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朝宰相,前半生辉煌灿烂,后半生惨淡寂寞

真益谈谈历史 2024-08-22 00:38:07

宋太宗在位的时候,无论是选官还是录取进士都爱选择年纪大的,不大喜欢年轻人,在他眼里看来,年轻人就算是再有本事也由于缺乏历练,因此在太宗一朝,老年人很吃香,但这一切在有一个人身上发生了意外,此人就是——寇准。

寇准字平仲,出身一般,在太平兴国五年,19岁的寇准入京赶考,由于宋太宗不喜欢年轻人,就有人让寇准虚报岁数,寇准对此表示,我可以考不上,但不能欺君。寇准成绩不错,这一科共录取122人,寇准一举名列探花。状元是苏易简,与寇准同科进士包括后来真宗朝有“圣相”自称的李沆,有两宋担任宰相时间最长的李旦,连续担任宰相12年,以及头号吃货宰相向敏中,还有张咏,谢泌等众多名臣。

正是在宋太宗在位的时候,科举制度发生重大转变,“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成为共识,宋太宗之所以提高文人的待遇,善待天下文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武功不行,既然在武功上比不过大哥赵匡胤,那只有在文治上下功夫,也可以说是无奈之举。

赵匡胤在位的时候,科举制度因袭唐制,主要分贡举、制举和童子举三类,其中贡举又分为进士、五经、三史、三传等科,考生需经过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考中后才能被授予官职,进入仕途。

由于进士科是国家选择官员的重要渠道,因此赵匡胤对此控制十分苛刻,在位16年,几乎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但总共取进士不到二百人。可到了宋太宗时期,他在位21年间共行科举八次,录取进士的人数却飙升到了1487人。宋太宗这么干也是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化解外界对他登基不合法的分化。在这种重文抑武的政治背景下,宋太宗扩大取士,可以使文官迅速取代武将行使地方职权。

吕蒙正宋太宗即位后的第一位状元,他曾三次登上相位,从考取进士到取得宰执之位,只用了6年时间,他的侄子吕夷简是仁宗朝宰相,而宋太祖年间考中的进士,没有一个在宋太宗时期当过宰相,待遇远不及太宗朝进士。考进殿试的举子被称为“天子门生”,自然会对皇帝感恩戴德,他们也容易获得皇帝的信任。

宋太宗要在军国事务上进行改革时,就是采纳谢泌的建议:“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宋朝朝廷中枢实行是二府三司制制度。将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政出多门,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军权归枢密院,财权归三司,从制度上规确保行政、军事和财政维持一种相互制衡的态势,从而防止大臣擅权,以加强皇权。

太平兴国五年122人入榜,当宰相是6人。家庭有考据的,属于官宦之家的有三十余家。彻底寒门之家出身的18人,自幼家境平凡,却靠科举逆袭,相当励志。寇准显然是属于寒门,但由于少年得志,因此日常生活极为奢侈,每次外出为官,必定大张旗鼓,与他人宴饮常至三十盏,喜欢命舞女二十四人表演跳舞,由于夜宴玩得太嗨,寝室“燃烛达旦”。

宋太宗在世时,寇准已表现出非凡的才气。每次在殿上奏陈政事,如果宋太宗不答应,寇准就拉住他的衣服,让他听完再走。宋太宗对此却对朝臣表示:“朕得到寇准,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也多次表示,寇准是留给儿子当宰相的。

宋真宗景德元年,大辽萧太后领兵南下攻宋,一路直逼澶州,当时,朝中大臣有的劝宋真宗到金陵避祸,有的请他效仿唐朝皇帝南下幸蜀。在此情况下,寇准坚决请宋真宗御驾亲征。寇准劝谏道:“谁为皇帝筹划南下,此罪当斩。现在胡虏侵扰中原,陛下应当率领军队,前往御敌,以卫社稷,岂可抛弃宗庙,南下避难,远遁楚、蜀之地?况且以今日的形势,銮驾后退半步,必将四方瓦解,万众云散,胡虏乘势进攻,楚、蜀还保得住吗?”

宋真宗听从寇准的主张亲临一线,与大辽决战于澶渊,并最终签订和约,时宋人评价道:“若无寇准,则天下分裂久矣。”意思就是没有寇准,真宗朝就成南宋了。但自此之后,由于宋真宗与寇准君主的猜忌,寇准45岁罢相,期间虽然复相,在61岁时因与刘后不和,他被二次罢相,这一次,他被一贬再贬,一路从京城被扔到雷州。

寇准晚年多次被贬,后来在与丁谓的争权中落败,被贬到雷州半岛。

寇准结局不好很大原因就是小人进谗言,有王钦若、后有丁谓,如果不是同科王旦有心维护,他可能更惨点。更毁在自己的性格弱点上。寇准性格刚正不阿,而且脾气容易暴躁,说话不留情面,甚至倔脾气上来,皇帝的面子都可以不管不顾,寇准就这样一步步把自己推向深渊。要命的是,在刻意的安排下,寇准的工资隔三岔五被拖欠,日子实在穷得揭不开锅。

仕途失意、水土不服、穷困潦倒,三管齐下,很快就病倒了,62岁的寇准在流放地想起宋太宗当年赏赐他的通天犀带,于是命人前去京城取来。使者返回后,寇准沐浴更衣,身着朝服,束上犀带,北面而拜,不久之后,寇准贫病而亡。去世时,寇凖连一口棺材都买不起。他的妻子向朝廷乞求,希望能够让丈夫回归故土,安葬在家乡。落叶归根,人之常情。宋仁宗同意了这件事,还专门拨款让寇凖回归故土。

但尴尬的是,这笔公款不够。寇准的棺木一路从雷州往北运,走到一半就没钱了。他的妻子实在拿不出钱,只能哭着把丈夫就地安葬在洛阳,这一停,就是10年。想想寇准当宰相的豪奢实在是让人唏嘘。

皇祐四年,宋仁宗出于政治需要,为寇凖洗刷冤屈,帮助他归葬故里。一代名相,这才得以落叶归根。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二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寇准最终还是以忠臣的身份逝去。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51

真益谈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