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大学培养108位院士,录取分超985,严进严出为哪般?

梦里水香情 2025-03-28 12:27:54
说起好大学,谁脑子里不是蹦出个清华北大?但现实有时候就是这么魔幻,有这么一所大学,名头上既没“985”也没“211”的光环加持,录取分数线却能把一大票985按在地上摩擦。更牛的是,它还默默培养了108位两院院士,论实力,真不输清北。

这所“双非”里的战斗机,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江湖人称“国科大”。按理说,能培养出这么多院士的学校,早该名声在外了吧?可为啥很多人都没听过?这里头有点故事。国科大以前只招研究生和博士,直到2014年才开始招本科生。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闭关修炼了几十年,突然决定出来收徒弟了,之前江湖上没啥名号也正常。国科大有多牛?这么说吧,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都是从这儿走出来的。这简直就是个博士生产流水线啊!这背后,是中国科学院的强大科研实力在撑腰。你想啊,全国那么多研究所,都是国科大的后花园,科研资源那叫一个丰富。当然,想进国科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录取分数高是肯定的,但更要命的是,它还搞“综合评价招生”。这可不是光靠卷面成绩就能搞定的。你得证明自己高中学业水平达标,还得过面试这关,简直是过五关斩六将。而且,进去之后也不是进了保险箱,退学率高得吓人,典型的“严进严出”。这年头,大学宽进严出的不少见,严进严出的,那是真对自己有信心。为啥国科大这么“硬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想招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家”,而是真正对科研有热情、有潜力的苗子。面试环节,就是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潜力。这就像选秀节目,光会唱歌还不行,还得有舞台表现力、有个人魅力。但这种“综合评价”的方式,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觉得,这更容易让那些来自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的学生占优势。毕竟,综合素质的培养,往往需要更好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资源。这就像同样是练武,有师傅手把手教,和自己瞎摸索,效果肯定不一样。

而且,国科大的科研院遍布全国,本科生毕业后,如果想继续深造,选择确实很多。但这也意味着,你可能要离开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在一个陌生的研究所里,开始你的科研生涯。这对于一些恋家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我们羡慕国科大培养出这么多院士的时候,也要看到,它的成功,离不开中国科学院的强大科研实力,也离不开它独特的招生和培养模式。但这种模式,是不是适合所有学生?是不是应该在更多高校推广?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其说国科大难考,不如说它在选拔真正适合科研的人才。但话说回来,什么样的标准才算“适合”?仅仅是成绩和面试表现吗?还是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毅力?毕竟,科研这条路,漫长而艰辛,没有真正的热爱,很难走到最后。就像那些最终选择离开国科大的学生,也许他们并不是不够优秀,只是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并不是科研。而这,或许也是一种更负责任的选择。这所学校的出现,打破了唯分数论的局面,但同时也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是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力,而不是简单地把他们塞进一个模子里。
0 阅读:120

评论列表

东方红日

东方红日

4
2025-03-29 18:08

小编没事尽扯自己的蛋。 中国科学院大学才成立几年?许多中科院院士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还没诞生之前就已经是院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