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是最老牌的诸侯国,为何在战国时代最卑微,最窝囊?

周亦见 2022-03-30 21:01:45

《资治通鉴》的现代应用·战国篇·17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血统最高贵的国家,首任国君燕召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姬奭。

燕国历史共八百二十二年,历经35位国君,然而只有燕昭王一代强盛。大部分时间,要么被人欺负,要么去欺负别人结果被痛揍。

最老牌的诸侯国,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我们先来看看燕国做了什么。

一、大战略:背后捅赵国刀子

第一次捅刀子

公元前251年,也就是长平之战后十年,燕王姬喜派大臣栗腹担任使臣,晋见赵孝成王,呈献了黄金十二万两,作为礼物,誓言两国永结同盟。

然而,栗腹回国后,却向燕王报告说:“赵国人壮年人都死在长平,年轻人还没长大,现在攻击赵国正是时候。”

这个栗腹,从他的话来看,显然道德素养不高,带着礼物去结盟,背地里却想捅刀子。

除了道德素养有争议,这个人还没啥能力,燕国如此器重他,国家前途可想而知。

攻赵是个大事,燕王想打,先问了问领兵的乐閒(xian),也就是名将乐毅的儿子,虽说名将之子不一定有见识,但乐閒显然有点远见。

他向燕王说道:“赵国四面都是强敌,无险可守,全靠军队强大保卫国家,人人都是战士,不能轻敌。”

但燕王还是轻敌了,他豪情壮志的说:“我用五倍的力量进攻,小小的赵国挡不住!”

乐閒还是反对,但反对无效,燕王还是排出了大军60万,想趁此机会灭赵,成就帝王之业!

然而,燕王不懂一个道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我们来看看,燕国这边派出的大将有谁?

两路大军,一路主帅栗腹,一路主帅卿秦。

这俩名字一点都不熟悉,没关系,不用记,很快他俩就退场。

而赵国这边,就一路人马,但主帅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大名鼎鼎,甚至还活跃在某峡谷中,可见名气之大。

没错,就是大家熟悉的廉颇老将军,廉颇带了25万人,对付燕军60万大军。

25万 VS 60万,按理来说有点压力。

但实际上,廉颇打的非常轻松。

廉颇不仅将主将栗腹斩杀,将60万大军击败,还一路打到了燕国境内,把燕国的国都包围了。

事情反转的有点快,燕王也没反应过来。

不是赵国的壮年士卒都死没了吗,为啥能消灭自己的60万大军,还把自己给包围了。

有点不可思议。

但事情迫在眉睫,燕王来不及多想,先保命,立马求饶。

赵国表示,求饶可以,但要跟将渠聊。

将渠是谁?跟赵国有什么关系?

他跟赵国没关系,赵国之所以找他,是因为将渠坚定的反对攻赵。

当燕王决定攻赵时,将渠反复劝说不要出兵,而且在被燕王拒绝后,情急之下,还抓住了燕王装印信的锦带,结果,仍没有拦住燕王,还被恼羞成怒的燕王踢了一脚。

将渠是个明白人,所以赵国才找他谈话。

双方聊的很开心,很快,赵军也撤了。

这是第一次背后捅刀子。

燕国攻击赵国,最佳时间是长平之战,那时候赵国举国的兵力都在长平,根本无力再对付燕国。

我们来看看,燕国是怎么选的时间。

长平之战后十年,都十年过去了,燕国才动手,反射弧也太长了。

经过这次事件,燕王会反思吗,按理来说,应该会。

但实际上没有。

公元前243年,也就是八年后,燕王姬喜又开始对赵国动心思了。

第二次捅刀子

我们来看看,这次燕王发现了什么好机会。

赵国对秦国作战一直失利,而且名将廉颇又客死他乡,新上任的统帅是个老头子庞煖,随时可能去世的那种。

此时不乘人之危,更待何时?

说实话,这次燕王带了点脑子,他问了文武双全的剧辛。

剧辛是燕昭王时代的名将,他变法图强,提升了燕国国力。

不过,这都是他年轻时候的事了。

剧辛老后,变得刚愎自用。

关键的是,赵国的统帅庞煖是剧辛的朋友,凭着印象,他对燕王说道:“我了解庞煖,很容易对付”。

于是,剧辛带着兵出发了。

结果,燕军大败,剧辛被杀,燕军被俘虏2万人。

这是燕国两次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当然除此之外,燕国的朝堂也混乱不堪。

二、朝堂:尽皆小人

说的是燕国有位大将,率兵攻击齐国并且占领了聊城。

这个大将要立功了,有人看不下去了。

于是,朝堂上无数小人向燕王姬喜汇报:这个大将要反了,要反了。

大将得到了消息,不敢回国,只能固守在聊城。

退也不是,进也不是,处境十分尴尬。

齐国的宰相田单率兵反攻,结果1年了,没什么进展。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燕国这位大将,是有一些能力的,然而他命不好,在燕国当官。

齐国这边也很急,便开始了游说。

两条路,要么回燕国,要么投降齐国,困守孤城没什么意义。

其实,回燕国,大概率会死,因为那帮人见不得人立功。而投降齐国,自己杀了这么多齐人,很可能被报复。

思来想去,这个大将选择了自杀。

于是城破,田单收复聊城。

如此对待,燕国谁还敢建功立业呢?

读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会困惑,燕国为什么会如此做呢?为什么死盯着赵国不放?

三、燕国的战略分析

原因其实很简单,有两个:地理因素,国家战略。

首先第一个,地理因素。

燕国的领土,在今天的河北,东北一带,他的邻居,只有赵国、齐国。

燕国想扩张,只能打这两位邻居的主意。其中,与赵国接壤最多,因此,与赵国的战争也最多。

其实,赵国也是同样的想法,想进攻燕国以扩大领土。

所以,两家一直有摩擦。

第二个原因,国家战略。

燕国的发展战略,其实一直是找老大的过程。依附老大,强大自己。

当战国前期,魏国一枝独秀,他便是燕国认的老大,依靠魏国,燕国在与赵国对抗的过程中取得一点帮助。

在后期,秦国强大了,燕国便与秦国结盟,一起对付赵国。

赵国一开始压根不担心秦国,因为离得太远,打不到自己,而且燕国一直有个幻想,秦国不会对自己动手。

他实在没想到,人家秦国的志向是统一六国。

这些是战略的问题,那为什么燕国会活的如此窝囊呢?

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

四、燕国窝囊的原因

1、环境变了,战略方向却一成不变

有句话说的好,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在战国初期,燕国将赵国作为跳板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随着秦国强大,统一六国逐渐清晰,燕国便应该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互相抱团取暖。

然而燕国并没有改变战略,一直贯彻到死,丝毫没有中间调整这一环节。

燕国,是一个死脑筋。

2、定下目标,却不努力

这个原因十分的主观,完全是自己不努力。

既然定下了伐赵的大战略,就应该积极的提高自己实力,进行战略准备。

然而,我们在不止一次的战争中看到,燕军一触即溃。

整个燕国的历史八百多年,却只有乐毅在时军队有战斗力,这非常可怕。

至于燕国的国君,只幻想着攻赵,却不见任何行动。

燕国的大臣,已经被小人填满,从那位将军的待遇上便可见一斑。

如此老牌诸侯国,却如此窝囊,让人不禁唏嘘。

我是一分,是历史应用派。

近期在写《资治通鉴》的应用系列,如果想通过阅读历史故事,指导当今生活,欢迎关注我。

每一个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呀。

1 阅读:197
评论列表
  • 2022-08-03 10:49

    [点赞],万兽无僵

  • 2022-07-14 12:33

    加班

周亦见

简介:一个喜欢专注分享历史故事的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