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虢国是两周时期重要的姬姓诸侯国从西周初年受封到公元前655年为晋所灭历时四百余年。其经济文化发达族人能征善战。虢国国君多在周王朝中担任重要官职倍受周天子的赏识和器重参与了西周至春秋初期所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周王朝的兴起、发展和衰落都有重大影响。
虢国辅佐天子执政维护奴隶制度抵御外敌侵扰平定国内叛乱对西周政权稳固、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建立了西周王朝其后开始大规模分封诸侯仅姬姓侯国就有50余个。这些大大小小的封国就像屏障一样护卫着西周王朝。东虢所封的制邑又名“虎牢”。《左传·隐公元年》谓:“制严邑也。”《国语·郑语》云:“虢叔恃势。”
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云:“虎牢之险天下之枢也。”这就是说东虢地势险要是成周的东大门是东都洛邑周围的八关之一。西虢位于王畿之内的雍(今宝鸡)据守大散关又紧依周族的发源地扼守着宗周的西大门是抵御犬戎等外族侵扰的前沿阵地。
三门峡虢国地理位置也相当重要是宗周的东部门户是成周的西部屏障是两都之间惟一的水陆“双轨”通道。陆上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函谷关东有陡峭险峻的崤山古道南有巍巍秦岭北有黄河天险及晋国南下的必经要津太阳渡、茅津渡。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周天子把虢国分封于如此重要的位置显然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决策一是对虢国的信任和器重二是给崇尚武勇的虢国以用武之地同时距王室较近便于参与王室政务。实际上虢国的奴隶主贵族们确实没有辜负周天子的期望自始至终唯周王马首是瞻为姬周王朝的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虢国的许多国君及高级贵族一直在周王朝作官是西周奴隶主统治集团的核心成员。其地位显赫名垂史册不仅在于其与生俱来的宗法地位更在于后天卓越的政绩。《左传·僖公元年》:“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与盟府。”
《国语·晋语》曰:“文王敬友二虢……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而咨于二虢。”《尚书·君》说文王治理国家全靠虢叔、闳夭、散宜生、泰颠、南宫括这五位贤臣的辅佐且把虢叔排在首位可见其地位非同一般。虢叔不仅关心朝政辅佐天子而且担负着培养武王和周公的重任。
因此虢国的开国君主虢仲、虢叔在西周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西周奴隶制的发展、宗法制度的确立、井田制的建立、礼乐制度的完善等方面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虢国贵族多为王室重臣尽管史书记载得很简略青铜铭文中也是片言只语但我们还是能够了解到虢国奴隶主贵族参政的大概情况。成王时有虢叔(见《逸周书·王会篇》)。康昭之世有虢成公为六卿之一(见传世的《班簋》铭文)。
1974年陕西扶风强家村出土了4件带铭窖藏青铜器加上传世的师望鼎通过铭文我们知道在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时期虢季家族祖孙六代历任太师、师等要职执掌军政大权。夷王七年有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凯旋而归(见《后汉书·西羌传》)。周厉王时有虢仲(又名虢公长父)为周王室最高执政官称“天尹”(见《竹书纪年》、《后汉书·东夷传》)。
周宣王时有“谏宣王不籍千亩”的虢文公(见《国语·周语》)。周幽王时“以虢石父为卿用事”(见《史记·周本纪》)。周平王晚年“王贰于虢”(见《左传》隐公三年)。周桓王时“周人将畀虢公政”先后有虢公忌父、虢公林父任周卿士(见《左传》隐公八年和《左传》桓公五年)。周惠王时有“为王宫于王与之酒泉”的虢公丑(见《左传》庄公廿一年)。虢公丑是虢国的最后一代国君。由此可见虢国自始封到灭亡在周王朝中的地位一直都十分显赫。
虢国是一个崇尚武勇的诸侯国因此军事活动是虢国史册上引人注目的一页。有时奉王之命率虢师出征有时统领周王室的军队西六师。周成王时虢城公参与东征战绩显赫。周夷王时“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
周厉王时“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虢仲铭载“厉王三年虢仲与王南征伐南淮夷”使前来朝觐周天子的南夷东夷有“廿又六邦”就连楚国也“畏其伐楚亦去其王号”。宣王时有虢季子白“博伐狁与洛之阳斩首五百执讯五十”。周幽王七年虢国出兵灭掉了焦国。周王平时“郑人以王师、虢师伐卫南鄙”周桓王时“郑伯以虢师伐宋”虢公林父为周桓王“将右军”参与周郑葛之战危机关头虢公奋不顾身救王一命。
春秋初期晋国的翼(大宗)与曲沃(小宗)两股势力争斗为维护宗法制度虢公多次奉命伐晋扶翼而抑曲沃。周惠王时周王朝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动乱王子颓召燕卫之师逐惠王而自立。虢郑经密谋“虢叔自北门入杀王子颓及五大夫”复惠王位稳定了周的政权。
后来樊皮叛王虢公又奉命讨樊皮“虢公入樊执樊仲皮归于京师”。为抗击戎族侵扰虢国边境虢国又两次出兵“虢公败戎于渭”“虢公败戎于桑田”。以上只是史书记载的反映虢国军事战争的冰山一角却反映了虢国人良好的军事素质和指挥才能因而虢国才能长久担负着为周王朝南征北伐以讨不庭的重任才能成为维护周王朝统治的有力的支柱。
西周晚期以降奴隶制逐渐走向衰落代表着旧奴隶主贵族集团的虢国“骄而贪”政治立场日趋保守重大决策屡屡失误既没有挽救日益衰微的周王室结果自己也被春秋兼并图霸的巨浪所吞噬早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周厉王的卿士为虢仲被史书称为嬖臣死后谥曰虢厉公。《吕氏春秋·当染篇》载:“周厉王染与虢公长父荣夷终。”周厉王为西周晚期有名的暴君“厉王虐民不堪命”“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与防川”。
周朝大夫芮良夫(芮伯)也谏厉王“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也”“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荣公若用周必败”。而作为卿士的虢仲、荣公则执著地支持厉王的不当政策。而此时淮夷侵周虢仲奉命南征。
这场战争旷日持久消耗周王朝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军费开支又被转嫁到国人头上。于是忍无可忍的国人揭竿而起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民暴动“流王于彘”。而积极协助周厉王制定推行这种战争政策的虢仲就成为引发国人暴动的祸首。因而史书把国人暴动称为“虢公长父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