦察得一清二楚。
面对明军的四路大军,努尔哈赤见招拆招,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集中兵力,各个突破。
努尔哈赤首先打的杜松军,并早就做好了准备,设了伏兵,待杜松渡河而击。而杜松把已经渡河的兵力一分为二,一部占据萨尔浒山顶扎营,一部由其亲自带领去攻击界蕃山吉林崖。而其辎重营未能过河,只能就地扎营。
杜松本就不到3万人,这样一分为三,每部兵力更加分散。
后金方面,努尔哈赤亲自指挥,派两旗牵制吉林崖的明军,亲率六个旗约4万人猛攻萨尔浒山。萨尔浒山上明军虽占据地理优势,但后金兵力上有占有绝对优势,骑兵纵横驰骋,所向披靡,萨尔浒山上明军全军覆没。
后金军转头攻击吉林崖杜松军,杜松虽指挥无方,但却无愧一男儿,此时收拢部队,持火把夜战,死命拼杀。最终杜松、王宣、赵梦麟三位总兵皆战死,明军除去未过河辎重部队,全数被歼。
因为萨尔浒这一战最为激烈,故而整个战役被称成为“萨尔浒之战”。
杜松军的失败最为可惜,其军力最强,若全军稳扎稳打,和其余几路逐渐靠拢,虽不敢说取胜,努尔哈赤想赢也需极大的代价。
07
初二,后金覆灭杜松之后第二天,努尔哈赤开始对北路军马林部发动攻击。马林得知杜松战败,仓促之间,列了一个品字形防守阵型御敌。马林一部、杜松未过河的龚念卿部、潘宗颜一部,合计三部,相距数里,意图固守。
努尔哈赤率领千余后金骑兵猛冲龚念卿部,明军的战法老套,就是车阵朝外,居远放炮放枪。后金的骑兵虽有损伤,但多数冲进明军阵地,立即变成了一场大屠杀,龚念卿部很快被歼灭。
而此时后金大军已到,继而攻打马林部,主帅马林竟然临阵脱逃,部队溃散。最后攻打潘宗颜部,潘宗颜战死。
而叶赫部2000人根本还没有到达战场,听说明军战败,也就自行撤退了。
这一战,后金军取得了碾压式的胜利。
08
而此时的东路军刘綎,距离赫图阿拉已经不远了。刘綎武状元出身,功勋卓著,抗蛮族,败缅甸,大胜日军,是明军中为数不多的猛将,甚至被称为明军第一勇将。
刘綎部有10000余人,并有约13000朝鲜兵相助。
后金派出奸细伪装成杜松军使,催促刘綎速进。刘綎果然上当,迅速前进。
初四,努尔哈赤在刘綎必经之路设伏,皇太极帅率右翼四旗,代善率左翼四旗,合计6万人,夹击刘綎。刘綎虽然兵力处于绝对的劣势,也是完全不怵,奋勇杀敌。先是左臂中箭,继续杀。右臂又中一箭,继续鏖战。杀了几个时辰,面部中刀,脸被砍掉一半,没死,继续血战。刘綎前后手刃数人,最后力竭战死。其养子刘招孙抢夺其尸,徒手杀死数人,最终同样战死。
刘綎所部万人,大多为跟随其多年老兵,故而战力颇强,但面对6万八旗,失败没有任何悬念。
刘綎军败,朝鲜军13000余人选择了投降。
刘綎的死是明军的重大损失。史书中是这样说:
綎于诸将中最骁勇。平缅寇,平罗雄,平朝鲜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綎死,举朝大悚,边事日难为矣。《明史·列传一百三十五》而刘綎所属的游击乔一琦部,与后金血战了三昼夜,跑到朝鲜军营,被朝鲜军押送倒后金。乔一琦用弓弦自缢,被后金救下,乔一琦拒不当俘虏,跳崖身亡。
明军只剩下李如柏(李成梁之子)部,杨镐急令其退师。
09
至此,萨尔浒大战结束,努尔哈赤以6万之众,击败明军10万大军。此役,明军战死45870人,其中军官310人。那么后金损失多少人马呢?根据额尔德尼所说,后金兵死亡不超过200人,额尔德尼为后金人,说法自然打折扣,但后金损失不大是可以肯定的,不然也不可能数日之间接连消灭明三路大军。
若论明朝为何战败,无非有二。
其一,朝政腐败。
明朝看上去是庞然大物,但早已腐朽不堪。
皇帝不朝,醉生梦死,六部只有一个尚书也不增补,明政府陷入瘫痪;贵妃过生日,万历赏20万两为生日礼物,而这是大明一年5%的财政收入;藩王们吸血,各地到京的粮食还不够藩王们一半所需,而这些粮食还要供朝廷官员、军备开销。前线士兵常年缺饷,军士逃亡成为常事,日后农民军起义,其核心力量就是逃亡军士所组成。
面对经费不足,又加辽饷520万,相当于税赋增加了一倍有多。当时,有人说:“竭天下以救辽,辽未必安,而天下已危”。520万辽饷一加,即便灭了努尔哈赤,大明也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其二,战略错误。
分进合击并没有错,但凡大战,多路进攻在战争史上也是常态。但分进的目的是“合击”,努尔哈赤攻打一部,其余几路明军从侧面、后面发动攻击,战况当大为不一样。更重要的是杨镐作为主帅,不居前指挥,导致前方四路之间信息不通,无法形成合力,焉能不败。
刘綎最可惜,兵力最少,出击位置最差,万余步军被占领周围制高点的六万八旗骑兵从上往下冲击,没有一丝胜算
主要是明军里面有奸细,行军路线都交易给金军了。就像玩英雄联盟,对方全地图全视野,你那啥给人家拼,还别说自己队伍里有送的。
可惜了杜松刘𬘩部都是精锐老将,此后从此从进攻转防御,直至一步步被耗死
假如同样的装备八旗军不一定获胜,清军三层铠甲,明军破衣烂衫忍饥挨饿,总司令杜松的头盔都是破的,誓师大会八九万人,都找不出一把锋利的刀,杀牛祭天,
分析一下就是明始终认为蕃属部落不足为惧,导致上下轻敌,看明末几十年的各次战争就会发现,突然没有几十万人军队之间的大战了,春秋战国那小国家动不动都是二三十万,再往后也动辄几十万,更有甚者有几次号称百万,而明末,剿农民军也都是一个总兵带个几千人追着打,导致几个勇猛的总兵被杀,而亡国一役孙传庭也是堪堪新练了几万新兵,而辽东那30年,竟数沙而许之战出兵最多,压力那么大的辽东每次都是一两万一两万的过去送,让人一口一口吃的越来越大,真是奇怪了,突然之间就没有兵了,看看金国,几十年让蒙古灭了多少啊,最后三峰山还有二三十万人,而南宋也是动不动起个一二十万
骑兵杀步兵,领先一个时代,明朝拿什么赢,除非洪武复生,徐达,常遇春,蓝玉领军
在辽东最冷的时候出兵,明朝召来每个地方的兵都不能适应这全国最冷的地区,御寒装备还不一定足,此为天时错;后金主场,明朝的兵从全国各地长途跋涉而来,此为地利无;除了间谍和探子,其中一路部队李如梅李家的关系和努尔哈赤也是说不清楚的,明军还分兵而进把唯一人数优势还放弃了,人和灭。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明军能打赢?[吃瓜]
两个一把手的军事指挥能力,努尔哈赤对杨镐,不是一个级别
刘𬘩乔一琦之忠勇无双不敌李成梁养虎遗患
《持火把夜战》[得瑟]一看就是抄袭的民国蔡东藩写的演习[得瑟]
努尔哈赤的战略明显就是已经把明军的行军路线探的一清二楚,女真本就骑兵居多机动性强,这仗没法打,最后全师而还的李如柏,很有可能就是泄露消息那个内奸
一支成份复杂、编制混乱、长途跋涉、缺衣少食、关键上面还瞎指挥的军队……能打赢才是奇迹[并不简单]
天意
杜松,王宣,赵梦磷,
杜松先出发了三天,这是致命失误
上次去东北出差还寻思着有机会去看看萨尔浒古战场,当地驻点的同事说看不着了,都淹在大伙房水库底下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无聊狗血
兵又不多何必兵分四路?集中一路杀去!
唉
明朝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