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伍绍祖当了王震秘书,聂荣臻摇头:秘书不需要这么高学历

围讯资讯 2023-04-04 13:51:41

1975年,这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打算出门拜访聂荣臻,和老朋友聊聊天,这年聂荣臻已经75岁高龄了,身上的重担也减轻了许多,在家休养。

作为秘书,伍绍祖陪同王震一同前去。见面后,聂荣臻和王震紧紧握手,相谈甚欢,这时在一旁默默无言等待的伍绍祖引起了聂荣臻的注意,他好奇的问道:

“这位小伙子看起来很面生,这是谁啊?”

王震闻言介绍说:这是我的秘书,伍绍祖,他可是很有本事呢!

一听他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聂荣臻立刻打起精神,细细询问了一番,这才得知伍绍祖是清华的学生,并考取了本专业物理工程系的研究生。

听到伍绍祖的回答后,聂荣臻当即转头对王震怒斥道:找个研究生当秘书?不合适吧。

我们都知道王震是老一辈的革命家,一位抗日英雄,他的秘书自然应该具备出众的能力,这为何会引起聂荣臻的注意,这位伍绍祖又是什么人?

英雄少年,考取清华

伍绍祖能有如此高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培养和熏陶,他祖辈三人都接受着毛主席的指挥和教导,父亲伍云甫是八路军的一员,从伍绍祖记事开始,父亲就从事着革命战争活动。

伍云甫(左二)和毛主席

伍绍祖由于出生在战乱年代,他的童年道路也十分曲折,父亲经常随着部队的任务调动,而母亲则因为身体不好,住进了医院,一家人聚少离多,吃了不少的苦。

朱老总心疼这个无人照看的孩子,就将他收为“干儿子”,带在身边细心照顾。直到母亲病好后才被送到延安上小学。

在延安上学的日子,伍绍祖虽然年龄不大,但当时耳濡目染,已经有了革命意识,心中对敌人有着深刻的仇恨。

不仅要忍受艰苦的条件,还要躲避敌机的轰炸扫射,经常是又饿又累,但是他幼小的肩膀没有被击垮,从延安到河北最后到北京,他见证了我党一步步走来的光辉历史,萌生了为国报志的想法。

回到北京后,他在北京的中学进行了6年的学习,195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当时国家的科技发展欠缺人才,1957年也是国际地球物理年,我国决定参加国际物理年的学科观测,于是在江苏、北京、南京、广州、昆山等多个地方建立了观测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作为清华物理系的学生,对于这一浪潮,同学们自然也充满了激情,纷纷投身于物理学研究。伍绍祖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刻苦学习专业知识。

在清华大学学习的期间,他担任物理系学生会主席的职位,积极地参与学校的青年工作,配合学校全体同学共同度过困难时期,也因为这个原因,他的学习延长了两年。

出于对物理的热爱,毕业后,他直接考取了张礼教授名下的研究生,继续攻坚核物理专业,他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1965年,为了团中央的工作,他暂停了自己的研究生学籍,正式被分到国际联络部组织科。同年当选为全国学联主席,不仅参与接待了巴勒斯坦领导人,还作为广东省的代表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真算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大会堂”。

这八年在清华学习的时间,给伍绍祖带来了很深的影响,虽然他的表现堪称优异,但偶尔也会陷入怀疑中,能力越大承受的责任就越大,相应地也带来了一些压力。

他曾在日记中清楚地写道:八年时间很长,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在清华度过的年月,能在这里学到很多知识,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是一种幸运。

26岁的伍绍祖在他领导的年轻事业上,做着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上下一致的认可,然而好景不常在。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知识部分不可避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伍绍祖也不例外。1969年4月,父亲患病瘫痪,他们全家跟随团中央机关来到河南省信阳地区的干校参加劳动。

面对着种种考验,伍绍祖并没有气馁,在这里他与锄头为伴,日复一日接受着太阳的毒打,但他的意志却更坚强了,坚持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真理,也坚定了永远跟着党干革命的决心。

秘书不需要这么高学历

1971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力挽狂澜下,一批老同志重新恢复工作。而属于伍绍祖的机会也降临了。

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同志基于工作的需要,寻找一位年轻的秘书。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这时有人提起伍绍祖,说他年轻有为,曾经在团中央的工作进行的有声有色,能力堪当大任。

王震

王震当即拍板选定伍绍祖,就这样,经过三年的下放劳动,伍绍祖终于又回归行政工作,正式成为王震的秘书。

骤然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伍绍祖格外珍视来之不易的机会。他明白秘书的工作并不复杂,但跟在领导身边,更需要耳听八路眼观四方。

虽然在这个岗位只有短短的三年多,但对伍绍祖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锻炼。

晚年回忆起这段经历,他笑呵呵地说:我觉得挺好的,可以说,我在王震同志身边受益匪浅,可以说他是我的第二个老师。

有一天,伍绍祖跟随王老前往看望聂荣臻元帅,在言谈中,聂帅对这位年轻的小伙子非常感兴趣,时不时和他拉起家常来。

得知伍绍祖是一位核物理的研究生时,聂帅眼前一亮。

要知道自新中国成立后,聂帅先后进行了军队建设装备工作和新中国科技发展工作,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帝国主义虎视眈眈,想方设法阻止我们的发展,研制导弹、核武器成为了大势所趋,中国必须掌握必要的自卫手段。

而昔日的“老大哥”苏联从我国撤走了大批的专家,停止了一切技术援助,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急需伍绍祖这样的人才。

于是他对王震说:你的秘书需要这么高的学历吗?什么人不都可以干吗?像他这样的人才还是应该做一些专业上的实事!

话音落毕,他看着伍绍祖说:怎么样小伙子,要不要跟着我干?

后来,王震仔细思考了聂帅的话,觉得十分有道理,伍绍祖在王震身边做秘书这三年,事无巨细,王老都看在眼里。

对于他的能力,王老还是很认可的,聂帅的话也给了王震一个提醒,他特意询问伍绍祖的意见,在大事面前,伍绍祖也不含糊,他果断地回答:干革命嘛,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一切听从党的指挥!

从基层做起

没想到,聂帅的一句话再次扭转了伍绍祖的命运。

1975年,王震特意写了一封推荐信给当时国防科委的负责人,信中详细介绍了伍绍祖的情况,并说:不要让他当大官,从基层做起。

就这样,伍绍祖正式参军,来到国防科研的领导机构---国防科工委,当时他的不少同学毕业后都到这里学习,伍绍祖也是时隔十几年之后,再度回到自己的专业。

由于从清华毕业后,他就没有从事过本专业的工作,对此他也十分忐忑,但为了国防事业,伍绍祖迎难而上,重新勾画人生的图景。

在国防科委的几年,伍绍祖脚踏实地发展原子能事业,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更被其他军工部门引申为“保军转民”口号。

作为知识型高级人才,伍绍祖从不拿身份当挡箭牌,总是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的兵,下基层也是轻车简从,从不摆架子。

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上,伍绍祖物尽其才,让自己的大学专业得以充分致用。由于工作干的有声有色,伍绍祖的军旅生涯也晋升的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参谋,到副科长,再到副局长,伍绍祖步步高升,甚至1982年一跃成为党委副书记,43岁的伍绍祖在当时属于最年轻的军区级干部,3年后就提拔成为党委书记。

有人调侃他仕途的“直升机现象”,伍绍祖无奈地表示:我只是运气好,恰好赶上了这个机遇。

话虽如此,但他的仕途并不全靠运气加持,更大一部分源自自身的努力和能力。国防科委的单位遍及全国,伍绍祖几乎跑遍了所有的单位,不管多忙都会和下属进行交流,甚至自己的讲话稿都是自己动手写的。

中间为伍绍祖

有一次,伍绍祖要去河北某地进行视察,因行程匆忙,没有订到火车的卧铺票,如果想尽快出发只能坐硬座。

工作人员一时拿不定主意,伍绍祖知道内情后,就说:硬座怎么了?没关系,这也是一次联系群众的好机会。

于是他乘坐长达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前往河北,在嘈杂的火车上,他与邻座的乘客们一路有说有笑,完全不在意颠簸的路程。

伍绍祖从小在机关大院长大,又在国防科技的战线上工作了十余年,正当他感觉如鱼得水,准备好好施展一番拳脚时,他的人生再次迎来了转折。

1988年,刚刚挂上少将的伍绍祖正在参加军委会议,突然接到了刘泽鹏的电话:

“把你调到国家体委当主任,你干不干。”

虽然他属于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的人,但是面对国家的调令,他毫不犹豫地回到:

“虽然我可能不太懂体育,但是我坚决服从党的分配,一定好好干,不给国家添麻烦。”

严格来说,在体育工作方面,伍绍祖实实在在是个外行,有时候确实不知道怎么办,他上任后,到处研究,虚心请教,发挥政治委员的优势,和运动员、教练员交朋友,及时掌握他们的动态和情况,很快就深入到体育队伍里了。

除此之外,他还将在国防科委工作的经验运用到体育工作中,把各种事务管理的井然有序,就连体育界行内的人也这样评价伍绍祖:尽管是外行,但他对体育事业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伍绍祖担任奥运火炬手

伍绍祖深知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性,为了使体育事业更上一层楼,他可谓煞费苦心,推行了了系列改革措施,让体育锻炼深入到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组织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

他还推动了申奥工作,虽然首次申奥并未成功,但这次申奥活动在我国体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率队亲征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奥运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金牌,让体育事业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在国防科委工作十四年,又在国家体委工作十一年,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伍绍祖却干的非常出色。

晚年退休后,他也不肯停歇,他说自己闲不住,活着就想多做一点贡献…

2012年9月18日,伍绍祖逝世,享年73岁。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0 阅读:311

围讯资讯

简介: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