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读懂了这5句话,痛苦将远离你

皓然一文化 2024-03-09 00:53:01

“这是一本心灵指引之书,它将告诉你如何把日常生活中的痛苦减到最少,如何活得更好、更开心 。”

这是心灵导师张德芬对《当下力量》这本书最真挚的解读。

这本书的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处于压抑和绝望的状态,且伴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直到他29岁生日之后不久的一个晚上,所有的这些不良症状都消失了。后来,他致力于这种变化的研究,成了世界一流的心灵导师。

作者用这本书向我们传达了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和平世界。

如果你也有痛苦,不妨跟随这本《当下的力量》,开启新的生活方式,去体验书中的内容,并改善自身的生活,让自己远离痛苦。

1

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源自对现状某种形式的不接受、某种形式的无意识抗拒。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深陷痛苦的旋涡不能自拔: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在辞职与继续之间摇摆;到了被催婚的年纪,在爱情还是婚姻之间纠结;全职家庭主妇,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社会与家庭之间痛苦挣扎……

事实是,你越纠结、越挣扎,就会越痛苦。你接受当下,反而少了痛苦,变得更轻松些。

如果条件允许,你可以立马辞职,选择诗和远方;如果还不能辞职,就接受现状,放下内心所有的芥蒂,努力改善工作体验。对于婚姻或事业的选择也是一样,想清楚了,只管去做。

陷入痛苦中的人,如同不会游泳的人掉入河里,越挣扎越容易快速沉入水底。相反,放弃挣扎,彻底放松下来,很可能就会漂浮在水面,成功自救。

董宇辉说,痛苦是对的,痛苦源于对现状的不满。只有不满足现状的人才会痛苦,痛苦的人才有欲望去改造这一切。

接纳痛苦,才能改造痛苦,从而远离痛苦。

2

消极的内心状态都是具有传染性的:不快乐比疾病的传播速度更快、更容易。

在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踢猫效应”。说的是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看孩子不顺眼,把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觉得窝火,狠狠地踹了身边玩耍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为了紧急避让,然后把路边的孩子撞伤。

很明显,“踢猫效应”讲的就是坏情绪的传染。尤其是在群体中,只要一个人有消极情绪,他极有可能像病毒一样,把消极情绪快速传播出去。

随着现在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很容易情绪失调,一点不如意就能使自己烦躁不安,甚至愤怒。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很容易沦为“踢猫”的人。

这个世界,我们看到的样子,其实是内心的投射。当你消极的时候,你看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消极的,一点点烦恼都能让你情绪失控,影响周围的人。为了避免坏情绪的传播,不妨从自我做起,学会调节情绪、掌控情绪。

3

回到过去,你不会找到你自己,但是,通过进入当下,你可以。

总有那么一个时刻,我们会非常迫切的想要回到过去,认为那样就能找到那个丢失的自己。但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的,就像我们无法跨越同一条河流一样,过去的你已经不是你,当下的你才是你自己。

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因为一次愤怒、委屈,忍不住的回忆过去。细数过去的某些人或事对我们的影响和伤害。然后,随着情绪的发酵,让自己陷入痛苦的回忆里不能自拔。

书里说,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发生在过去,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当下。与其为过去如此痛苦的挣扎,不如彻底的放下。一旦我们能觉察自己的思维,对过去的一切不带批评、不加分析,那么我们就拥有了用当下的力量去处理、化解过去的能力。

当我们不再关注过去,我们的注意力就能从中解放出来。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你可以为想成为的自己而赋予行动。

4

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未来需要做的一百件事情上,而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此刻可以做的一件事情上。

对于未来,我们既期待又恐惧。之所以期待,是因为它承载了我们的梦想以及美好的一切想象。而恐惧,却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

当我们对现实不满或者感觉痛苦时,会很自然的把希望寄予未来,希望在未来得到想要的一切。而当我们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未来时,随之而来的还有焦虑、担忧,甚至是更多的痛苦。

我们会担心明天的面试不成功,也会担心明天的考试不顺利,还会担心明天降温了怎么出行……而这些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除了增加我们的心理负担,没有任何作用。

未来需要做的事情太多,而当下你能做的事情,就是做好此刻你手中的事情。生活中很多烦恼,就是因为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关注当下,一次只做一件事,只做当下这一件事,会让人简单而坚定。

5

当你无法脱离痛苦时,你仍然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不去逃避它,而是去面对它,去全面地感受它。

当我们痛苦的时候,会感受到悲伤、恐惧、愤恨和孤独等情绪。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会习惯性的去联想与这些感受有关的人和事情,甚至把自己当成受害者。

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而且也不可能让我们从痛苦之中脱离出来。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

这种教益,应该就是,让我们深入痛苦之中,去面对它、感受它。感受痛苦,而不去思考;不畏惧痛苦,也不给痛苦找借口,更不用给自己贴上受害者的标签。

斯科特·派克说,智慧的人不会因害怕而选择逃避,他们会迎难而上,坦然承受问题带给自己的痛苦,直至把问题彻底解决。

勇敢面对痛苦,才是远离痛苦的第一步。

END

作者简介:李鱼,80后宝妈一枚,期待用文字遇见更好的自己。

0 阅读:0

皓然一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