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打起来了!干就完了!谁厉害谁赢!”
“坚决支持正义的一方!”
“唉!战争中最可怜的还是平民,他们流离失所,看着就伤心。”
“任何战争,受苦的都是老百姓,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就不要通过战争解决,比如可以打打金融战,也不至于死这么多人吧。”
“反对任何战争。首先要搞明白本次战争的起因是什么?这些地区发生的历次战争的结局是什么?这次战争的力量对比怎样?牵扯到哪几方的利益?会引起什么样的连锁反应?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走向?这些判断依据的具体数据是什么?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有没有现成的模型供参考进行沙盘推演?”
以上是5类人针对同一个事件给出的5种典型的看法,分别从本能层、情绪层、情感层、理智层、理性层去理解同一个事物。
很明显,谁也说服不了谁。利益牵扯不大的旁观者尚且如此,更别提那些身处事中的人们。
决定一个人的认知,除了无法选择和改变的家庭出身、基因、成长环境以外,还有后续的学习、经历、思考等因素。可以说,我们早期的认知受制于前者的成分多,而后期的认知,后者起的作用更大。
所处阶层和认知层面相对应,也可以分离。一个刚解决温饱问题的人,他的认知不一定处于情绪层,也可能处于理性层,而一个生活富足的人,他的认知不一定处于理性层,也可能处于本能层。这种情况还较为普遍。
对于同一事物,认知层面不同,反应会有不同,收获也不一样。
本能层面的人用欲望判断,只接受有利于生存、能够让自己快乐的部分;情绪层的人用喜好筛选,只接受符合自己情绪需求的部分;情感层的人用是否产生共鸣为标准,只接受自己认可的部分;理智层的人用技术甄别,只接受符合利益的部分;理性层的人以数据为依据,只接受经过验证的部分。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层面的人会不自觉地拉到自己所在层面进行决策。认知层次越高,看事物越全面,认知层次越低,越难以突破自身的限制。
本能层的人决策过程简单粗暴,但最直接高效。随着认知层面的提升,决策过程越来越慢,但越来越全面。
如果情绪层容易冲动,那么情感层则容易盲目,情感层可以看作体系化的情绪。如果理智层只看到规则,那么理性层又看到了规律,理性可以看作成体系的理智。这样我们也可以将认知层面简化为生物本能层、情绪情感层、理智理论层这三个层面。
你的生活对得起你的认知。
人性普遍的弱点导致我们的前路坑多,而多数的坑还都是自己挖的。
人本能地想呆在舒适区,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处于哪个层面,都会形成自洽。也就是认知上自圆其说,行为上固步自封,后果是停滞在某个层面止步不前。
因此,我们应该有所警惕,避免以下几个陷阱。
本能层,避免盲目自信。
情绪层,避免自我标榜。
感情层,避免自怨自艾。
理智层,避免自以为是。
理性层,避免好为人师。
突破认知层面,难上加难。
无论处于哪个层面去理解事物,都是整体认知的一部分,很难说谁对谁错,甚至可以说每个层面的认知只是角度不同、程度不同,都是基于当时的时空作出的判断。然而,时过境迁回头看,均为瞎子摸象,都没有完全把握整体。
现有的生活阶层和认知层面都可能成为提升认知层面的巨大障碍,而两者钧难以突破,所以说难上加难。一生能够超越几个层次的人凤毛麟角。不过相比较而言,从认知层面突破相对更容易一些。
还是老办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学习并苦练技能,或者遇到贵人扶助,实现生活阶层突破;不为自己设限,开放心态;保持反省,认识自己的现状;警惕自洽,话不说绝,理不认死,给自己留几条出路。这些都是突破的方法。
如果吃喝玩乐对应的是生物本能层,文学艺术对应的是情绪情感层,科技对应的是理智层,科学对应的是理性层,那么还有更高的一层,对应的是什么?
在现实世界的某个阶层生活,用某个层面认知,长期训练的结果是养成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才是实现认知突破的最大障碍。突破思维定势,可能会进入除以上三层以外的最高一层,这一层认知对应的应该是“从容”。
人不可能简单地处于某一单纯的层面,然而,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总有一个主导层面,此时遇到的多数事情,都会在这一层面理解,进而作出决策,影响后续发展。
这篇文章也是游离于3个层面的总结,一定会有所偏颇,为阶段性感悟,抛砖引玉,仅供各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