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潮汕人咋用老祖宗的办法养娃,守护健康(上)

说起潮汕人,真的让人打心底里佩服。他们特别坚守中华传统美德,工作认真负责,把家庭看得很重,还特别尊敬祖先,就这几点,就足够吸引人了,更别说他们还有好多其他的闪光点。而且潮汕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别的不说,单是在吃的方面,那讲究程度就让人惊叹。
潮汕人在中医药这一块也很有传承。哪怕这几年西医越来越流行,很多潮汕人从小到大都没看过西医,一直是用中医的方法调养身体、治病长大的。
这篇文章是一位让人尊敬的互联网从业者,分享她用潮汕中医民间智慧照顾孩子成长的经验讲座整理。想听潮汕人讲讲潮汕中医文化吗?一起来看看吧!
潮汕民间智慧与儿童健康
讲述人:希夷曼倩
首先,得感谢方亮医师。方医生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首诗,当时倪海厦医生点评,说方医生古文功底特别深厚。
昨天我跟儿子说要去见方医师,他居然主动说想一起去,还想让方医师给他瞧瞧。这可是个6岁小孩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小孩子的选择,可比我们大人还有眼光呢。
我就讲讲我熟悉的,还有我一直梦想传承的潮汕民间的好东西,像一些偏方和医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宝贝,我们得好好发扬。
过去30年改革开放,我感觉很多传统的东西都断了。为啥呢?我觉得是这样的:我们父母那辈,还没学会怎么好好养孩子,就离开家乡出去闯荡了,根本没机会去了解那些实实在在、特别有效的老办法。我们爷爷奶奶那辈生的孩子多,在养孩子的过程中,积累了好多实用的经验。可到了我们父母这一代,一方面,他们出门求学,一学就是十多年,根本没时间去学那些传统的好方法;另一方面,学成之后,他们也离开了老家,结果这二三十年,那些好的传承就断了。我今年40岁,正好赶上过去和现在这两代人。我小时候能和爷爷奶奶那辈人相处,基本是在他们身边长大的,那时候很少接触西医,全靠传统的方法保护着,平平安安长大。
现在我们自己当了父母,在处理很多事情的时候,常常会和自己的父母有分歧。很多人亲眼看到中医的效果后,才开始接受中医,按照传统方法养孩子。
就说我自己家吧,家里连温度计都没有。我家小孩4个月大的时候,有一次发烧特别厉害,我们就带他去福田医院。医生开了美林,我老婆不太赞同我给孩子用这个药。当时11点在医院给孩子喝了美林,我跟我老婆说这药不管用,不信下午5点再看。结果5个小时后,下午4点的时候,孩子烧得更厉害了。后来我们找了个70多岁的老中医,开了4味药(柴胡、石膏这些),回去喝了两勺,烧就退了。从那以后,我们家就再也没有西药,也不再用温度计。没有温度计,我们也不觉得害怕。
潮汕民间有关儿童健康的传统做法
坐月子,大补调养身体
我给大家讲讲这些年我了解到的传统做法。很多人不相信坐月子这回事,尤其是西方人。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很多年前在亲子论坛上,有个在加拿大的女士发帖子说,加拿大的女人生完孩子三四天就开始干活了。她生完孩子也学着喝冷水,觉得身体燥热,结果一喝冷水就拉肚子,拉完肚子就开始腰酸,一直到她发帖子的时候,这腰酸的毛病都没好。最后她在论坛上说,还是得听老祖宗的话,按照老祖宗的方法坐月子。
第二个例子是我身边的朋友。他妈妈40多岁才生的他,他还有个哥哥。他妈妈生他哥哥的时候,因为在农村太操劳,落下一身病,到40多岁都没治好。村里的医生说自己年纪大了,如果治不好他妈妈,死都不瞑目,就建议他妈妈再生个孩子,生完孩子再调理身体。他妈妈很相信中医,40多岁的时候又生了一个,老医生把她身体调理好了。现在40多年过去了,他妈妈都85岁了,他爸爸在珠海瘫痪了,他妈妈一个月在女儿家,一个月在珠海儿子家。85岁的老太太,身体还很硬朗,自己坐轮船都没问题,能一个人从蛇口坐船过来。所以说坐月子是女人的第二个青春,一定要好好度过。
潮汕人坐月子的时候,主要做两件事。第一件是在12天内把身体里不好的东西排出去,农村会有专门的医生配好现成的药。我老婆坐月子的时候在陆丰,拿了两种药,一种排恶露,排完之后就开始吃十全大补的药,里面还加了鹿茸。在饮食方面,我们会吃鸡、猪脚、猪脚姜,还有醋蛋。潮汕地区包括客家人,每个地方做法不太一样,有的地方吃鸡、吃鸡蛋,我老婆家那边用醋煮鸡蛋,但核心都是一个字——补。特别有意思的是,女人在生完孩子40天内,不管吃多热的东西都不会上火,但过了40天,再吃热的东西就受不了了。好像老天特意给女人安排了这么一个时间段来好好补身体。
养小孩,粗粮为主更健康
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岳父岳母从老家带来一种药,叫“三膲散”,上面还用烫金印着这三个字。我当时觉得挺有意思,农村人没什么文化,却把这个名字一直传下来,也没因为现代的写法改成“三焦散”。他们也不太清楚这药具体是干啥的,据说里面有黄金、朱砂这些东西。我岳父岳母说,他们那边小孩出生12天之内一定要吃这个,说是能把身体里的“垃圾”扫掉,以后就不会长皮肤病。现在小孩确实很少长皮肤病,一方面是卫生条件好了,另一方面,像我家小孩吃了这个药,我觉得还是有好处的。虽然不太清楚12天内到底有啥作用,但我家小孩很少去医院,也没什么大毛病,也没长过皮肤病,我相信这药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在养小孩的饮食上,我们还有个习惯,4个月以内的小孩不吃荤。等小孩满4个月了,就用清蒸的龙俐鱼蘸一下小孩的舌头,从那以后就可以慢慢吃点荤腥了。这是民间的一个做法。
我还知道一个例子,南山有个医院的副院长是惠来县的,他儿媳妇没奶水,他孙子从出生第三天就开始喝米汤,就是用东北米煲粥上面那层米油。我觉得这个方法特别好,现在我家小孩一发烧,我就不给他吃太复杂的东西,就吃粥上面那层稠稠的米汤,我觉得这个方法值得大家借鉴。
农村的小孩一般吃什么呢?他们很少喝牛奶,大多吃米糊。就是把大米、山药还有一些五谷杂粮炒熟磨成粉,再调成米糊吃,我老家的兄弟姐妹们都是这么喂孩子的。
十五岁,出花园开启新人生
潮州人有个传统,觉得小孩小时候就像被圈在一个花园里。结婚的时候,睡觉的床下面会放个东西,里面供着神明。等小孩15岁的时候,就要把这个神明请走,所以15岁的时候要去谢神。
到了15岁,父母会用田七煲鸡给孩子吃,说是吃了之后能把15岁以前跌打损伤留下的后遗症都清除掉,15岁以后就开始全新的人生,不会带着以前的伤病进入新的阶段。
潮汕饮食,健康生活的秘诀
潮汕饮食有三个方面特别值得借鉴,那就是喝粥、喝汤和喝茶,这三件事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喝粥和我们当地的气候有关,喝粥能让我们适当出点汗,出完汗就感觉浑身舒畅。
喝汤其实就相当于帮我们胃分担工作。把食物用火和水煲成浓汤,就跟胃消化食物的过程差不多。我们喝汤能减少胃的负担,很多北方人来到南方,多喝点汤,对胃特别好。
在我懂事的这30年里,我发现喝茶也是有变化的。我小时候,爷爷一起床就先喝杯浓茶,然后再吃早饭,爷爷活到了92岁。85年左右,铁观音开始流行起来,铁观音是清香型的茶叶,有点像绿茶那种清香,那时候大家都改喝铁观音了。爷爷就说:“你们喝这么清淡的茶叶,以后老了身体可不好。”老人家不太建议喝清香型的茶叶。结果十多年后,清香型茶叶不流行了,现在又流行回浓香型的茶叶,像普洱、红茶。现在还有一种炭焙铁观音很受欢迎,清香型的铁观音没那么火了。可能人到了四十岁,身体自然就不太适应清香型的茶叶,反而更爱喝这种带点焦香味的茶,喝了之后特别舒服。
(未完待续)瞧瞧潮汕人咋用老祖宗的办法养娃,守护健康(下)
潮汕民间医学的实践
退烧,发汗才是关键
现在跟大家聊聊民间医学,这里面内容可多了,我就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确实有效的方法分享给大家。我觉得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小孩发烧的问题,我给大家讲两个例子。第一个是我的一个车友A哥,他家有老人,孩子一发烧就送医院。有一次晚上10点孩子发烧了,按照往常习惯就要送儿童医院,他跟老婆说:“今天咱试试别的办法,小孩退烧得先出汗,出了汗就能退烧(物理退烧)。”他们一直等到凌晨2点,孩子终于出汗了,汗一出烧就退了,孩子退了烧就安心睡觉,他们当父母的也能跟着睡个好觉。用这种物理退烧的方法,孩子不会咳嗽,精神也不会差,吃饭也不耽误,还没啥副作用,从那以后他家里人就都相信这个办法了。
第二个例子是一个盐田车友的小孩,发烧15天了,在盐田医院一直退不了烧。他在车友论坛上说两夫妇都快累垮了,小孩嘴唇都烂了。我就问他:“小孩大便正常吗?”他才反应过来,小孩都一个星期没大便了。我让他赶紧把小孩大便通了,用了开塞露,大便一通,小孩精神就好了。三天后,小孩嘴唇也好了,烧也退了。
我小时候发烧,奶奶就拿一根缝衣针在头发上蹭一蹭,然后扎我的指尖,挤出血来,烧就退了。其实退烧的关键就是让孩子出汗,方法有很多。一种是喝粥,喝完粥如果发烧不严重,就会出汗退烧;还有一种是在热水里加点米酒,给孩子洗澡,利用酒气把汗逼出来。
我养孩子的时候,特别是孩子三岁左右,我会特别留意他有没有发热。回家后就用手指探探孩子鼻孔呼出的气热不热,再看看大便正不正常,提前做好预防。要是大便正常,我就放心些。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时间长了,看一眼就能大概知道孩子身体有没有问题。要是孩子没精神、不想吃饭,那肯定是身体不舒服了。我经常给孩子用余仁生的保婴丹,这药能镇定安神。两三岁的小孩发烧,很多时候是被吓到了,不一定是着凉或者受热。小孩小时候对外界环境很敏感,容易受到惊吓。比如我家11个月大的小孩,从深圳回老家,因为房子不一样,没有安全感,就发烧了,我给他吃了保婴丹就好了。现在孩子自己感觉没精神的时候,还会主动说要吃保婴丹。
在南方,还有一种常用的药叫藿香正气水,要是水土不服,拉肚子啥的,可以用保济丸或者藿香正气水。出差的时候带上,春秋季节很容易拉肚子,用得上。念慈庵的葛根汤也不错,我用过好几种葛根汤,还是觉得念慈庵的最好。我有个老同事还用它来解酒,喝完酒脖子酸痛,喝了就舒服些。小孩用的话,一克就行,药不在多,管用就行。
止咳,试试酸梅汁炖粉肠
小孩发烧的时候要是精神还不错,还能坚持上学,可咳嗽和胃口不好就比较麻烦了。这里有个偏方,酸梅汁煮粉肠(猪小肠),对久咳很有效。把买回来的粉肠切成15厘米左右的小段,一头用绳子系上,另一头用小勺子把酸梅汁灌进去,再把口系上,隔水炖。炖好后喝汤吃粉肠。很多女性一到秋天天气冷就咳嗽,用这个方法止咳效果很好。网上还说潮州人喜欢吃青橄榄,要是找不到酸梅汁,也可以用青橄榄炖粉肠。
我有个朋友去云南,衣服带少了,着凉咳嗽了,五六天后回深圳还在咳,喉咙痛还化脓,咳得肚子都疼。我给他推荐了香港的蜈蚣牌止咳丸,里面有桔梗、肉桂这两种主要成分。含在嘴里,过几天就好了。
驳骨,传统方法更靠谱
去年12月31日,我儿子在外公外婆家玩,不小心从高处摔下来,手臂骨头摔裂了。我们带他去平乐医院拍片,医生说是粉碎性骨折,要马上住院,第二天还要打钢钉。我觉得小孩打钢钉不太好,就拒绝了。亲戚给我推荐了三个医生,其中有个坑仔骨科医院,开了30多年了。元旦那天我们就开车去了惠来县,那医院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好多病人和家属。有个三年级的小孩,手臂两根骨头都断了,在那治了80多天就接上了。我问蔡医生我儿子这种情况多久能好,医生说21天,结果22天拆掉外面固定的东西时,骨头真的长好了。要是打钢钉,会影响骨头生长,还是传统方法好。这医院负责人的爸爸是惠来县政协委员,70多岁了,天天在医院,他们家的传统技术特别厉害,配的药也很有效,都是打成粉末状,一袋袋的,一种是粉剂,一种是涂抹的。
万能的茶籽油,解决皮肤小麻烦
我三岁的时候,整个头都烫伤了,父母只处理了看得见的地方,里面都化脓了,我晚上疼得睡不着。民间医生说用干竹叶烧成灰,和茶籽油搅拌在一起,涂在头上,现在我头上一点伤疤都没有。
超市里卖的茶籽油不太管用,大家可以在淘宝上买湖南或江西土法物理压榨的茶籽油,闻起来有点臭臭的。要是有红肿、皮肤病或者摔伤,涂茶油效果特别好。在河源,人们还用茶籽饼给鱼塘杀菌呢。
中医实践小妙招
面粉的神奇用处
朋友圈有人说面粉能治烫伤,其实不太对,要是烫伤比较轻,可以用冷面团,能起到退热的作用。各种烫伤偏方里大多都用到油,北方常用麻油。烫伤后,前半小时特别重要,要赶紧把热量导出来,只要里面的细胞没被烫死,就不会留疤,人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很强的。
把白酒和面粉调成不干不稀的状态,小孩发烧或者积食的时候,可以贴在肚脐上,也有人用花椒。小孩还可以用丁桂儿脐贴。
应对小孩生长热
小孩在成长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热,民间有不少办法。日本的《医心方》和中国的《千金方》里都有相关记载。临床上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大柴胡汤。小孩长牙或者长骨头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生长热,这其实是身体内部细胞更新产生的正常现象。要是有便秘的情况,就用大柴胡汤;没有便秘的,用小柴胡汤。要是还退不了热,就再加强利水,适当发发汗。家里最好备点小柴胡药。
安抚受惊的小孩
小孩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好,环境一变就容易受到惊吓。这时候可以用朱砂,能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
治疗小孩皮肤病
小孩手脚蜕皮、发红、化脓,手指都肿起来了,去医院治不好。民间用最老的茶叶煮水,把有皮肤病的地方泡在茶叶水里,能看到脓慢慢渗出来。泡完过几分钟,再涂上硫磺膏,效果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