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威胁再次加征关税只是其一个疯狂举动,受伤害的只能是中美普通百姓,最终没有谁能从中受益。
特朗普不了解中国。不了解中国是怎么从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到现在的。
中国几十年的发展道路就是封锁,发展,再封锁,再发展,大封锁,大发展。
作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一名从业者,面对关税贸易战的冲击,我会结合市场动态和自身经验,采取以下务实策略:

提升产品附加值,
摆脱“低价依赖”
1. 从贴牌到自有品牌转型
砍掉低利润的代工订单,集中资源打造自有品牌。
例如,将普通塑料玩具升级为3D打印定制款,或给圣诞装饰品增加智能感应灯,成本微增却能实现售价翻倍。
像柯南五金工具商行通过品牌化转型,出口增长超20%,验证了高端化路径的可行性。
2. 研发差异化产品
瞄准细分市场痛点,推出高附加值品类。例如,开发环保材质的日用品、可折叠收纳的旅行用品,甚至与南极科考站合作定制保暖装备,避开同质化竞争。

市场多元化,
“鸡蛋不放一个篮子”
1. 深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
将中东、东南亚、拉美作为主攻方向。2024年义乌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已超60%,哈萨克斯坦的五金工具订单、越南的手机壳需求都是新增长点。
我会通过参加海外展会(如巴西、沙特)、与当地商会合作,快速建立渠道。
2. 布局海外生产与仓储
借鉴贝斯集团在美国田纳西州设厂的经验,考虑在印尼、墨西哥等地设厂或建海外仓,直接规避关税壁垒。
例如,巴拿马浙江商会通过2万平方米海外仓辐射美洲市场,实现“本地化生产、全球转口”。

供应链优化与成本控制
1. “小单快反”柔性供应
利用义乌敏捷供应链优势,将大订单拆分为小批量、多批次生产,降低库存风险。例如,通过数字化系统实时追踪订单,72小时内完成打样,7天交货。
2. 拼柜发货与物流创新
联合同行“拼柜”降低运费,例如几家小商户凑满一个集装箱,运费节省30%。同时尝试中欧班列转墨西哥陆运,避开美西港口拥堵。

线上线下融合,
抢占新渠道
1. 跨境电商与直播带货
入驻Temu、SHEIN等平台,同步开通TikTok直播。例如,有商户通过直播接单墨西哥5000单钥匙扣,甚至凌晨3点收到迪拜客户询盘。
2. 数据驱动精准营销
分析亚马逊、速卖通热销数据,反向定制产品。例如,发现东南亚市场偏爱亮色系家居用品后,迅速调整生产线,订单量提升40%。

抱团取暖与政策借力
1. 行业协作应对风险
加入义乌商会组织的“联盟参展”,集体谈判运费和采购价。例如,挂“义乌联盟”招牌参加海外展会,议价能力提升50%。
2. 用足政府扶持政策
申请义乌市政府提供的跨境电商补贴、品牌建设奖励,利用“义支付”平台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我最想说的是:
危机中练就“反脆弱”能力
关税战固然带来阵痛,但也倒逼我们跳出舒适区。
正如3D打印玩具商曾豪所说:“关税越高,越利好高利润产品”。
如今,我们的目标不再是“活下去”,而是如何借势升级——让美国加税的成本,成为客户不得不为创新买单的理由。
毕竟,当沃尔玛货架上的同类商品涨价30%时,客户会发现:
义乌的“涨价”背后,是更智能的设计、更环保的材料,以及更灵活的全球物流网络。
这条路虽难,却是中国制造从“价格杀手”蜕变为“价值赢家”的必经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