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这款车型安装了车内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可以监测司机,如果发现犯困、走神,就能启动预警,用来保障行车安全,同时,还可以记录车内动态,必要时可以回溯。”
“这挺好,还是机器靠谱。但我还是有点问题,有时候如果我不想让摄像头拍摄怎么办?”
“不要有顾虑,汽车设计是我们的专业,都信息时代了,摄像头无处不在,增加车内摄像头也是为了安全考虑,放心,我们会遵守规则,也有技术手段,不会泄露用户隐私的。”
“但我还是有些顾虑,我再考虑考虑,起码能让我手动关闭摄像头吧!”
关于车内摄像头,厂家和消费者之间一定会有上述认知差别。如何拟合两方之间的差距,还要看各个厂家的理念。
在信息时代,人们可以利用信息创造财富,也同样会因为泄露信息而遭受损失。
目前,汽车上的电子设备越来越丰富,摄像头作为采集图像的主要设备,不仅安装在车外,车内摄像头也有普及的趋势。
对于安装在车外的摄像头,基本上没有争议,甚至用户还感觉车外摄像头安装的越多越好,但是对于车内摄像头,一些人就开始担忧了。毕竟车外摄像头面对的基本上都是公共区域,而车内摄像头面对的多半属于私人区域。看一看车窗上的贴膜就应该明白,一些车内情况并不期望被公开。
车内摄像头一般安装在两个位置,一个位于汽车左侧A柱下端内侧,对准驾驶员,另一个安装在车内后视镜上方,对准车内。车内摄像头主要用于监测驾驶员注意力,在车主分神时适时提醒,以确保行驶安全。车内摄像头还能为车主提供车内监控,记录车内动态,在必要时进行回溯。部分车型还可以利用车内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授权,甚至是车内视频会议等功能,后续还可以通过OTA升级增加更多新的功能。
然而,对于隐私的标准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实际上,用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汽车数据安全事件频发,让人们普遍关注到车内隐私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在没有立法标准强制执行之前,厂家没有权利越俎代庖,替用户制定隐私标准。
是否向用户透明,给用户否决权,体现了一个企业是否将用户真正地摆在需求方的位置,是否真正尊重消费者的理念。
是不是设身处地地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不仅考验一个企业的担当,也是对企业理念的检验。
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新车安装了车内摄像头,但很多车型都无法关闭,用户隐私难以保障。
据了解,比亚迪是国内最早使用车内摄像头盖板的企业。比亚迪车内摄像头隐私保护方案成本不高,效果却立竿见影。比亚迪旗下所有安装车内摄像头的车型,都在车内摄像头前增加了一块滑盖,车主只需要拨动滑盖,就可以用物理方式遮挡并关闭摄像头。这种方式不仅操作简单省事,并且非常直观。另外,还可以通过电子控制方式关闭车内摄像头。这样一硬一软双保险,让用户彻底放心。
比亚迪为信息安全防护加持。
物理关闭车内摄像头方案简单,成本低,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设计细节,却为用户赋予了否决权,体现了对用户的尊重,更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理念。
随着我们继续深入了解,发现还不止于此,比亚迪正在打造一个完整的可知、可感、可控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让用户更加安心。不仅如此,这种可知、可感、可控还必须低成本、表层化。比亚迪车内摄像头的滑盖设计,正是这种理念的实践。
顺着摄像头,我们发现了一个完整的纵深信息安全防御体系,这套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包含了车端到云端的多个维度,实现全方位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及驾驶安全。这个体系的每一部分都在努力达到让用户对自己的数据做到可知、可感、可控。
首先,在产品设计和开发层面,比亚迪的手机APP和车机系统均向用户提供了隐私声明,以显著的方式告知用户个人数据的处理和权限访问举措,并且为用户提供个人信息权益查询的便捷渠道,使用户可以明确地知道其享有的数据权益。
其次,通过一定的物理方式为用户提供明确可感知的隐私安全防护。车内摄像头盖板设计就属于可感范畴,用户可以凭此确保从根源上杜绝信息泄露。
最后,无论是手机APP还是车机系统,比亚迪都为用户提供了权限管理方案,用户可自主选择对应的权限管理策略。同时,比亚迪开发的应用和系统,也都采用了安全策略防止自启动,为用户提供可自主控制的产品方案。
在产品攻防测试维度,比亚迪通过持续高强度安全攻防测试方式,提升自身能力及产品的安全防护,曾多次获得国家比赛奖项。如在第二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挑战赛中比亚迪获得金奖。另外,比亚迪还表示愿意并且正在接受监管机构监督,并积极主动开展各项数据安全与合规的认证工作。目前,比亚迪已获得R155(CSMS)、R156(SUMS)体系认证等安全认证,并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
这个小小的摄像头滑盖设计,在众多安装了车内摄像头的车型中,使用得却极少,比亚迪的做法值得其他车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