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权倾朝野娶19岁美女,慈禧都赠厚礼,为何被巡抚丁宝桢斩了

世图看历史 2023-03-04 02:29:03

1869年,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安德海出宫为慈禧采办同治帝大婚所需要的物件。按理说安德海为同治帝的生母慈禧太后办事,是名正言顺的。但很奇怪,安德海到了山东地界,被东昌府的总兵摆了一出“鸿门宴”,直接将安德海给抓了起来。

而且连夜送到了济南,山东巡抚丁宝桢那里。

安德海被抓以后丝毫不慌张,神情自若,不愧是慈禧太后身边出来的大太监,没有给慈禧“丢脸”;因为安德海认为没有人敢真的动慈禧太后身边的大红人的,但安德海不知道的是这次真的是谁也救不了了他了。

丁宝桢直接呵斥安德海:“你是什么人?怎么敢冒充钦差,你知道是什么罪吗?”

“你是何人?胆敢冒充钦差,该当何罪?”

安德海丝毫不害怕,直言不讳告诉丁宝桢:自己是奉了慈禧太后的懿旨出宫的,名正言顺。确实安德海没有说谎,但丁宝桢丝毫不给面子,将安德海先是打了四十大板,然后关进了专门关押死囚犯的监狱之中。

很快便当着老百姓的面,直接处死了安德海。

要知道安德海不仅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而且还是慈禧的心腹,慈禧对安德海很是重用、处处维护;丁宝桢究竟是有多大的胆子,直接将安德海处死呢?关键是慈禧太后还不生气,送给了丁宝桢四个字:“国之宝桢”。

安德海“权倾朝野”

安德海祖籍是直隶南皮,这个地方是历史上有名的专门出太监的地方,安德海亲自给自己做了宫刑,入宫做了太监。安德海生的一副妇人的面相,长得很是清秀,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他最擅长的便是如何巴结主子,一开始是在咸丰帝身边做御前太监,因为聪明伶俐,很快便得到了咸丰帝与叶赫那拉杏贞(后来的慈禧)的好感。

咸丰帝病逝以后,安德海利用“苦肉计”,带着两宫皇太后(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的懿旨回了京城给恭亲王奕䜣传递消息,可以说两宫皇太后能得以垂帘听政,安德海是立了大功劳的,再加上安德海会说话、哄得慈禧很是开心,慢慢的变成了慈禧身边最宠信的大太监。

据说安德海跟慈禧还有一层关系:安德海在净身时压根未净,所以入宫后虽然是位太监,但实际上还是男儿身。慈禧年纪轻轻便守寡,对于一位只有27岁的年轻妇人来说确实很难忍受。所以安德海得宠还是有原因的,正因为安德海与慈禧的关系不一般,所以安德海仗着慈禧非常骄纵,谁都不放在眼里。

究竟骄纵到什么程度呢?

按照大清的祖制:宦官是不能干涉朝政的。

但安德海显然仗没有将此事放在眼里,宫内自然不必多说,太监宫女们都巴结着安德海,自然能得到慈禧太后的垂爱。

而宫外呢?

就连某个朝廷命官想要递个折子,都会去求安德海帮忙。若是能给安德海送些什么东西,事情自然而言便好办多了。比如重修圆明园这件事情,其实一多半都是安德海的主意,他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慈禧,为的就是重修圆明园这工程一开,它便可以趁机捞不少银子;而内务府上下大小的官员也刻意中饱私囊,安德海又能得到一部分银子。

同治七年八月,安德海便撺掇着御史德泰给慈禧太后上折子:提议重修圆明园。不仅如此德泰还簒掇着内务府的一位库守拟定了章程:用搜刮百姓的银子来重修圆明园。

不料折子到了恭亲王奕䜣手里,奕䜣生气地直接拍案,必须要严惩这样溜须拍马的无耻之徒。所以同其他的军机大臣一起拟了个旨意:将德泰革职,将那个拟定章程的库守直接发配到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

“如果开了这个敛财的恶例,就等于解了奢侈之风的禁,朝廷还怎么提倡励精图治,还怎么号召百姓维持好不容易才开启了的中兴大业?!”

奕䜣此举暂时断了安德海想要重修圆明园的念想,不过同治帝已经过了14岁,马上就要大婚。皇帝在位时大婚自然要好好地操办,难免会有一些修修补补的工程需要做。

所以越来越多人巴结安德海,而安德海也是在这些人的奉承之中从聪明变得越来越糊涂;好像他手握生杀大权一样。

同治将安德海视为眼中钉

安德海虽然是同治帝生母慈禧身边的大红人,但是同治帝非常的痛恨安德海。他最是看不惯安德海曲意逢迎、巴结慈禧的样子;若是让同治帝碰上安德海又拍马屁,同治帝一定会狠狠将安德海臭骂一顿。

但是每次同治帝将安德海骂一顿后,安德海都会到慈禧太后跟前告状,添油加醋的将同治帝数落一顿;而慈禧呢,向着安德海,将同治帝斥责一番。

让同治帝最受不了的是安德海居然派人前去书房看着同治帝,将同治帝的表现都一五一十的告诉慈禧太后,自己好在慈禧那里落一个忠心的印象。安德海有时候还故意守着慈禧的面,教训同治帝要好好读书,这让同治帝心里非常的不痛快,守着慈禧同治帝并不敢对安德海怎么样,不过同治帝对安德海的恨全都积攒着,等着哪一天一块算。

后来因为安德海对慈禧太后进谗言,将同治帝身边的桂莲给赶走了,这让同治帝恨的牙根痒痒。一连好多天同治帝都在书房捏小泥人,然后剪刀一下子就把小泥人的头给砸下来;甚至有的时候力气过大,一下子就将小泥人的头给砸到地上滚好远。

一开始的时候身边伺候的人都没发现同治帝的这一举动,一连多少天以后身边伺候的人才问同治帝在做什么,同治帝头都不抬恶狠狠地说:“这就是小安子的头”,这句话直接把身边伺候的人吓坏了。

同治帝都对安德海恨之入骨,可见安德海的死期不远了。

安德海撺掇慈禧让自己南下江南

恰好这个时候同治帝大婚的懿旨下来了,懿旨中明确说明了要“崇尚节俭”,省着点办即可;但是安德海等人一个劲地在两宫皇太极耳边说:民间结婚尚且大操大办,更何况是皇上呢?

两宫皇太后,尤其是同治帝的生母慈禧觉得确实如此,便将内务府主管明善召来商量同治帝大婚的事情。最先坐不住的便是户部主事,自打圆明园被烧毁以后,国库空虚,若是给同治帝的婚礼大操大办的话,最起码就需要上百万的银两,这些钱应该怎么来呢?

户部主事找到恭亲王奕䜣来商量对策,二人商量的结果是:让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前去劝说慈禧。而最合适的莫过于大学士倭仁,倭仁当仁不让便答应了,但是两宫皇太后能不能答应便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实劝谏两宫皇太后要对同治帝婚礼大操大办的罪魁祸首便是安德海,安德海此举无非就是想借这个机会,出宫采买结婚用的大物件,若是监制作龙衣的需要前往江南,安德海便可以做一回钦差了。

自大清建立以来,鉴于历朝历代宦官专权的危害,大清对宫内的太监做了非常严格的约束,不允许官宦干政,不允许太监私下里与朝廷官员来往,更不允许他们随意离开京城。

若是真有事需要出紫禁城的话,必须要先向敬事房说清楚原因,领了出宫的牌子再走;这些规矩都是从顺治朝开始的,为此顺治帝还专门做了一块牌子,若是有违反者,凌迟处死。

但是安德海仗着有慈禧太后的撑腰,就是不将这些规矩放在眼里。

倭仁在给慈禧的折子里提到:

大婚典礼繁重应备之处甚多,恐奸佞小人中饱私囊

而安德海对慈禧太后说:防微杜渐是一个好办法,所以让慈禧允许安德海前去江南一趟,亲自打听一下大婚之物所需要的价码。慈禧同意了安德海的说辞,安德海奉慈禧太后懿旨出宫,平日与安德海臭味相投的几个小太监,还有安德海的远房亲戚们,花钱买来的媳妇,都要跟安德海一起前去江南逛逛,可以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安德海如此放肆,难道真的就不怕死吗?

有慈禧太后这把尚方宝剑在,安德海确实不怕。

安德海落到了丁宝桢的手里

在夏秋交际之际,安德海得了慈禧太后准许,浩浩荡荡出了宫门,而且连牌子都没有领。跟随安德海一起的个个都是一等一的打扮,非常的气派。

随着安德海带着自己的亲信、家眷一起离开京城,一张针对他的大网已经悄悄的拉开了。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安德海已经到了人人厌恶的地步:

同治帝一直将安德海当成自己的眼中钉

慈安太后向来明事理,站在同治帝这边,自然也不允许安德海这样的人存在

而朝中的大臣,就连军机大臣、王公贵族中也有很多人想要除掉安德海,对安德海干预朝政。权柄朝野很是不满。

比如在同治四年,安德海利用慈禧对恭亲王奕䜣的戒心,在慈禧面前说尽恭亲王的坏话,慈禧直接将恭亲王赶出了军机处,还直接罢免了其议政王的职务。后来在满朝文武共同努力下,恭亲王才得以保住了军机处的差事。

按理说一个是朝廷重臣,一个是内廷太监,他们丝毫没有干系,但为何就是如此不相容呢?只能说安德海仗着慈禧的宠爱很是不安分。

恭亲王早就对安德海这样的人怀恨在心,想要找机会好好的惩治一番。有一次安德海前往内务府领用不敷之金,恰好碰到了恭亲王,恭亲王直接将安德海狠狠地说了一顿:后宫奢侈无度....应该有所节制才可以,没想到安德海直接反问恭亲王:“后宫究竟浪费了什么?”

恭亲王一时也想不起来什么具体的例子,顺口就提了瓷器盘子这些东西。安德海不怀好意地冷笑着说:“那奴才知道了。”

到了慈禧用膳的时候,发现自己满桌子摆的居然都是那些粗笨的大碗,便问身边的安德海究竟是怎么回事。安德海阴阳怪气地说:“奴才实在是变不出钱来了,奴才宁肯饿上几天也不愿委屈主子,但是咱不是捏在人家手里了吗?只能是委屈委屈了。”

然后又添油加醋地将恭亲王为难自己的事情说给了慈禧听,慈禧本就对恭亲王不放心,这下二人之间的嫌隙是更大了。

安德海以为慈禧这把伞够大,到哪儿都能给自己遮风挡雨的;但让安德海没想到的是,慈禧这边伞真有遮不住的地方。

同治帝早就安排人悄悄地调查安德海的罪行,听说他装了十好几车的大箱子,全部都是金银财宝,这次就是要带到南方去将这些财宝都卖掉。而且同治帝还听说安德海家里的摆设简直丝毫不比宫里差,平时在家里就跟皇帝一样。而且安德海的那些亲戚,仗着有安德海撑腰,整日里为非作歹。

单纯就这些就足够将安德海处死的了,同治帝虽只有十四岁,但毕竟是皇上,自然心思比常人要多,让自己的心腹太监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心思告诉几位军机大臣还有王公。

安德海从通州雇了船开始出发,因为所带的家眷还有行李实在是太多,光大船就是两艘。不仅自称为钦差,还将船头上挂了一面旗子“日形三足鸟”,其他的地方都是龙凤之旗,浩浩荡荡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皇上出行。

《春秋》里曾记有“日中有三足乌”的传说,“三足乌”是传说中的一种鸟,它生在“昆墟之北”,专门为神话中的西王母取食

安德海如此浩浩荡荡出行的消息传到了山东巡抚丁宝桢的耳中,丁宝桢是生性善良耿直,敢作敢当,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去年的时候丁宝桢入京,就见到了安德海如此逢迎的样子,便直接说道:“别让我落在我手里,一旦落在我手里,我一定宰了他。”

没成想这话被同治帝得知,很是赞赏丁宝桢。

安德海走的是水路,一定会经过山东,只要是到了山东就到了丁宝桢的地盘了。

一番周折后东昌府总兵终于抓住了安德海,连夜将安德海送到了济南丁宝桢那里。丁宝桢直接将安德海当成犯人一样来审问,安德海刚开始还理直气壮自己是为慈禧太后办事的。但是当丁宝桢问他:你的勘合呢?安德海这才老实。

勘合是安德海出入紫禁城的凭证,若是安德海没有的话,便是私自出宫,是要被处死的。

不管安德海如何说好话,丁宝桢都没有给他面子,打了四十大板直接把他关了起来。

而且丁宝桢直接下的命令,什么都不用审,天黑以后就会将丁宝桢推出去问斩。这一年安德海其实只有26岁,不管他再怎么喊爹喊娘,都已经无济于事。

同治帝已经迫不及待地等着丁宝桢的奏折了,只要安德海到了山东地界,丁宝桢一定不会放了安德海。虽然同治帝只有十四岁,但是他对人心把握的还是比较好的,他知道:

六叔恭亲王奕䜣必定恨不得安德海死

慈安太后、同治帝的嫡母一定会支持自己,慈安本就看安德海不顺眼;

丁宝桢刚正不阿,更加容不得安德海谄媚的小人

但是同治帝又担心万一丁宝桢的折子被生母慈禧看到就不好办了,没想到恰好那天慈禧太后因为有些受凉,便让同治帝自己看折子,或许天意如此,安德海不得不死。

之后在慈安太后、军机大臣等人一起的努力下,慈禧太后也无话可说,只能是同意处死安德海。其实等到两宫皇太极懿旨到山东的时候,安德海已经死了五天了。

慈禧果然也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女人,既然知道安德海必死,便直接一不做二不休,来了一场比较大的整顿:

将安德海一案相关的人全部处决

跟着一起南下的太监全部绞杀

安德海雇佣的帮手、亲信全部就地处决

安德海花钱买的妻妾则全部发配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

经此一事,慈禧太后一连好多天胸口疼,而且直接病倒了,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的时间。

结语

安德海对于慈禧来说确实是大功臣,若没有安德海的话慈禧不可能垂帘听政。所以慈禧对安德海是异常的纵容,甚至在同治七年的时候,安德海在天府堂大酒楼张灯结彩的迎娶年方19岁的大美人马赛华为妻子,慈禧不仅没有反对,为了表示对安德海的宠爱,赏赐了安德海一一千两银子。

要知道清朝与明朝不同,对太监的管束是非常严格的。

太监之所以被称为太监,是因为他不同于寻常的男子,怎么能娶妻呢?

其实安德海最让人痛恨的地方就在于,除了慈禧他谁也不放在眼里:同治帝、恭亲王、慈安太后都是平常人不敢随意得罪的,一不小心就会掉脑袋,但安德海仗着慈禧的宠爱居然如此狂傲,只能“自作孽不可活啊”。

安德海从骄狂的那天开始,就注定没有好的下场。

丁宝桢不畏强权,将安德海处死,确实大快人心。

慈禧碍于朝堂的压力,不得不下懿旨处死安德海;而且还对丁宝桢的行为大加赞赏,上次给了丁宝桢四个字“国之宝桢”。若是大清能多一些向丁宝桢这样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人,或许大清灭亡的没有这么快。

参考资料:

《清史通鉴-清穆宗同治》

《慈禧皇陵—大清陵墓解密》

0 阅读:37

世图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