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唐代徐浩、颜真卿书法造诣不相伯仲,甚至徐浩楷书颇有别人难到之境。只是清朝后,随着颜真卿书法影响进一步扩大,传世书记较少的徐浩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对于书法史来说,他们的功绩是不可否定的。
《嵩阳观记》
在古代,因人废文的例子很多,而字因人贵的例子也不少,徐浩和颜真卿便是典型的代表。
徐浩与颜真卿是同一部门的公务员,因只相差6岁,且总被派去一同给人写墓碑,所以私交很好,被时人并称“徐颜”。当时的行文和现在的排名不分先后是不一样的,他们将徐浩置于颜真卿之前,就说明那个时候颜真卿的地位是不如徐浩的。
虽然如今徐浩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不能与颜真卿相提并论,但是倒回中唐时期,情况却恰恰相反,当时的书坛可以说是在徐浩引领和笼罩之下的,徐浩作为御用书家,宠遇盛极一时,声名自然是稍高于略有书名的颜真卿。
可惜,徐浩晚年德行有亏,身为丞相却收受贿赂,选拔人才的时候却加入了个人私心而因人废文。而颜真卿却因抗击反叛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忠义之举,和为国鞠躬尽瘁形象而字因人贵。
《朱巨川告身》传
少年时期颜真卿古朴,不如徐浩妍巧徐浩与颜真卿生前曾互敬互重,友善相待,在艺术追求上也互有影响。尽管徐氏的书法最终没能像颜氏那样具有开创意义上的革新,成为整个书法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但他书作中所展示的那种线条圆浑、形体宽博、结构稳当的均衡之美,分明与颜真卿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徐氏书法为颜真卿书法的革新作了充分的铺垫。
徐浩、颜真卿早期都受到初唐书风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学褚痕迹。以二人早期的两幅书法为例,会发现他们有些字的结体、神态相似,藏锋起笔,姿态方正,结体舒展,粗细变化不甚明显宽博,转折处都有明显折笔顿按。徐浩《陈尚仙墓志》
整体平正刚健,结体疏朗精巧,气韵秀润颇有魏晋之风,可看出师法褚遂良、二王的痕迹,楷书中掺入行书,诸多字迹类似《兰亭序》,攲侧取势;还有《圣教序》的“集字”的特征。个人风格不太明显,但其书法水平已属上乘,楷书已经逐步成熟。
颜真卿《王琳墓志》
整体规整、气势雄逸,方正匀称、疏密有致,笔画均匀稍显单薄,未出现过肥或过瘦的情况,多用内擫笔法,提笔顿挫不甚明显。
也和徐浩一样,能看出师法欧阳询与褚遂良的痕迹,却比褚书少了写灵巧与劲媚。整篇墓志过于端正平稳缺少变化,虽有婉丽之感,但总体偏于笨拙,书写不成熟还未具有个人特色。
相比于颜真卿字的平正,徐浩书笔姿变化多端,转换灵动,敧侧却能整饬,妍美而天然,姿态亦正亦斜、字形忽大忽小较生动有变化,在“奇”这一点上,颜真卿不如徐浩。但颜真卿的书中却有未加修饰的淳朴和古意拙趣。
颜真卿《王琳墓志》局部
颜真卿效仿徐浩时,发现天然拙趣《墨池编》说:“欧阳询传张长史,长史传李阳冰,阳冰传徐浩,徐浩传颜真卿。”徐浩曾传授书法于颜真卿,在这样亦师亦友的两个人在长时间交流切磋中,徐浩的天分、基础及水平,无形间会给当时书法方面不如他的颜真卿带来压力,《多宝塔碑》书于《崔藏之墓志》一年后,从整体风格以及布局笔法都有着明显的《崔藏之墓志铭》 的特点,可视为颜真卿在精巧雄壮书风方面的尝试,也可当作颜真卿在精巧方面努力追赶徐浩的结果。
徐浩《崔藏之墓志铭》
因唐“尚法”,徐于其书中行书用笔也较为少见,更有规矩与格律,但又于绳律之中见遒雅华润。整碑字体结构平正宽博,仍有褚书特点,姿态秀丽,中宫内收,将早期瘦长字形进行高度压缩,使其更为规整稳定。字与字间布局舒朗,大小合适、疏密正宜,受中唐书风影响,变早期清秀为中期圆厚。
颜真卿《多宝塔碑》
颜真卿、徐浩的第一次合作,颜真卿正书,徐浩题额。对比《王琳墓志》,不难看出其书风大变,向徐浩靠拢学习的迹象明显。
此碑结体严谨匀稳,用笔清劲腴润,中宫开始缩紧,转折处顿挫尤为明显,长横收笔处也多有顿挫,露锋处理增多,起笔收笔处尤显尖锐锋利,笔画上横轻竖重的特点开始出现,横画普遍左低右高,出现欹侧之势,字形变化也较丰富,有宫廷院体之风。
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
《多宝塔碑》、《崔藏之墓志铭》皆舒展稳健,上粗下细,有轻盈之感。捺画厚实粗壮,且捺尾较长,有厚重感与立体感,如“豫”字。从“郎”、“都”字可以看出此时颜书也开始出现敧侧之势,不像早期《王琳墓志》横平竖直,已经效仿徐浩,字体富于变化,使结构上更紧敛遒媚。
颜真卿于结体、笔法等方面效仿徐浩,一变其朴拙书风,想于精巧雄壮方面努力追赶徐浩, 虽达到了一定的成就,但其水平远远达不到徐浩书法的精妙脱俗。
徐浩《崔藏之墓志铭》局部
徐浩书法较早期清秀到中期的拙中见巧,其作品的完美度与精巧度都有着颜真卿极力效仿却达不到的造诣,颜真卿知道若在求巧方面若继续发展,其水平也不能超越徐浩。在徐浩的无形压力下,出于对艺术追求上的焦虑,颜真卿开始进行思考其艺术道路,在过程中逐渐发现其长处,即其书法中的天然拙趣。
徐浩精巧完美,颜真卿朴拙雄厚徐浩取百家之长融为一家,于拙中见奇巧、见精妙,天才般的造诣,代表了盛唐宫廷书家的最高水平。
《独孤峻墓志》局部
颜真卿晚年则放弃了中期像徐浩靠拢的路线,进而扬长避短,将自己早期拙而无巧的平正朴素风格加以粗壮雄伟,铸成一种创造性很强的个人风范,彻底与二王、虞、褚风格告别,开创了新风。
徐浩晚期作品的精巧度与完美度已经远远超出颜真卿,但颜书的朴拙雄厚也远远胜过徐浩,两人异大于同,但却各有所长。
《不空和尚碑》
《独孤峻墓志》《不空和尚碑》
整体风格端庄雍美,字体骨肉相称,雄厚且温润,虽有法度,但也不甚显拘束,一改较前中期的露锋为藏锋,且中锋用笔,力透纸背,笔画肉中裹筋,血肉丰满。
董逌曾于《清河书画舫》称:“(徐书)方而有规,圆而藏矩,未尝角耀锋,构成斛棱。正如大匠抡材,斫木就器,绳墨既陈,潜刃其间,求砻削之迹,殆不可见”说的应该就是徐浩这一时期的书法。
《独孤峻墓志》局部
徐浩在书法创作后期即体现出集大成综百家的宏大格局,书中可见对钟繇、王羲之、王僧虔、北朝平正风格、北魏《张玄墓志》、隋代《董美人墓志》、褚遂良、智永书风等多家精髓的博收广取,融于一炉,达到了“集大成”的高度,年高手硬,拙朴中寓险巧,人书俱老,与颜真卿并为雄壮风范,但比颜书要多几分精巧与神妙。
颜真卿《李玄靖碑》局部
《李玄靖碑》《颜家庙碑》
颜真卿晚期楷书的代表作品,也一直被定义为“颜体”最高水平。呈现出高古雄浑,苍劲壮美的风格特点,字体雄强厚重,笔画富有张力,气势逼人,同时还融入了篆籀笔意,如由字体结构中宫收紧变为外紧内松,将收紧的内部改为向外扩张,类似于篆书笔法。
早前的露锋逐渐消失,也和徐浩一样改为了藏锋入笔,起笔更显得圆润,有如篆书起笔。抛弃了所谓的技巧,少了雕琢的痕迹,横平竖直,字字以正面示人,具有稳定性,有篆书的朴拙之感。
左侧两列依次为颜真卿的《李玄靖碑》《颜家庙碑》和徐浩的《独孤峻墓志》《不空和尚碑》。
从结构来看,颜书更为平正,整体结构类似于矩形,更为结实厚重,徐书则相对更富于变化,如“唐”字。
颜书于《多宝塔》中的敧侧之势于其晚期也很少看到了,笔画横平竖直,多有篆籀之意,而徐书对王羲之开创的敧侧笔法已经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即看似崎险,却又整体平正和谐,如“柱”字、“书” 字。
颜书转折处减少内擫的使用而多用外拓,使字达到外紧内松的视觉效果,而徐书多用内擫,字显骨力,雄姿英发,如“开”字、“朝”字。
颜书晚期为了使重心收紧,撇捺已经相对弱化,表现为长度较短,如“夫”字,徐书撇捺依旧舒展,整体更为灵动飘逸,徐于《不空和尚碑》中的“夫”字捺划依旧有行书的痕迹,更为生动有趣。
颜真卿于《多宝塔》探索时期,字迹就带有经生体的特点,即使用笔巧妙,也不免带有俗气,不似徐浩般精妙脱俗,在其反思摸索中,决定返璞归真,扬长避短,回归本性,舍弃技巧, 在书中参入经生的篆籀笔意,其看似散漫不安排,朴素不雕琢,却大拙若巧,在其从朴拙变精巧,再从精巧中回归古拙,书法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徐浩《陈尚仙墓志》局部
结语:
苏轼说:“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晚年气节有亏的徐浩自然不会为儒家士大夫所看重,以至于逐渐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而作为儒家的殉节者颜真卿,书因人贵,其人被打上了道德楷模的印记,其书也转化为了艺术的楷模。最终站到了盛、中唐审美风气的风口浪尖,成就了唐楷的辉煌。
——END
用户18xxx51
徐浩书法90.3分,颜真卿书法89.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