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祸福相依,生活苦乐并存,不要希冀道路总是一马平川,也不必担心前路一直雨雪相伴。没有跨不过的坎,却可能有想不通的理,凡事既需积极面对,又要善于分析,需要绕弯时应该行动果决,必须坚持的事情也要雷打不动。
一位才子年轻时曾经遭遇困境,他面对各种压力,心中感到前途迷茫,甚至有点不知所措。可是等他静下心来,重新梳理各种问题,再仔细分析是非曲折,忽然间就开始有点释然。下面一起读诗:
冬夜
现当代 · 田翠竹
两三渔火淡孤村,静夜闲庭独掩门。
枕畔家书凭雁寄,梅边归梦借香温。
事多岂尽如人意,俸薄须知是国恩。
月夺短檠光欲敛,此心如镜了无痕。
田翠竹,湖南湘潭人,出生于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他从小勤学苦读,喜欢文学创作,年轻时就跟随良师学习古典诗词,解放前夕则投入到革命事业。他上过军校,当过主编,还曾与钱钟书、李可染等人交往密切。
诗人晚年虽然身体憔悴,日子却过得非常充实,他在故乡当过楹联学会的顾问,还担任了诗社的社长。他学识渊博,功底扎实,他的很多传世作品深受读者的赞赏。这首诗写于田翠竹27岁时,诗人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借景抒情,表达了心中的万千思绪。
诗人离开故乡,四处闯荡,希望能为祖国和百姓们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诗人有一次路过一个小渔村,由于局势动荡不定,村里的很多人都外出谋生,四下非常荒寂,夜间更是显得极其宁静。
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两三渔火淡孤村,静夜闲庭独掩门。”孤村夜晚,渔火点点,夜色茫茫,人影憧憧。明亮的渔火,烘托出黯淡的夜色;渔家的橹声,也反衬了渔村的幽静。一个“独”字,更传达出一种寂寥的感觉。
“枕畔家书凭雁寄,梅边归梦借香温”,这两句抒写了作者的乡愁。诗人躺在冰冷的床铺上,寒意难耐,于是不禁想起身在故园时的温馨场面。不过由于山水相隔,音信难通,恐怕暂时只能在梦里才能与家人相会。
天寒地冻,草木凋零,唯有傲放的梅花,可以让诗人感受到一种坚强的力量。诗人闻着花香,念着故乡,心中期待着早日与亲友欢聚一堂。作者在此采用了鸿雁、梅花等意象,形象地展现出内心难以排遣的惆怅,以及对故园深深的思念。
颈联抒发议论,也令人感同身受,“事多岂尽如人意,俸薄须知是国恩。”作者认为,人世间的很多事情难遂人愿,但是并不能因为希望渺茫、道路崎岖,就从此停步不前、萎靡不振。
同时作者又坦然面对现实,虽然薪水微薄,但是才子还是非常感激国家给予的恩惠。他觉得越是身处困境时,就越需要坚定信心,并勇敢地跋涉于险滩里、冲锋在硝烟中。
“事多、俸薄”,描述了诗人所处的尴尬境况,如果无法坚持,就会前功尽弃;一直这样在暗夜里摸索,又觉得得不偿失。诗人在进退两难之际,更感到无比的焦虑和孤独。
“月夺短檠光欲敛,此心如镜了无痕”,结尾彰显出诗人的高洁品质。皎洁的月光拂照大地,摇曳的灯火极其昏暗。诗人说自己的一颗心就像那光亮无尘的明镜,不禁令人想起盛唐诗人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刻画出一种冰清玉洁的形象。
一个“夺”字,采用拟人手法,极其生动,既映衬出屋内的晦暗,也委婉地传达出诗人在逆境中的愁苦心情,而最后一句则彰显出诗人不畏艰辛、上下求索的决心和信念。
诗社社长冬夜抒怀,吟诵了一首七律,浑然天成,结尾尤其耐人寻味。全文先抑后扬,作者首先利用众多意象,渲染了一派幽寂和伤感的氛围,表达出诗人有家难回、报国无门的感受,结尾则展现出诗人不畏艰难、志高行洁的超凡气度,令人拍手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