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周时期,吃饭可不简单,尤其是贵族。当时无论祭祀还是宴饮,贵族们都要讲究排场,饭的数量和菜肴的数量都是根据等级而来,而且还要有音乐,所谓“钟鸣鼎食”就是这个意思。
具体而言就是,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高级士用三鼎二簋,低级士用一鼎,这便是列鼎制度。
列鼎制度
其中鼎用于放牛羊肉鱼等菜肴,簋中放黍(黄米)稷(黎米)煮成的饭。
为了美观和实用,簋还会用凤鸟、龙等作为双耳,周身也有精美的纹刻。有些簋还带有盖子,以防止饭凉,可见古人考虑的周详。
簋
不过,有一类簋,周身布满“钉子”,仿佛一只刺猬般,浑身尖刺,让人不敢接近,比如甲簋。
甲簋收藏于上海博物馆,1925年于陕西宝鸡斗鸡台出土,属于西周早期文物,因为底部有一铭文“甲”,故称为甲簋,甲是器主人名称。
有四方底座的簋,始于西周。甲簋高29.8厘米,口径22.5厘米,座每边长21.2厘米,重6.48千克,抛开“钉子”看,与其他簋形制基本一致。
甲簋
一个吃饭用的碗,为什么要在上面安装“钉子”呢?
首先,这种纹饰称为“乳钉纹”,起于史前,盛于商周。在青铜器中,乳钉纹主要出现在鼎、簋和编钟以及铜镜上。
据说,之所以称之为乳钉纹,是因为它们看上去像乳头。
乳钉纹也称为乳丁纹,这是因为,一个个乳钉看起来像是男性生殖器,而古人称乳丁为子,生儿子叫添丁,所以乳钉纹代表的是多生儿子的愿望。若是乳钉有大有小,则大乳钉是儿子,小乳钉是孙子。
出土的东汉“八乳简化博局禽兽纹铜镜”,镜上除饰有龙纹、鸟纹、羽人搏兽纹及独角兽纹外,还饰有八枚大乳钉和九枚小乳钉,正好与该镜铭文中的“八子九孙治中央”句相对应。
铜镜
总之,这都是生殖崇拜的表现。
乳钉代表子孙,这种观点,是湖南省博物馆周世荣先生在《湖南出土铜镜图录》中所提到的,不过他没有进一步解释。
总而言之,这是后人根据后来的物证进行的猜测,并无文献或考证支持,只能算目前较为合理的解释之一,不能作为定论。
甲簋俯视图
若是从正上方看甲簋,会发现,正圆四周突出的乳钉,恰似一轮散发着光芒的太阳。若连同四方的底座看,又像是暗合了“天圆地方”的理念,不知道这算不算过度解读了。
注:文章插图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参考资料:
周世荣《湖南出土铜镜图录》
郭妍利《斜方纹乳钉簋类型及其相关问题》
化名《乳钉纹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