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三十六中学生“绽放自己”,一次讲座,能有多大改变?

梦里水香情 2025-03-28 12:12:30
徐州市三十六中给高一女生搞了个“绽放最美的自己”讲座,这事儿吧,听着挺正能量。学校出发点肯定好,想让孩子们自信点,漂漂亮亮的。

但仔细想想,这事儿好像也没那么简单。你说,啥叫“最美的自己”?是得画个精致的妆,穿上时髦的衣服,还得学会跟人打交道?学校请老师来教这些,听起来像是教女生们怎么变成“标准答案”。

问题就来了,谁定义的“美”?这让我想起前几年流行的“A4腰”、“BM风”,好像女孩子不瘦成那样,就没资格谈美。社交媒体上各种“变美攻略”,教你如何化妆、穿搭、甚至整容。好像美,成了一种可以批量生产的东西。但美真的是这样吗?

站在学校的角度,组织这样的活动,可能是希望女生们更得体,更自信,在人际交往中更顺利。毕竟,第一印象很重要嘛。但这种“重要”,是不是也带着点压力?要知道,青春期本来就是个特别敏感的阶段。孩子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在意别人的评价。

这时候,如果学校再强调“仪容仪表”,会不会反而加剧她们的焦虑?而且,这种讲座的,真的能让孩子们自信吗?还是会让她们觉得,自己不够好,需要“改造”?换个角度想想,男生们呢?

学校有没有类似的“提升男子气概”的讲座?如果没有,那是不是也在无形中强化了某种刻板印象:女生就该注重外貌,男生就该阳刚?其实,学校完全可以换个思路。与其教女生们怎么化妆打扮,不如教她们如何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与其强调外在的“美”,不如引导她们发现内在的力量。

就像短片里提到的那些女性,居里夫人、屠呦呦、撒切尔夫人、默克尔……她们的美,不在于精致的妆容,而在于她们的智慧、勇气和坚持。她们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世界。所以说,真正的“绽放”,不是变成别人眼中的“完美”,而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当然,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想帮助女生们成长。但关键在于,如何定义“美”?

如何引导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要知道,每个女孩都是独一无二的。她们的美,不应该被标准化,更不应该被物化。她们的美,应该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信、独立和勇气。别忘了,追光的不只有向日葵,还有无数闪耀的星星。而每个女孩,都可以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