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部分网友的回复:我对胡适的认知过程兼谈我的胡适书写

书生说文化 2024-07-08 18:39:07

中学时学过一篇课文——《我的母亲》,这篇课文选自胡适的《四十自述》。

当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参考书都说胡适是中国现代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著名学者、思想家和哲学家。

我清楚的记得当时那段文字前后,有两个词,众所周知和毋庸置疑。

时至今日,笔者仍然对这两个词记忆犹新,明明都众所周知,为什么还要偏偏加一个毋庸置疑呢?

后来,笔者发现,好多文章和专著中都喜欢用众所周知,和毋庸置疑,之所以用众所周知,实际上是在表明有人还不知道,之所以说毋庸置疑,是因为有人质疑。

比如胡适著名学者、思想家和哲学家的称号,一方面在知道和承认胡适贡献的人那里的确是众所周知的,但另一方面在不知道或者不承认贡献的人备受争议和质疑也是事实。

比如笔者个人,尽管是文、史专业出身,但由于我个人的兴趣是在中国古代史以及中国古典文学、近现代通俗文学以及当代历史小说方面——

尽管老师用了好多节课来讲胡适,但笔者对于胡适的了解也只是有一个大致的整体印象,并没有接触过多细节。

因此,笔者也像广大网友一样,要么对他学者、思想家和哲学家得身份有着概念化空洞的认知,要么就质疑他在学术上、思想上和哲学上的成就,并为何可以称之为家。

但是近一个月以来,通过笔者阅读胡适的文章、专著,以及胡适研究者所写的论文、专著和传记,笔者渐渐发现胡适是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一个开风气的哲学家。

由于笔者此前并不太了解胡适,所以关于他具体的学术成就以及哲学、思想贡献还没有办法展开具体的论述。

因此,现在笔者的书写主要是根据我所阅读到的材料,比如相关学者研究的论文、专著和传记先勾勒出胡适大致的生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从哲学意义上讲,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笔者书写胡适是从他与他人的交往以及他生平的活动入手的。

基于以上思路,笔者写了“毛泽东与胡适”“鲁迅与胡适”“陈独秀与胡适”“胡适与抗战”“胡适与江冬秀”“胡适与韦莲司”。

这些文章中,虽然没有专门的谈胡适的思想和学术,以及成就贡献,但是处处透露着他个人的思想主张以及影响。

比如通过胡适与毛泽东的交往,我们可以看出胡适先生对青年毛泽东造成了重大影响,直到晚年毛泽东还想着胡适,有趣的是,胡适也一直没有忘记毛泽东。

通过胡适与鲁迅,胡适与陈独秀,胡适与江冬秀和韦莲司,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朋友、战友、丈夫和恋人的胡适是如何为人处事和待人接物的。

通过书写这些,我发现胡适之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他对待朋友从来不计得失,比如鲁迅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阵营分裂之后,都对他批判过,但是胡适始终能够对他们以朋友相待。

陈独秀和鲁迅多次批评胡适,但是胡适从来不恼恨他们,所以鲁迅说“我的朋友胡适之”,这在两个人分裂以后固然是一种戏谑和嘲讽,但未必不是一种事实。

感情方面,他既给了妻子一个温暖幸福稳定的家庭,又兼顾了对恋人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对感情的不忠,对两个女子的背叛,但是如果我们真的去了解这些,我们很容易发现,无论是对自己的妻子还是恋人,他都做到了两不亏欠。

因此,我们可以说胡适是一个多情的男人,但我们却很难说他是一个滥情的男人,更不能用现代流行的词汇“渣男”,一言否定。

兼顾幸福的婚姻和美好的爱情是需要本事和能力,更需要品格和心性。对于胡适的婚外恋,正如胡适研究名家周质平先生所言:

我们不能在人性之外,拿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道貌,我们更不应该在歌颂孝道的伟大时,忘了这样的孝道是用一个人(实际是三个人)终身的婚姻幸福来做祭品的。

胡适与江冬秀

以上所述,就是笔者胡适大致的认知过程和写作方面,目前笔者还在阅读《胡适全集》以及他人撰写的胡适传记和研究资料。

争取对胡适多一些了解。最后,想对各位关注、阅读和评论我所写的胡适文章的网友说明三点:

第一,我书写有关胡适的文章,只是想让大家知道胡适、走近胡适、了解和熟悉胡适,并没有其他任何不可告人的特殊目的。

笔者是一个无组织机构,又无社会团体,更没有任何背后势力的独立撰稿人,我写文章只遵循一个原则:有感而发,我想写,我要写!

第二,我虽然是文史专业,但主攻的并不是胡适研究方向,所以我也一直在阅读、学习和交流,我所有的观点都是一孔之见,难免有错讹甚至错误的地方。

最后,如果有什么观点不同或者指教的地方,大家尽可以指出,但是我还是那句话:

以理论文者定当一驳,以人身攻击而废人言者,不堪一笑。

0 阅读:5

书生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