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口过亿,9成都住在尼罗河流域很拥挤!为啥不去改造沙漠?

Hi科普啦闪电哥 2024-09-20 16:03:40

埃及是中东北非地区,人口第一多的国家。然而外界想不通的是,埃及人只挤在南北狭长的尼罗河地带以及河口三角洲,全国多数地区却人烟稀少。

为什么不往其他地方住呢?国家那么多地不用不可惜吗?

人在增加,地和水在减少

还在2020年初,埃及就已成为第14个人口过亿的国家了。到2023年,人口规模已经突破1.1亿,且还在飞速增长。

尤其是在尼罗河三角洲的首都开罗地区,人口早已突破2000万以上。不得已,埃及只能在开罗以东45公里的沙漠腹地建造新首都。2021年底,埃及政府各部门已迁往新首都进行了试运营。

整体来看,埃及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放眼全世界也不算小。然而从古埃及时代开始,这片土地上的人就不怎么幸运,周围除了沙漠还是沙漠。

新首都的外交部大楼

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属于撒哈拉沙漠的东部边缘地区。整个埃及境内,95%左右的土地都是沙漠,仅有的宜居带,就是从南流向北的尼罗河沿岸了。

于是,埃及的人口分布也成了长条状。95%以上的国土不适宜居住,95%的人口只能围绕尼罗河以及河口三角洲生存。

也有数据显示,目前98%的人口挤在尼罗河流域。而随着人口负载过多,尼罗河流域适宜生存的土地也仅剩4%左右了。

人增加不但分摊到的土地面积在变少,水资源同样在减少。1140亿立方米,这是埃及每年的用水需求,但尼罗河每年提供的水资源,只有大概600亿立方米。

水原本就少,如今的尼罗河又在持续萎缩。过去50多年的时间里,尼罗河的径流量已经从3000立方米每秒,逐步萎缩到了2830立方米每秒。

而根据预测,未来的尼罗河还会进一步萎缩。这条哺育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河流,可能有朝一日真的会萎缩到彻底断流。

一条大河长又小

尼罗河的支流太过于稀少,这也导致其径流量很小。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一路向北最终汇入了地中海,沿途经过的地区大部分都是沙漠,没有大量支流的汇入,这才是径流量小的缘故。

一直到下游的埃及境内,河流渐渐变大,泥沙经过亿万年的淤积沉淀,才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看到的尼罗河三角洲。

整体来看,河道较宽的区域只有1100多公里长。而且上游来水的大小不一,也会直接影响尼罗河每年的流量。

尼罗河的两条之类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青尼罗河供应了整条河流70%以上的水量。

因为青尼罗河来自东非高原区域,这里的水流量存在雨季和旱季的转化。雨季河水会上涨,甚至有时候因为降雨时间长,还会导致洪涝灾害。

旱季降雨稀少,供应河流的水量会骤降到20%左右。这也是为什么,下游的埃及能感受到河流剧烈变化的缘故。

值得一提的是,上游水量的大小变化,在流向沙漠腹地后,又被放大了不利因素。热带沙漠区域原本水就少且蒸发量大,整条河流不但没有增加水量,反倒随着蒸发而持续减少。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埃及人感受到的尼罗河才不是奔腾的。毕竟,人口持续沿着尼罗河分布且增加,河水都被消耗了。

在这种局面下,人口增加带来的过度消耗,会导致河流进一步萎缩。而为了缓解人与土地、人与水源的紧张局面,现代埃及人也试图去寻找解决方法,无奈都失败了。

第一次失败,烧钱60亿美元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埃及人为何不向沙漠进军?因为埃及人在此前的改造中都失败了。

从古至今,生活在埃及这片土地上的人,肯定都想过把沙漠改造成耕地,这样就不用为土地紧张而发愁了。

可现实的情况是,人类的技术相当有限,想要彻底改造沙漠几乎不可能。20世纪,脱离了殖民统治的埃及,又进行过新的尝试。

还在19世纪时,埃及的人口只有300万左右,全国可耕种的土地为1890万亩。虽然土地有限,可在当时人和土地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到特别尖锐的程度。

进入20世纪后,埃及人口朝着千万级别一路狂奔。眼看适宜居住和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20世纪50年代刚刚独立的埃及人,想用尼罗河水治理出一片土地来。

埃及人把目光瞄向了西南地区的一片沙漠。3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经过勘探后表明,至少有4725万亩的土地,在改造后适宜耕种。

具体做法是修建多条河渠,把尼罗河水引入这片土地,经过持续浇灌后就能把沙漠改造成耕地。这项庞大的工程被称之为“新河谷”,据说就连当地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新河谷省。

然而理想“湿润”现实很“干涸”。工程开启后,埃及人立刻意识到什么叫杯水车薪。

先不说在沙漠腹地修建水渠河网的难度有多大,单单是几年下来烧的钱就让埃及政府承受不了。资料显示,彼时的工程持续了数年,就耗费了60亿美元。注意,这可是上世纪50年代的美元。

眼看见不到任何成效,埃及政府匆忙终止了这一项目。从本质上来看,主要的问题还是耗资巨大。

由于沙漠深处是不毛之地,工程在推进中任何设施,都得从零设计和建设,综合成本高到离谱,像埃及这样的国家根本承受不住。

虽然失败了,但埃及人并没有放弃,毕竟他们真的缺水又缺土地。

第二次失败,世纪之交的烂尾工程

新河谷项目筹划时,埃及就在筹划在尼罗河上游修建一座水坝。经过10年的建设,阿斯旺大坝在70年代初落成。

此后,大坝及其周边地区的蓄水量达到了1640亿立方米。有数据显示,这一蓄水规模是三峡大坝的5倍。

眼看上游积蓄了这么多的水,埃及人再次跃跃欲试。那是上世纪90年代末,时任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再次开启了原先的计划,这次的项目工程被称为“图什卡”。

项目整体还是原来的翻版,修建1条主渠和4条支渠,把阿斯旺大坝的水引入沙漠里,进而浇灌出耕地良田。

水渠河网的长度超过了100公里,规划总投资达到了865亿美元,而据说我国三峡工程全部的投入也才260亿美元。按照规划,全部工程到2008年前后完工。

项目初期,正赶上尼罗河的上游雨水骤增,尼罗河泛滥发洪水。埃及人索性把大坝打开,让洪水顺着泄洪通道流向了规划区域。

那里原本就是一片洼地,由于单日的水量就达到了千万立方米级别,仅仅用了60天的时间,洼地就变成了湖泊群。

埃及人决定顺势而为,把规划的工程再次扩大。要利用水渠河网,把西部地区几块零星的绿洲全部串联起来。

工程如果进展顺利的话,至少有2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适宜耕种和居住。在主体项目外,埃及人还计划要建设人口聚集地、交通设施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

由于工程量相当浩大,外界起了个绰号叫“穆巴拉克的金字塔”。可惜历史上的金字塔矗立起来了,这个现代规划的绿洲却迟迟没有出现。

据说主体项目只完成了3%,停工的主干水渠距离最终的目的地,还有整整60公里远。

失败的主因,还是由于埃及政府,到最后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继续进行。而且先期治理和开垦出来的土地,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沙漠土地的含盐量本来就高,要想将其变成可耕种的土地,光用水浇灌不行,还得进行技术处理,因此投入的成本相当高。

那些响应政府号召到当地开垦的投资者和农民,投入大量资金后并没有见到什么回报,也渐渐让人失去了信心。

还有不少埃及人认为,他们愿意在尼罗河沿岸或三角洲地区居住,不愿意举家迁往沙漠里。

综上所述,埃及人几十年先后经过两次尝试,最终都以失败收场。那么,沙漠治理和改造的难度究竟有多大呢?

三大方面的难度

首先从技术层面看,沙漠原先的自然条件就很恶劣,这样的土地上缺水缺植被,调配水资源是巨大的挑战。

埃及第二次尝试治理的时候,由于大量的调水,阿斯旺大坝附近的湖泊群都逐渐被抽干了。可即便如此还是缺水。

再者,即便改造后的沙漠,土地也相当贫瘠,植被恢复需要一个极其漫长的周期,所以种植难度很大。据说,此前有埃及人在治理的沙漠地区耕种,十几年的时间没有盈利和收获。

其次从经济的角度看,沙漠治理投入的资金是天文数字。水源调配、植被恢复、基础设施建设,各个方面都要花钱。

纵然是工程完工,后续还要持续投入资金,才能保证治理成效的巩固。一句话,这是一个极其漫长且烧钱的过程。

最后便是人们的参与意识。治理沙漠迟迟见不到成效,人们的参与意愿就会下降。

埃及虽然也推行了工程,但是成效很小,民众从原来的满怀期望就会变成失望。毕竟治理沙漠的初衷是宜居,可如果长达20年以上见不到成效,人们就会放弃的。

说白了,沙漠这样的土地原本就不适宜人类居住。要先期投入巨大的成本进行改造,之后才能视情况看能否居住和耕种。

也因此,不光埃及治理沙漠很难,全世界在沙漠的治理上,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拦路虎。

结语

时至今日,埃及人大规模改造沙漠的决心已不复存在。绝大多数的人口,还居住在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

依照埃及目前的人口增速,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最终将不堪重负。危机虽然存在,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就在近期,有工程技术人员建议改造埃及东部的西奈半岛,表示可将这一区域改造成沙漠绿洲。

不过由于经历了此前的失败,在资金的投入上,埃及政府和民众估计会持怀疑态度。

未来至少50年内,埃及人只能在尼罗河沿岸继续拥挤。环境虽然会倒逼人们去改变,但当真正的危机到来之前,人们还是愿意呆在舒适区的。

埃及明显需要中国人的愚公移山精神,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目前还没有这样的魄力。

0 阅读:21

Hi科普啦闪电哥

简介:Hi科普啦,每天科普一点,收获更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