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总长李达到四川看望邓华时说:等待时机别放弃,邓:那还是我吗

星河滚烫是光芒 2025-04-16 18:00:25

1972年某一天,李达那时候是副总长,他去了四川开会。一到地方,他先把行李啥的安排好,然后就急着去见邓华了。邓华那时候被调到四川当副省长。

李达在下午的时候突然到访,由于他没打招呼,邓华压根不知道他会来,所以就出门了。

李达在邓华家候着。过了大约半小时,邓华拎着买菜的篮子进了门。他一瞅见李达,整个人愣了一下,随即把篮子往地上一搁,快步上去就跟李达攀谈起来,握上了手。

邓华瞧着李达,问道:“你咋突然来了,也不早点说一声呢?”

李达笑着跟邓华讲:“我来瞧瞧老上司,还用得着先说一声不?”

邓华拽着李达一块坐下,操心地说:“你工作没多久,还是个副总长呢,要是让人知道你来了,怕会给你带来一堆事儿。”

李达眼眶一下子就红了,他望着邓华,声音坚定地说:“我压根儿就没在怕的,要是怕了,我也不会来这儿。司令,你得好好照顾自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得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邓华听完,一脸认真地看向李达,问道:“这还是我吗?”

李达听完,默默地点了点头,说邓华还是当年那个带志愿军的司令员,那股子决心,真是一点没变。

邓华听完,深深地吸了口气,缓缓说道,他最怕的就是在地方待得太久,把打仗时候的那股冲劲儿给磨没了。李达一听,立马就懂了邓华的心思,他心里其实特别舍不得军队生活。

说实话,那时候邓华身体状况也不咋地,虽说去北京开了八届十二中全会后,情况好转不少,工作也跟着多了起来。但他就这副性子,不管在哪个位置上,都得拼出点成绩才行。

所以,他又一头扎进工作中,老往基层跑去做调研,带着团队一起,效果真的挺好。但是呢,这么一来,他的身体也是大不如前了。

李达瞧见邓华瘦得厉害,就提醒他得好好照顾自己,身体可是干大事的基础,以后还有好多机会让他出力呢。

李达在邓华家一直待到夜幕降临,然后才回到自己的住处。要不是邓华催着他早点回去歇着,他还真舍不得走。毕竟,他们俩都已经快十年没碰面了。

李达回老家大概一个月后,中央军委搞了个会议。就在会议中间休息那会儿,李达瞧见粟裕、肖克、杨成武他们几个都在休息室歇着呢。他突然就想起了之前去看邓华时,邓华说的那句话:老在地方上待着,怕是把部队的那股子劲儿给磨没了。

李达跟大家伙儿聊起:“前段时间我去了成都,碰见了邓华同志。他自己拎着菜篮子去买菜呢,整个人瘦得不成样子。我说啊,咱们是不是得想法子劝劝他,让他回部队去。毕竟是老同志了,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他的建议一提出,老同事们就纷纷表示赞同。粟裕后来提出,他们人手不够,或许可以让宋时轮去和叶帅沟通一下,请叶帅出面帮个忙。在大家的建议下,宋时轮最后真的去找了叶帅,把邓华的情况跟他说了。

后来,多亏了那些老伙伴们的鼎力相助,邓华终于在1977年重返部队,挑起了军科副院长的担子,还成了中央军委的一员。

要说李达为啥对邓华的事情这么上心,老想着帮忙,其实啊,他俩的深厚战友情主要是在抗美援朝那会儿建立起来的。

1953年的时候,志愿军里的参谋长解方被调回了国内,他新的职位是总参军训的副部长。毛主席经过考虑,决定派李达去朝鲜,接替解方成为新的志愿军参谋长。那时候,志愿军里代理司令员和政委的职务,都是由邓华同志来担任的。

邓华跟李达之前没怎么打交道,但他老早就听说李达是个“天生的军事策划高手”。所以,他对李达抱有很高的期望。

李达一到朝鲜,就赶上志愿军准备夏天的大行动。每次要打仗,他都会跑到前线亲自看看情况,然后琢磨出好几个计划,给邓华挑着用。邓华对李达的工作那是相当满意。

邓华有了李达的帮忙,觉得打仗这事儿变得越来越顺手了,他对李达的信任和依赖也与日俱增,干脆就直接叫李达为“现代诸葛”。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李达虽然是志愿军的参谋长,但他年龄上比邓华大了整整五岁。邓华对这位年纪稍长的战友李达特别敬重,常常称呼他为“老李哥”。每到吃饭时间,要是李达还没到,邓华是绝对不会先动筷子的。开会的时候也是,邓华总是耐心地等着李达到场,然后两人一起走进会场。

李达真心佩服邓华的军事才能,还有他那谦虚的性格。所以,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俩感情越来越好,成了好朋友。这也就是为啥李达一直这么上心邓华的事儿。

0 阅读:8
星河滚烫是光芒

星河滚烫是光芒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