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是听着这些话长大的,"快跟阿姨打招呼,不好意思,我家孩子内向","老师我家孩子麻烦你了,这孩子内向,帮他改改!"。
我至今也想不明白,性格内向,有什么好抱歉的,又有什么可改的?
性格内向和外向,就像水和火,冬季和夏季,根本就是两种存在形态,没有好与坏,只有你自己觉得哪种状态更舒服。
况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内向比外向更高级。因为,我们都知道向下兼容要比向上兼容容易的多。
比如你是总裁,可以心血来潮当几天职员体验一下,可职员却永远没有机会,想体验总裁的感觉就去体验。
性格外向的人永远没有办法装内向,装一阵子肯定就会露馅儿;可性格内向的人想装外向却很容易,只要他们想,便能一直装下去。
性格内向的人,很轻松就能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给别人看他想让你看到的状态。内向的人往往心里承受的更多,表面笑的没心没肺,但心如刀割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再平常不过。
也许是因为内向性格的人在工作岗位往往都是"老黄牛"的角色,才让很多妈妈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外向型性格,因为到了社会,会"吃得开"。
但是这些妈妈总会通过孩子敢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说话这件事来判断孩子是否性格内向,如果发现孩子不行,就赶紧送去兴趣班锻炼一下。
可作为一名性格内向的主持人,我有必要提醒这些妈妈,如果孩子是不肯大声喊叫式的说话,也许是性格内向;可如果孩子是不能侃侃而谈,也许就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了。
就比如我,很多人都觉得主持人就应该是"人来疯"的性格,可我偏偏就是个内向的人,而且我周围性格相同的同事也不在少数。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坐在公交车上,我还没下车司机就关门了,我是不会当着满车人的面大喊"我要下车"的,甚至至今我也没有在公共场合高高举起手,大喊过:服务员。
我需要服务人员提供服务的时候,通常都是等他们走近或者我直接起身走过去找他们,因为我特别不喜欢在公共场所因为大喊大叫而被大家"聚焦"的那种感觉。
但是我站在舞台上却没有任何问题,无论舞台音响会扩音到多远的角落,台下有多少人目不转睛的盯着我看,我都能气定神闲的主持、串联、采访。
所以能不能在人多的地方"长篇大论",真的与性格没有关系,只是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话都说不利索,谁愿意当众丢人呢?
那么什么样的表现,才是真正的性格内向呢?比如,在你心里独自庆幸马上要下班了,就要回家的时候,突然接到晚上要聚会的邀请,那一刻的感觉真的是心如刀绞。
然后,就是考验演技的时刻。第一瞬间,你要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下一瞬间你就要在脑子里飞快闪过好多推脱的借口,先用来说服自己,如果反复试验几次觉得说得通,就会开始使用。
因为有太多次的演练,大脑在这一时间段又高速运转,所以整个过程一般不会超过5秒!
如果实在推脱不掉,也要面带微笑去参与,可内心却十分绝望。同时还要确认之后会不会有让自己更加控制不住的场面发生,比如现场有没有自己不认识的人出席。
如果全都是认识的人,这还是个可以勉强撑过的聚会,如果里面有几个不认识的人,那整个聚会的过程真的可以用"煎熬"来形容。全程你都只想蜷缩在角落,不与任何人互动。
性格内向的人,跟闺蜜可以聊到天明,可到了不熟悉的人面前,似乎只有闭嘴、微笑、喝水吗?最害怕的就是大家分明都想找话,可真的不知道说什么的那种尴尬。
而这一切却还并没有结束,当聚会结束的时候,还怕那些不熟悉的人突然冲向你,问你往哪个方向走?
当你说出地点,他说顺路要一起走的时候,你一定会挑起眉毛,晃动眼球,笑容凝固从嘴角挤出一句:好啊!
如果在回家的路上对方要加你微信,即便你内心一万个拒绝的想法,可是你还是没有办法说出"不",掏出手机问一句:你扫我还是我扫你?
每次聚会到家,总有种身体里面的能量都被掏空的感觉,非常的乏累。
不仅如此,性格内向的人一般在发微信的时候,总是习惯发文字,能发文字绝对不会发语音。每当他们给对方发微信,对方却打来电话的时候,他们就会瞪大双眼,不知所措。
当他们要出门,听到邻居经过,会等外面没有声音了再出门。他们如果被老师或者领导当众表扬,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又不知道说什么,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在上课或者开会的时候,心里明明有疑问,可是因为怕被嘲笑,又不想引起大家注意,就憋在肚子里。就算说,起码也要在脑子里演练十遍以上。
走在路上看到不怎么联系的老同学,不是躲起来就是装作没看见,因为实在不知道要说什么,总不能傻乎乎的说,你挺好?天儿不错吧?
可这些在别人眼中看似是社交障碍的行为,却是性格内向的人很享受的生活状态。他们自己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而且他们自己也没有多想改变这个状态。
很多人觉得内向性格的人胆小、懦弱,很难成就大事,可事实并非如此。美国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75%的高天赋人群都是内向性格,他们在工作中更容易取得成功。
发展心理学表明,内向性格的人如果能将自己的优势运用得当,会比外向性格的人更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与稍微有点成就就恨不得昭告天下的外向性格不同,内向性格的人不喜欢张扬。他们总是喜欢默默积累、厚积薄发,有些事情自己没有做到或者把握不大,一般是不会提前说出来的。
因为不喜欢说些没用的,所以性格内向的人更喜欢用实力和结果说话,话说的再漂亮做不到就都是白扯。
既然不喜欢说废话,那么说出来的话就都是有用的。所以性格内向的人一般都心思细腻,在处理事情上都很谨慎,尤其在重大决策上,会经过一系列缜密的思考,理性不冲动。
而且他们普遍有敏锐的感受力、觉察能力,更注重细节。很多事情通过他们细致的观察,他们心里明白的很,只是不说而已。
有这么多好处的性格,为什么非要逼着自己改变呢?
每当有人问我,怎么能让自己变得外向一些,我的答案都是,人没有必要去变成一个不怎么像自己的人,不是每个人都有去社交的必要。
除非是你主观想要改变,如果是被动改变只会让自己更痛苦。因为被动改变,只会让性格内向的人本能去伪装成外向的人,为了让全世界满意,只能把痛苦留给自己。
内向性格的人,属于高度应激群体,因为心里抗压能力强,一般不向外表现,这样反而更容易抑郁。
如果是自己主观想要改变,那么只需要多接触你喜欢的性格的人就可以了。多接触他们,就能受到他们影响,然后慢慢改变自己。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不是涉及到道德、人伦方面的问题,真的没有必要非逼着自己去改变。
不喜欢社交又能怎样呢?性格内向的人会更享受独处的时间,他们有很出色的专注力,会把心思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从而会更加享受生活,更容易取得成就。
性格内向根本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也没有必要非逼着自己或者孩子去做改变,只要好好对自己擅长的事情上加以利用,一定会有所成就。
我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我只觉得想要改变命运,就要扬长避短,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情,比什么都强!
——END——
文:晨涵
图:网络
春沨尽量每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