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星岗教师赴大庆学习,一周跟岗后,城乡教育差距仍不小?

梦里水香情 2025-03-28 12:10:03
:我市吉星岗镇中心学校赴大庆市祥阁学校开展交流活动为深化校联体合作,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3月24日上午,我市吉星岗镇中心学校校长孙胜带领部分骨干教师赴大庆市祥阁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参观及教师跟岗学习交流活动。在祥阁学校校长任岩陪同下,我市吉星岗教师一行参观了该校书法作品展览和“科技赋能未来”主题创新展区。

本次活动中,吉星岗镇中心学校选派7名中小学教务主任和学科骨干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通过沉浸式听课、教研活动、课题研讨等形式,双方将围绕“大单元教学设计”“跨学科融合实践”“分层作业优化”等教学难点展开深度交流。此次活动以文化互鉴启智,以经验共享赋能,为校联体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下一步,两校将持续深化合作,携手谱写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篇章。撰稿:纪淑玲 审核:鞠盛军 尹 钰 监制:段云鹤更多教育信息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城乡教育差距,这事儿老生常谈了。吉星岗镇中心学校跑到大庆市祥阁学校交流学习,听起来好像挺平常,但琢磨琢磨,味道就出来了。你想啊,都说教育要均衡,但实际情况呢?好学校还是挤破头,差学校…嗯,也得想办法提升。这次交流,表面上看是“取经”,是“经验共享”,但背后是不是也藏着一丝丝的无奈?祥阁学校,从新闻稿里的描述来看,又是书法作品展览,又是“科技赋能未来”创新展区,感觉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学校”。吉星岗镇中心学校派老师过去“跟岗学习”,说白了,就是去看看人家是怎么把孩子教好的。问题就来了,人家能教好,仅仅是因为老师更优秀吗?

恐怕没那么简单。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生源质量,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差距。吉星岗的老师们去了,学到的是方法,但能不能复制,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当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这种交流总比闭门造车强。至少,吉星岗的老师们能亲眼看看,好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差距在哪里。他们带着问题去,带着思考回,说不定真能碰撞出一些火花。但这种“校联体”合作,更像是一种“输血”。祥阁学校就像一个健康的人,偶尔捐点血,帮扶一下虚弱的“校联体”。但关键是,吉星岗镇中心学校自身得具备“造血”功能才行。光靠外力,治标不治本。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仅仅是走个过场,搞搞形式主义,那这种交流就没有任何意义。老师们回去之后,该怎么样还怎么样,资源还是那么匮乏,生源还是那么普通,学来的“先进经验”根本无处施展,那岂不是白跑一趟?仅仅是选派7名教师跟岗学习,够吗?仅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一个学校,需要的不仅仅是几个骨干教师,而是整体水平的提升。别忘了,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好学校之所以好,是因为它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些,不仅仅是靠几个老师就能实现的。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教育资源不均衡”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性问题?城乡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些都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啊,这种“校联体”合作,更应该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根本。不仅仅是老师之间的交流,更应该是资源上的共享,制度上的创新。当然,这也不是说祥阁学校的经验就一定适合吉星岗。教育这东西,要因地制宜。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重要的是,吉星岗的老师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说到底,教育均衡,不仅仅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更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条路还很长,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别指望一蹴而就,也别害怕遇到困难。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总有一天,城乡教育的差距会越来越小。而这次交流活动,希望不是一阵风,而是能真正吹动教育改革的齿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