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被扫荡,刘伯承忧心忡忡,同志们却执意给他办50大寿,为何?

一个用心的史迹 2024-04-04 06:44:42

“庆寿?庆啥子寿嘛,我不晓得,你们不要无事找事好不好?群众都还没吃饱肚皮,走吧,走吧!”。

1942年12月,太行军区传出一个重磅消息,时任129师师长的刘伯承,要过50大寿啦,而且延安的毛主席、八路军总部的朱老总,都认为刘伯承劳苦功高,这次大寿必须大操大办,全力宣传,以彰显其功绩。

消息传开后,太行军区从上到下一片陷入一片欢乐的海洋,唯独刘伯承本人是极力反对,因为他们搞的太大了,又是专题采访,又是文艺汇演的。

更让刘伯承难以接受的是,他们还要从太行军区每个村子选出一个代表,来参加自己的寿宴。

这算个什么事儿?完全是劳民伤财嘛,可无论他怎么说,怎么反对,都没有人听他这个师长的,就连老搭档邓政委都不听他辩解,亲自忙前忙后的给他操办寿宴。

于是,刘伯承生气了,当蔡树藩、李达二人找来问他生日具体是哪天时,刘伯承怎么都不说,对二人也没有一点好脸色,因为过50大寿这个“馊主意”,就是这两人提出来的!

从刘伯承这里问不出来,蔡树藩、李达二人并没有放弃,他们转身就去找刘伯承的妻子汪荣华问去了。

看见他们两个,汪荣华也是摇头苦笑,死活不肯告诉刘伯承的生日,很显然,是刘伯承对她下了禁口令了。

问不出来生日,这50大寿怎么办?好办!你们夫妻不说是吧?那我们自己选个日子就是了,于是,刘伯承的50大寿,被定在了12月16日(真实生日是12月4日)!

选好日子后,《新华日报》记者李庄、《战地报》的宣传干事总编辑陈克寒,来到129师驻地,由李达带着来采访刘伯承。

刚见来个年轻人,刘伯承的态度是和蔼可亲,可得知他们的来意,刘伯承脸立马就阴沉下来了:“大家都这么忙,谁出的的主意?每个人都有生死,中国有多少亿人?写的完吗?”。

说罢,可能觉得自己措辞太严厉了,刘伯承又苦口婆心道:“我只是一个兵,没有出奇的地方,要写,你们就多写军队,多写人民,多写杀敌英雄!”。

刘伯承的话,让两位年轻的报社记者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一旁的邓政委开口说话了:“师长,我看这个还是要讲得呀,这也是工作,中央决定的嘛,没有年谱、履历,没个文字介绍,咋个祝寿?他们已经来了,师长就谈谈吧!”。

邓政委说完,不等刘伯承反驳,他就背着手出去了,看着两个年轻人期待的目光,刘伯承只能叹口气,给他们讲起了自己的革命历程。

后来,这次的采访内容,被编写成了《刘将军伯承略历》,在《新华日报》和《战场报》同时刊发。

1942年12月16日,刘伯承50大寿隆重举行,场面之大,再次超出了刘伯承的想象。

除了驻地领导,一二九师各军区、各军分区、各旅,太行区每个村子,都派人来了,浩浩荡荡足有5000之众,就连朱老总,都从30多公里外的八路军总部赶来给他祝寿。

寿宴上的吃食,也堪称丰盛,不仅有酒有肉,而且白面馒头管饱!

如此大的场面,让刘伯承更加感到不安,他更加不开心了,就连别人的祝寿酒,都没心情喝,还是邓政委主动站起来,代表他喝酒……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红军、八路军,还是后来的解放军,亦或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些革命老前辈,都没有大操大办的习惯。

为什么在1942年,大家要不顾刘伯承本人的极力反对,给他操办这样一场堪称豪华的五十岁寿宴呢?这明显跟共产党的风格不符啊!

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太行军区,处于抗日最艰难的阶段,急需一场大活动,来鼓舞士气,同时告诉鬼子汉奸,他们的作为,只会让中国人民愈挫愈勇!

太行革命根据地,是1937年11月份创立,他是由冀豫晋省委和129师共同开辟创立,最开始叫晋冀豫军区,是1940年6月才改为太行军区。

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太行军区的面积不断扩大,其大致范围是正太路以南、平汉路以西、白晋路以东、黄河以北。

到太行军区成立时,参加农救会、工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抗日团体的人数,达到了240万以上,他们组建民兵,站岗、放哨、送信、带路、运输,为129师的抗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除此之外,他们还在129师带领下,积极展开与日军的斗争,断公路、割电线、炸桥梁,利用有利地形,打伏击战、围困战、窑洞战、麻雀战、地雷战,搞的华北日军是苦不堪言。

更关键的一点,这240万的群众基础,给129师源源不断的提供兵员,“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这样的场景,在根据地屡见不鲜,太岳军区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立5个军分区,离不开群众的鼎力支持。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了百团大战,这一战持续了3个半月,大小战斗1824次,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极大的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但也使得日寇,将目光放在了华北地区,他们认为,对华北“应有再认识”。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寇针对华北,提出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策略。

一方面,他们继续展开大扫荡,以残酷至极的手段,打压抗日根据地,另一方面,他们开始在华北地区组织“维持会”,以威逼利诱的方式,逼迫群众与之展开“维持”,一点点蚕食根据地。

在笼络大量特务、汉奸、落后分子后,日寇的蚕食计划迅速展开,他们不断推行反动宣传,挑拨军民关系,甚至喊出了“不维持敌人要烧杀”的口号。

百姓被抢了东西,他们会安慰:“好歹口没朝天。”,房子被烧了,他们会安慰:“好在人没有死!”。

在特务、汉奸们的卖力宣扬下,有不少群众甚至干部动摇了,他们丧失了斗志,产生了苟安心理。

这种情绪,犹如瘟疫般迅速蔓延开来,到1942年初,太行根据地的面积竟然比1940年,缩小了五分之一,人口也从240万,下降到了150万。

在这种情况下,1942年2月,日寇对太行、太岳军区展开了春季扫荡,此次日寇的目的,就是要歼灭这两个地方的八路军。

对此,刘邓根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提供的指示和日军动向,迅速做出反应,采用“敌进我进”的策略,对日军展开斗争,迅速粉碎了日军分进合击的企图。

日军的这场春季大扫荡,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在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的情况下,迅速撤兵了。

然而,扫荡并没有结束,1942年5月,日军又对华北地区展开了夏季大扫荡,这一次,他们准备更充分,集结3万大军,采取“捕捉奇袭”、“铁壁合围”、“辗转清剿”等战法,再次对太行、太岳根据地展开大规模进攻。

这一次,日军还将八路军总部、北方局机关和总部特务团1万余人包围在南艾铺一带,幸亏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指挥有方,这才成功突围,也是在这次反扫荡中,左权牺牲了。

这一次大扫荡,日寇依旧没有达到目的,在留下3000多具尸体后,退出了抗日根据地。

两次大扫荡未果,在1942年10月20日,日寇又集结16000人,对太行、太岳军区展开了秋季大扫荡,这次扫荡,又持续将近1个月,与八路军展开大小战斗800余次,在被毙伤俘2800余人,日军退去。

日寇接连三次大扫荡,虽然都被八路军成功粉碎,然而,对于太行、太岳根据地,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最直接的,就是由于战争,太行、太岳根据地粮食大规模减产,这里的军民吃饭成了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只能以野菜和柿子面冲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129师师长的刘伯承,哪里还有心情给自己过五十大寿,用他的话说,群众还没吃饱肚皮,自己过什么寿?

可是,太行军区的同志们却不这样认为。

首先,在刘伯承的带领下,八路军能接连粉碎华北日军的三次大扫荡,这就是一次莫大的胜利。

在三次大扫荡中,刘伯承“转战千里、威震幽燕”,这不是自吹自擂,就连跟他作战的日伪军,都承认这一点。

在粉碎三次反扫荡后,给刘伯承大摆宴席,大力宣扬的他的事迹,可以鼓舞民众的抗日热情

第二,在三次反扫荡后,革命根据地处境很艰难,根据地的军民们,不仅艰难困苦,而且神经紧绷,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让军民们都放松一下,必须想方设法让他们乐观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掌握好舆论就很重要了,借着刘伯承五十大寿的由头,朱老总、邓政委、彭德怀、叶剑英、林伯渠、吴玉章、陈毅、杨尚昆、罗瑞卿、滕代远、陆定一等人,纷纷在各大报纸上,发表祝寿词或者是祝寿文章。

这些都是八路军中德高望重的人物,他们发表作品,可不单单是为刘伯承祝寿,更重要的是鼓励军民抗日,他们的号召力自然不必说,效果是立竿见影。

第三就是为了麻痹敌人。

这个战争啊,就是此消彼长的,三次反扫荡,华北日寇虽然未能消灭太行、太岳八路军,但这两个地方的八路军和民众们,也受到了极大打击。

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是绝对不能让敌人看出我方虚弱的,必须要给营造一种我方依旧强大,即便日寇再来三五次大扫荡,都打不到的错觉。

在刘伯承的寿宴上,有肉有酒有白面馒头,这在当时,堪称豪华,如果根据地困顿,怎么能拿出这些物资?要知道,那是5000人的宴会!

果然,报纸上刊登出这个场景后,让华北的日伪军惊讶不已,为了验证真假,他们还数次派出特务,乔装打扮来根据地探听虚实。

刘伯承的这场大寿,成了扭转根据地局面的一个转折点,在接下来的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的斗争中,八路军渐渐占据上风。

1943年,太行军区开始扩张,第六、第七、第八军分区相继成立,到1944年,太行军区相继发动春夏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打的日寇是节节败退……

0 阅读:1
一个用心的史迹

一个用心的史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