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统治者为何要禁酒?

一五一说历史 2024-03-21 04:51:57

酒能解忧,《短歌行》里的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也能消愁,《将进酒》里的李白说:“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酒与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酒文化源远流长,不少文人雅士留下与酒相关的诗词歌赋,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渗透到人类的日常交往中。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中,中国的酒绝大多数以粮食酿造,酒业的兴衰与粮食产量密切相关,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下历朝历代统治者为何禁酒的。

饮酒亡国论

酒禁现象最早出现于部落联盟时期的大禹。《战国策·魏策二》记载: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 ,进之禹,禹饮而甘之 ,遂疏仪狄 ,绝旨酒 ,日:后世必有 以酒亡其国者

大禹在喝了酒之后提出了“饮酒亡国论”,认为酒对人有巨大的诱惑力。

周朝灭商后,总结经验教训写下中国古代第一部禁酒法令《酒诰》,认为纣王骄奢淫逸,因“酒池肉林”,纵酒荒政而灭国。于是周朝将“饮酒亡国论”推向极端,认为臣民以下犯上,诸侯国灭亡都与饮酒过度有关,所谓“民用大乱丧德 ,亦罔非酒惟行 ;越大小邦用丧 ,亦同非酒惟辜”。而“饮酒亡国论”也并非空穴来潮,历代君王将相饮酒荒废政事的例子并不少见,如春秋时期,楚晋鄢陵之战,楚国最高军事长官司马子反饮酒误事,使楚国大败;前秦王符生“动辄连月昏醉 ,文奏因之遂寝”;北周宇文赟“朝亦醉,暮亦醉 ,日日恒常醉 ,政事日无次”等等。当然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古人将成败得失归咎于酒,是有失偏颇的。毕竟一个国家的灭亡和瓦解,政治、军事、经济等因素都要考量在内。

自西周之后,历朝历代统治者均不定期的颁布法令诏文强制禁止酿造、买卖、饮食酒的行为,除“饮酒亡国”之外,还有以下这些原因。

节约粮食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古国,自古注重粮食生产。在庄稼欠收、产量不足的时期,政府就会颁布法令禁酿禁酒。如汉景帝刘启中元三年 (公元前147年)因为天旱宣布“禁酿酒”;唐肃宗“以禀食方屈,乃禁京城酤酒 ,期以麦熟如初”

维持社会稳定

所谓“酒壮怂人胆”,过度饮酒将诱发人性恶的一面,产生各种越轨行为。《说文·酉部》对“酒”字做如下解释:

“酒 ,就也 ,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

人作为动物的野性会被酒诱发出来。汉文帝时期萧何制定法令“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据《魏书 ·刑罚志》载 ,北魏统治者文成帝拓拨浚曾在全国范围内禁酒,原因是

“是时,年谷屡登,士民多因酗酒致讼或议主政。帝恶其如此 ,故一切禁之,酿、酤、饮皆斩之”。

消除天灾

这种属于玄学。面对大自然的灾害,无能为力的统治者们认为是上天降临的惩罚,于是历朝统治者寄希望于能通过禁酒,实现克制自我、自我约束来化解天意,祈求得到上天的谅解。如西汉《汉书-景帝纪》:中和三年 ,“夏,旱,禁酤酒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二年,“丹阳 、淮南 、吴兴 、义兴大水,断酒”;元朝文宗时期,“汴梁 、河南等路及南阳府频岁蝗旱,禁其境内酿酒”等等。

除了以上原因外,有时候统治者也会根据自己的意志临时性禁酒,如唐文宗因国忌日禁饮酒。历代统治者也制定了相当严苛的法律来惩罚犯禁者。如北魏时期,犯禁者皆斩;唐朝时期,因酒禁而被处死的人数不清,所谓“以酒禁坐死者,每岁不知数;《金史》记载“禁朝官饮酒 ,犯者死”,所以在古代喝酒还真得看准日子,不能在禁酒的日子内随便乱喝!

0 阅读:0

一五一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