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亲征河北期间,刘表、刘备以及孙权三人很忙,忙到腾不出手来去偷袭曹操。
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又花了足足七年的时间,才算是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并将冀、青、幽、并四州收入囊中。
加上随后的北征乌桓,最终实现了统一北方。
而在这数年时间里,曹操均是带兵远征,且多次出征时间在半年以上,这才有了尽收冀、青、幽、并四州的辉煌战果。
不过,环顾当时的天下,也是群雄环伺,尤其是刘备、孙权,以及荆州的刘表,这些人都距离曹操的大本营相当之近。
并且,他们对于曹操亲自远征自然是知道的,所以在此期间,趁着曹操后方空虚,来一个奇袭曹操大本营,不失为一个妙计。
如果操作得当,必然会让曹操损失惨重,最起码,也会减缓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阻止他成为一个巨无霸。
但是,这三人并没有这么做,也没有针对在这方面的什么大动作,最终还是让曹操耗时七年,顺利拿下了冀、青、幽、并四州。
之所以如此,原因就是这三人各自有各自必须要解决的事情。
而等终于他们忙完之后,转过头才发现,曹操已经搞定了河北,因此,只能是任由机会从眼前滑走。
至于三人都在忙什么,我们结合曹操远征的时间线,一个一个来说。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这一年,袁绍不听许攸献计偷袭许都,同时许攸因家眷在河北犯法被抓而心生怨恨,于是,许攸一跺脚,投奔了曹操。
曹操听闻许攸来投,跣足出迎,深受感动的许攸向曹操献计,偷袭袁绍粮草重地乌巢。
最终,曹操仅用五千步骑,乔装打扮后成功袭击了乌巢,袁绍手下大将淳于琼战死,其看护的粮草辎重也尽被曹操烧毁。
乌巢的失守,给袁绍军造成巨大震动,不仅张郃、高览两员大将也归降了曹操,同时,袁绍反偷袭不成,还被彻底击溃。
最终,袁绍仅带八百人,仓皇弃军逃回河北,这就标志着,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最终胜利。
而在同一年,荆州的刘表正忙着平定内部叛乱。
自公元190年,刘表单骑入荆州后,经过他多方理顺当时士族关系,同时积极促成荆州八郡地区稳定,最终在荆州形成了一个相对中原来说,比较安全的势力范围。
而这也吸引了大批为躲避战乱的士民前来投奔,比如诸葛亮一家就是在此期间来到荆州的。
不过,刘表麾下也不全都对他死心塌地,当时其部将长沙太守张羡,历来就与刘表不和,因此在官渡之战爆发后,张羡就率长沙、零陵、桂阳以及武陵等郡公开反叛刘表。
并且,张羡还曾派使节前去与曹操见面,不过曹操由于分身乏术,所以只能是口头上予以了支持。
所以,张羡只得与刘表进行死磕,好在张羡用兵有方,让刘表久攻不克。
但最终,也就是在公元200年,张羡病死,其子上位,这下刘表算是瞧准了机会,最终攻克长沙,又拿下零陵、桂阳等地。
同时,也是在这一年,刘表与交州牧张津之间又闹起了矛盾,双方也是打的热火朝天。
另外,在官渡之战爆发前夕,刘表曾和据守南阳的张绣联合攻打曹操,但由于刘表多疑的老毛病又犯了,因此在曹操攻打张绣时,他迟迟不肯发兵救援,最终导致张绣归降了曹操。
张绣一归降,荆州的门户大开,随时都有被曹操进攻的可能。
就在刘表因为这个问题而发愁之际,官渡之战爆发,算是间接性的挽救了刘表一次。
而在官渡之战之初,袁绍曾请刘表相助,但刘表却表面答应,背地里按兵不动,目的是试图坐观袁、曹两家成败,然后得渔翁之利。
总的来说就是,在官渡之战爆发的当年,即公元200年,刘表很忙,一方面忙着平定张羡的叛乱,另一方面则忙着打交州的张津,同时还和袁绍进行了接洽,做出了“坐山观虎斗”的决定。
而这一年的刘备,过的相当艰辛。
当年春天,衣带诏事件爆发,刘备遂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并屯兵小沛,恼恨于刘备的曹操,亲提大军来征,三下五除二,就将刘备击败。
此战,刘备仓皇逃走,关羽被曹操所擒。
之后,刘备投奔至袁绍处,适逢当时汝南黄巾军首领刘辟起义,以响应袁绍,借此机会,刘备向袁绍提出建议,让他带兵去汝南与刘辟会合,以从后方牵制曹操。
经过权衡,袁绍答应了刘备的请求,但在刘备刚上路没多久,得知消息的曹操派出曹仁袭击刘备,最终,打的刘备再次溃败,只能灰溜溜的返回袁绍处。
不久,官渡之战正式爆发,而刘备看袁绍实在是志大才疏,又听不进意见,就有了离开之意。
最终,他以连结刘表为由,又一次离开了袁绍,并前往汝南,准备投奔刘表。
也就是说,在公元200年这一年,刘备基本上出于寄人篱下的地步,连个自己的地盘都没有,自然也就不可能对曹操有所动作。
还是在这一年,孙权正忙着继位。
当年年初,十九岁的孙权曾跟随哥哥孙策攻打庐江,之后随军东进豫章,讨伐江夏太守黄祖,最终见证了孙策成功拿下庐江、豫章二郡。
但在二郡拿下之后,本想偷袭许都,借机迎回汉献帝的孙策,却在丹徒山遭人行刺,身受重伤,并于当年年中去世。
孙策临终之际,经过权衡,最终决定,将江东托付给了弟弟孙权。
这么一来,当时还不满二十岁的孙权,就不得不接过这个沉甸甸的责任,除了心中满怀失去哥哥悲痛之外,他还得面对当时江东错综复杂的形势。
因此,这个时候的孙权,既没有精力,也没有实力去对曹操有什么动作。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这一年,曹操的主要动作,是继续对袁绍进行打击,因此,当年曹操又一次亲征,击败了驻守在仓亭的袁绍军队。
此战,算是袁绍在官渡失败之后进行的一次战略反击,但可惜其意图被曹操谋士郭嘉识破,所以最终其再次失败。
而在这一年,刘表和刘备都很忙。
第一,是继续与交州牧张津交战,由于张津固守城池,因此双方陷入苦战之中,刘表也未能取得太大战果。
第二件事,是刘表又发兵一万,攻伐西鄂,虽说西鄂县长杜袭拼死抵抗,但奈何寡不敌众,最终让刘表成功拿下西鄂。
而第三件事,则是迎接刘备到来。
刘备从袁绍处离开后,先到汝南,联合了黄巾余党龚都,集结数千人,期间曹操曾派蔡阳来攻,但刘备击杀了蔡阳,算是扳回了一局。
击杀蔡阳后,刘备便前去投奔刘表,当时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并待以厚礼,同时安排他驻扎新野。
刘表此举,说白了,就是想让刘备当自己北边的防护盾而已。
至于这一年的孙权,刚刚继承大位的他,正在头疼下面的叛乱,当时江东可以说是相当不稳定,不仅有庐江太守李术公开反叛,另外,孙家宗室孙辅、孙暠又暗中通敌曹操,企图夺权。
更要命的是,豫章、会稽等地的山越人也在蠢蠢欲动。
因此,这一年的孙权,精力完全在料理内部事务上面,自然就不可能对曹操有所动作,即使有这个想法,也是想想而已。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建安七年,袁绍病逝,曹操挥师北上,攻打袁绍子袁谭、袁尚,并连胜数场,并在当年九月,第一次攻打邺城。
随后,曹操又在建安八年、建安九年先后两次攻打邺城,最终在建安九年的七月,成功将邺城拿下。
自这一年起,曹操把据点由许都迁往邺城,政令军队均由此处。
之后,在建安十年,曹操又以负约为名,发兵攻灭袁谭,而随着袁谭被攻灭,标志着冀、青二州被曹操收入囊中。
拿下冀、青二州之后,曹操又在当年的四月,以及建安十一年的年初,分别拿下了幽州以及并州。
这么一来,冀、青、幽、并四州,就全被曹操掌控。
而接下来,曹操的动作就是征讨乌桓,而他征讨乌桓结束之际,已经是建安十二年八月,在取得巨大胜利之后,曹操回师。
而在这几年中,刘表、刘备和孙权,同样还是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
先说刘表,自迎接刘备到来后,由于荆州豪杰听闻刘备到来,便纷纷前来归附,这就又引得刘表疑心病发作。
因此,刘表在这几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提防刘备。
另外,在袁绍死后,刘表也曾写信给袁氏兄弟,希望能和他们一起联手抗击曹操,但由于刘表之前“坐山观虎斗”的恶名在外,加上袁氏兄弟内部正斗的欢,所以压根就没搭理刘表。
期间,刘表也曾因手下谋士劝说,有想归顺曹操玩的意思,甚至还派了韩嵩前去曹营,探究虚实。
结果这个韩嵩被曹操策反,回来后劝刘表把儿子送到曹操那里当人质,这就惹得刘表大怒,几乎杀了韩嵩,因此归顺之事也不了了之。
除此之外,刘表的老对手张津不慎被部下杀害,而刘表得知后,趁机派遣部下前往交州,并成功把势力范围拓展于此。
但即便如此,刘表也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当时刘备曾建议刘表,让他趁着曹操远征柳城之际偷袭许都,但刘表一来是对刘备不信任,二来也失去了进取之心,所以最终选择了拒绝。
终于,在建安十二年,刘表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其死后,儿子刘琮继位,而在刘琮继位不久,也就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料理完北方的曹操挥师南下,在荆州士大夫的劝说之下,刘琮开城投降。
至此,刘表辛苦在荆州打下的基业,彻底玩完。
而在这几年中,刘备有一大部分时间,都可以用“荒废”来形容。
投奔刘表之后,因荆州豪杰纷纷前来投奔,遂引起刘表猜疑,因此刘备就一直未曾得到重用,仅仅是在新野驻军。
到了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也就是袁绍去世那年,刘表有心趁乱搞事情,但他本人却不出马,反而派了刘备带军北上。
刘表的意思很简单,要是刘备能占据几个城池,那为最好,真要是占不了,也能给曹操搞点破坏,即便是被曹军击败了,那也是刘备运气不好。
总之,就是他刘表没啥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寄人篱下的刘备不得不听命,带着兵力行至叶县,而曹操这边,自然也不可能毫无防备,夏侯惇、于禁率军抵挡,最终两军相拒于博望坡。
之后,刘备用诱敌深入之计,吸引夏侯惇进入包围圈,成功将其伏击,但由于曹军后援来救,加上刘备兵力不多,最终也只能就此散去。
回军之后,刘备在荆州足足度过了五年的“荒废时光”,在此期间,已经年至五旬的他,自觉老之将至却未曾建立功业,因此就发出了“髀肉之叹”。
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晋书》到了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此时曹操已经拿下冀、青、幽、并四州,并开始远征乌桓,刘备便向刘表建议,不如趁此机会偷袭许都,但刘表拒不采纳。
同样是在这一年,刘备的人生,总算迎来了一个转机,他在徐庶的介绍下,得以前往隆中,通过三顾茅庐的至诚,请诸葛亮出山,并且,诸葛亮也献上了《隆中对》。
另外,刘表也是在当年去世,临终之际,曾有心将荆州托付给刘备,但刘备不忍,故而选择了拒绝。
而接下来的一年,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就是曹操大军南下,不知刘琮已然献城投降的刘备,无奈之下携十余万民众渡江了。
总的来说,从袁绍去世的建安七年,到刘备携民渡江的建安十三年,刘备在此期间,除了一个博望坡之战,以及请诸葛亮出山外,并没有什么动作。
倒不是他不想,但奈何当时他寄人篱下,实力不济,纵然有心想对曹操做点什么,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最后再说孙权。
这几年的孙权,基本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平定江东各处叛乱,以及与江东的士族豪强较劲上。
江东本身只有五郡,而孙策一死,立时就反了四个,分别是庐江、丹阳、豫章以及会稽。
这些都让孙权头大如斗,但也只能耐着性子一点一点解决,不仅要解决这些,同时还要兼顾内部,反正是够孙权忙活的。
好在当时的孙权不似他年老时那么昏庸,知道知人善用,在启用了一大批能臣之后,同时又修复了与江东士族之间的关系,最终总算是稳住了局面。
而等到孙权彻底击杀黄祖,吞并江夏郡大部时,时间已经到了建安十三年,距离曹操大军南下,也就只剩不到半年的时间。
半年之后,三国历史上的另一场大型战役“赤壁之战”,也拉开了帷幕。
所以,在这几年里,孙权是因为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稳定内部,解决内部问题上,所以,他是不具备对曹操有所动作的可能的。
毕竟,攘外必先安内,这是老理儿。
总结:在曹操平定河北,并最终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期间,他的几个对手,如刘表、刘备、孙权,之所以没有在他背后搞偷袭,主要的原因,就是三人很忙。
其中,刘表忙着到处搞事情,刘备则忙着跑路,而孙权则是忙着料理内部问题,每个人都没有办法抽身。
所以,纵然知道当时偷袭曹操大本营是个划算的买卖,但奈何时局不凑巧,有实力的不敢打,敢打的又没时间,有时间的又没实力,于是,曹操就这样极为“幸运”的完成了北方统一,最终成为一个巨无霸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