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雄袁绍——北方霸主的没落(8名不符实的盟主)

吕尘玄 2024-04-20 07:07:33

第三章 讨董盟主

3.尴尬的联军盟主

讨董的战争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虎头蛇尾,无疾而终。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军事或者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与袁绍此时的实际状况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首先是军事方面的原因。《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这说明了与强悍的凉州军队相比,关东联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战斗力却相去甚远。这一点不仅袁绍等关东诸侯清楚,董卓也非常明白。《三国志·郑浑传》注引《汉纪》记载:“且天下之权勇,今见在者不过并、凉、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皆百姓素所畏服,而明公权以为爪牙、壮夫震栗,况小丑乎!”从郑泰与董卓的这番对话中可以看出,久经沙场的凉州军队比起关东联军来,战斗力显然是高一个档次的,从双方的数次交锋来看,凉州军队的强悍也让关东联军感到恐惧。

其次是政治方面的原因。汉末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整个社会乱象已呈。各路诸侯都已经开始着手发展个人势力,欲乘乱世称霸一方。因此,谁都不愿在讨董的过程中消耗自己的实力,也不希望在讨董的过程中壮大日后潜在的政治对手。所以,在讨董战争期间就发生了兖州刺史杀害东郡太守桥瑁并吞并其地盘、孙坚在进军之时杀害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并鲸吞南阳等事件,在这种各怀鬼胎的心态下,讨董自然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第三是袁绍自身的实力不够。虽然经过坐作声价、谋诛宦官后,袁绍的政治影响力大增,但是在讨董期间,他的军事实力却非常弱小。从《三国志·武帝纪》注引《英雄记》中“袁绍之在勃海,馥恐其兴兵,遣数部从事守之,不得动摇”来看,立足未稳的韩馥都能困住袁绍,足以说明袁绍军力的弱小。讨董战争开始之后,袁绍的军粮也只能依靠韩馥的支持,即使在巧取冀州的前夜,袁绍军力弱小的局面也没有得到改善。《三国志·袁绍传》注引《九州春秋》中记载了韩馥手下的从事赵浮对袁绍军力的描述:“袁本初军无斗粮,各已离散,虽有张杨、于扶罗新附,未肯为用,不足敌也。小从事等请自以见兵拒之,旬日之间,必土崩瓦解;明将军但当开合高枕,何忧何惧!”这也充分证明袁绍除了巨大的号召力之外,其真正的军事实力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虽然袁绍贵为联军盟主,但是其他诸侯的实力大多在袁绍之上,客强欺主,袁绍的这个盟主也只不过是个名义上的领袖,而袁绍的命令对其他诸侯能有多大的作用也很值得怀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袁绍想全力进攻董卓,也未必能得到各路诸侯的支持。《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余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因为谋曰……邈等不能用。”之所以陈寿在此说“绍等不能用”,意图就在于说明诸侯之间的心怀鬼胎,实际上亦是在为袁绍辩护。

0 阅读:1
吕尘玄

吕尘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