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援助下,非洲的许多国家也摆脱了原本一穷二白的处境。
虽然跟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不少国家的人民也都能用水用电,甚至可以用上智能手机了。
但在援助非洲的过程中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也有过不愉快,比如坦桑尼亚。
在非洲一众的小国之中,坦桑尼亚算是相对有实力的一个。
坦桑尼亚的地理位置优越,主要体现在它与多个非洲地区接壤。
要想富,先修路,发展经济的第一目标是交通。
交通不发达的地方,有再好的宝贝也运不出去。
除了与多国接壤外,坦桑尼亚还临近印度洋,这就使得它可以拥有一个大型的港口,可以承载大量的航船。
也正是这个港口,导致了之后我国与坦桑尼亚之间的种种不愉快。
非洲的落后,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非洲的自然条件太优越了。
穷则思变,地理条件相对差的国家,更有发展科技发展生产力的动力。
非洲优越的自然条件养活了非洲人民,也限制了非洲的发展。
其次也是近百年来欧洲列强对于非洲的压迫和剥削,欧洲各国只想要非洲的自然资源以及劳动力。
对于发展和建设非洲,没有兴趣。
许多的非洲国家也是在二战结束后,才摆脱了殖民地的身份。
之所以能够独立,不是因为各帝国心善,而是因为战争后,各国也无力再靠武力维持海外殖民地的统治。
何况时代也发生了变化,各国发现,不需要当地殖民,同样可以继续获取资源,而且还省掉了在当地的统治成本。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坦桑尼亚独立。
说是独立了,但坦桑尼亚要技术没技术,要制度没制度,根本就不具备一个现代国家的实力。
坦桑尼亚真正得到发展还是在与中国建交以后。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欧洲各国也一直在援助非洲,各种物资没少给,但还是停留在“授人以鱼”的层面上。
他们不是不懂授人以鱼并不能真正帮助非洲的道理,但一直落后,一直需要出卖自然资源的非洲对他们来说才是好的非洲。
提供最低限度的物资,让非洲人不至于活不下去就行。
而中国的援助则不同,我们中国自己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我们最清楚,那都是先做了大量的基建工作。
来到坦桑尼亚以后,中国的施工队也是帮着当地人民修路搭桥。
如果没有现代化的道路,坦桑尼亚的地理位置再好,也没办法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就在中国热火朝天的忙着帮坦桑尼亚搞基建的时候,英国和日本坐不住了。
坦桑尼亚原本是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独立以后,英国依旧对坦桑尼亚保持着相当的影响力。
随着中国在坦桑尼亚的影响力日渐扩大,不要说坦桑尼亚发展起来以后的红利,英国吃不到。
连原本一直从坦桑尼亚低价获得的资源也没有了,所以英国必须要从中作梗。
说起来,在自己的殖民地里埋下一个不安定因素,挑起内斗,可以说是英国的拿手好戏了。
印度之前就是英国的殖民地,巴基斯坦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英国的统治者在离开印度,还印度独立时,就故意挑起了印度内部的宗教矛盾。
印度是信印度教的,巴基斯坦则信伊斯兰教。
英国有意加剧了印度国内对伊斯兰教的不满,最终导致了印度的分裂。
时至今日,印度和巴基斯坦依旧冲突不断,这都是英国干的好事。
看着坦桑尼亚和中国越走越近,英国又跑来当搅屎棍了。
它先是抹黑否定我国援助坦桑尼亚的目的。
就像前几年的新疆棉事件一样,西方国家攻击我国的罪名往往都是他们自己历史上干过的肮脏勾当。
坦桑尼亚的巴加莫约港口已经动工了。
只要中国能够帮助坦桑尼亚建成这个港口,坦桑尼亚的经济不说一飞冲天,国民的生活水平肯定也是会得到大大改善的。
关于这一点,坦桑尼亚政府也是明白的。
所以仅仅靠抹黑,还不足以破坏坦桑尼亚和我国之间的关系与合作。
之后英国又给出了各种承诺,不仅会接手巴加莫约港的建设工作,还有另外提供比原来多得多的物资援助。
在得到英国的承诺后,坦桑尼亚政府动心了。
当时的英国虽然早已算不上是日不落帝国了,毕竟余威还在。
何况英国统治了坦桑尼亚那么多年,当地是很有一些倾向于英国的“坦奸”的。
他们也相信由英国和日本来建造巴加莫约港口会比中国更好。
于是坦桑尼亚政府竟然就真的叫停了这个项目,赶走了中国的施工队。
坦桑尼亚政府以为这么干了,英国就会满意,就会认认真真的为他们修建港口,并把承诺的物资送过来。
可坦桑尼亚就没有想过,既然自己可以毁约,为什么英国不能毁约呢?
英国破坏中国与坦桑尼亚关系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又何必再出钱出力给坦桑尼亚修港口呢?
一个落后的,孤立无援的坦桑尼亚才是英国想要的。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最重要?在你失去他的时候,他才最重要。
坦桑尼亚也是这个时候才意识到中国对于他们国家建设的重要性,真心想帮助他们的也只有中国。
因为巴加莫约港的毁约事件,中国对坦桑尼亚也寒了心,很多原本要给的投资也停了,没有人愿意和没有信誉的人做生意。
原本中国和坦桑尼亚之间就是不对等的,如果单纯的以生意计算,中国为坦桑尼亚做的这些事,完全是不划算的。
可坦桑尼亚对我国的回报却是这样的。
类似的事情,中国历史上也发生过。
战国时期,为了对付秦国,齐国和楚国之间结成了同盟。
秦国为了离间两国,破坏他们的同盟,便派出了使者张仪出使楚国。
当时楚国的君主是楚怀王,张仪就对楚怀王说,秦国也想和楚国结成同盟。
不仅如此还愿意再送上600里的土地,但有一个条件,就是楚国必须与齐国解除盟约。
这个计谋本身并不高明,但是楚怀王见利忘义,真的就跟齐国断交了。
楚齐一断交,楚怀王等来的不是秦国送来的土地,而是秦国的大军。
反而还被打得丢了600里土地,也导致了之后楚国的灭亡。
这是不是与发生在坦桑尼亚的事情,如出一辙?
可惜的是,坦桑尼亚既没有我国这样悠久的历史,也没有西方先进的科技。
原本他有的只是诚实淳朴,而这一点,他们也丢掉了。
之后坦桑尼亚用了很多年的时间来修复与中国的关系。
也是这次的事件,让中国开始反思对非洲的策略。
援助还是要继续援助,要继续帮助非洲建设现代化,但是在商言商,必须的合同信用,一样都不能少。
我们不仅要给坦桑尼亚等国带去现代化的技术和设施,还要带去现代化,文明化的观念。
这才是大国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