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为何仅一名军长进了功德林,其他四位呢?

香巧说过去 2024-11-22 04:23:45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民党的五大王牌军曾是其军事力量的象征。这些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曾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随着解放战争的到来,这些部队以及其军长的命运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五大王牌军的历史地位

国民党的五大王牌军,即新编第一军、新编第六军、第五军、第七十四军以及第十八军,他们均以其精良的装备和强大的战斗力著称。

新编第一军,被誉为“天下第一军”,其前身是1932年组建的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这支部队的装备在国民党军中堪称一流,清一色的美式装备,从枪支、火炮、车辆到电台、电话、望远镜以至罐头食品、蚊帐、被褥,都印有USA标记。

部队官兵的素质比普通的国民党军都高,营以上的军官大多是英美军校的留学生,外语说得比中国话还流利,士兵也大都是有文化的学生兵,再加上这支部队薪水高、伙食好、训练有素,因此战斗力在国民党军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1944年4月,在缅甸卡盟、孟拱之战中,新一军展现了其强大的战斗力,歼灭日军第三十三军16100多人。这场战斗不仅是对日军的一次重大打击,更在危难时刻,解救了被日军打得溃不成军的英军第三师七十七旅,彰显了中国军队的国际主义精神。

1944年5月至8月,在80天之久的缅甸密支那攻坚战中,新一军歼敌近4000余人,日军密支那城防司令水上源藏少将被逼得切腹自杀。

攻克密支那,标志着中、美、英盟军在印缅战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日军在缅北的防御体系从此土崩瓦解。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中,新一军的将士们以血肉之躯,对抗日军的坚固防线,他们的英勇和牺牲,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编第六军是在1944年8月从新一军中脱颖而出,由被誉为“丛林虎”的名将廖耀湘亲自统领。

这支部队全部配备全新的美式装备,使其在国民党军队中独树一帜。从步兵班的M1903步枪、M1A1汤姆森冲锋枪,到布朗尼的自动步枪M1918(BAR)、勃朗宁的M1917A1型重机枪,再到M1型卡宾枪和加拿大生产的9毫米勃朗宁手枪,新六军的装备在当时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军队A级水平。

新六军在缅北的作战中,展现了其卓越的战术和战斗力。在索到卡战斗中,廖耀湘采取迂回与突破战法,出奇制胜,仅以4个步兵团兵力,击败了日军号称“常胜军”及“森林战之王”的第十八师团。

这场战斗中,新六军毙敌5000余人,生俘敌英田中队长以下官兵百余人,缴获大炮56门,车辆190辆,机枪、步枪3000余支,骡马300多匹。

这场胜利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士气,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军队的国际声誉。

新六军与新一军一样,是最早接受美式装备,并以盟军标准进行训练的部队。由于“美式”标准对军人的学习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新六军的官兵文化水平多比较高。这支部队在印缅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使它在“五大主力”中,也是最具国际威望的军队。

第五军作为国民党军队中最早的机械化兵团,其前身为陆军装甲兵团,被誉为“铁马雄师”。

1939年,日军为了切断中国的国际交通线,威胁和攻击中国的大西南后方,决定攻占南宁。

11月24日,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占领了南宁,并在一个月后攻陷了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直接威胁到中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

昆仑关战役的胜负,对于中国抗战的物资补给线至关重要,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必须夺回的战略要地。

1939年12月18日拂晓,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指挥荣誉第一师担负昆仑关正面主攻,另一部分兵力迂回昆仑关侧后,昆仑关战役正式打响。

双方在昆仑关及附近高地上,进行了三次反复争夺,战斗打得非常惨烈。

经过14天的激烈战斗,1939年12月31日中午,日军往九塘方向溃退,中国军队夺回昆仑关,取得昆仑关战役的最终胜利。

在昆仑关战役中,日军伤亡5000余人,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基本被全歼,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其班长以上的军士官死亡率达85%以上。

这场胜利不仅是对日军的一次重大打击,也是中国对日攻坚战的首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第七十四军是一支被誉为“抗日铁军”的英雄部队,其诞生于淞沪战场的硝烟中,由第51师、第57师和58师组成,全军共3.2万人。

在1938年的德安战役(又称万家岭战役)中,第七十四军将士们以血肉之躯,对抗日军的猛烈进攻,他们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几乎全歼日军106师团17000余人。

这是一场令日军胆寒的胜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1年3月,第七十四军参加上高会战。在这场战斗中,第七十四军与日军反复争夺,先后7次与日军白刃肉搏,为友军赢得了集结的宝贵时间。

在后来的全线出击中,第七十四军又作为先锋,乘胜追击,收复官桥,击毙日军第34师团长岩永少将,共毙伤日军15000人,并击落敌机一架,被誉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

1943年11月,在常德会战中,第七十四军57师8000人坚守常德城16天,顽强抗击了日军陆、空、坦克部队的协同攻击。在日军猛烈炮火甚至释放毒气情况下,57师的将士们仍死战不退,展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直至伤亡殆尽。

第七十四军曾两次荣获军委会最高荣誉——飞虎旗,一次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连美军顾问团也曾有过“中国只有74军能打”的赞誉。

第十八军同样是一支以其坚毅和英勇而被誉为“铁军”的部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第十八军作为国民党中央军的精锐部队,迅速投入到了淞沪会战的前线。

罗店作为当时中日两军争夺的焦点,第十八军的官兵们在这里与日军进行了长达近一个月的拉锯战,战斗之惨烈,被形容为“一寸山河一寸血”。罗店镇因此被称为“血肉磨坊”,第十八军的将士们在这里以血肉之躯铸成了抵抗敌人的万里长城,展现了中国军人的不屈不挠。

1943年,第十八军参加了长江石碑要塞保卫战。

石牌要塞位于长江三峡最险要的关口,是中国战时首都重庆的门户。在这场战斗前,第十八军的将士们已经写好了诀别信,誓与日军拼死战斗。

在石牌保卫战中,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在师长胡琏的指挥下,坚守阵地,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击,他们死战不退。

特别是在宜昌县曹家畈(今属宜昌市点军区)附近的大小高家岭上,两军展开了长达3个小时的白刃战,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任何一场战役

第十八军的顽强抵抗,使得日军久攻石牌不下,最终被迫撤退,石牌一役共歼敌7000余人,占鄂西会战中日军死伤总数的三成以上,这场战役也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军长及部队的命运

新一军在抗日战争中扬名立万,其军长孙立人更是全球闻名。

但是由于孙立人并非黄埔出生,这导致其不受蒋介石信任。

1947年,孙立人被调离,新一军的精神支柱和战斗力受到影响。新任军长潘裕昆未能很好地继承孙立人留下的传统,导致部队士气低落,老底子38师被抽走,进一步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

1948年10月,新一军在辽沈战役中被东北人民解放军包围,其军部更是被解放军意外抓住,导致部队迅速瓦解。

虽然,新一军的军长潘裕昆在乱军中被骑兵救出重围,后来脱下军长服装趁乱逃走,但是新一军由于没有了指挥官而乱作一团,最终走向了覆灭。

潘裕昆后来辗转去香港,并于1949年8月13日参与联名通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

1982年,潘裕昆回大陆养病,10月逝世于杭州。

新六军在解放战争初期,依然表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在东北地区其对解放军构成了巨大威胁,解放军中甚至有“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军”的口号,说明新六军在战争中的地位和实力。

1947年9月,第四兵团在新六军的基础上组建,后改为第九兵团,廖耀湘晋升为兵团司令,新六军军长由李涛接任。

1948年2月,新六军下属的暂62师在法库被解放军歼灭,这对新六军以及廖耀湘都是一个重大打击。暂62师的覆灭,使得新六军失去了一条腿,成了跛子,对后期国共在东北的大决战带来了莫大影响。

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的第二阶段中,新六军在黑山、大虎山地区被东北野战军全歼,军长李涛被俘。

后来,李涛因为认罪态度良好,被迅速释放,之后担任齐齐哈尔步兵学校军事教官。

第五军在抗日战争中的损伤是国民党五大主力当中最为严重的,因此从1942年开始,该军就在昆明地区长期整补,在此期间邱清泉被任命为第五军军长。

第五军在解放战争期间主要在华东地区作战,其与解放军有过多次交战,其中胜多败少。

1948年10月,邱清泉升任第二兵团司令官,由熊笑三接替其军长职位。

同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第五军作为国民党军的主力之一参与了这场战役。

在战役中,第五军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并歼灭于陈官庄地区,邱清泉战死,时任军长熊笑三在战役中突围。

之后,熊笑三辗转逃到了香港,1951年前往了台湾。

第七十四军作为在抗日战争中功勋最为卓著的部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被空运至南京受降,之后担任了南京守备,因此被称为“御林军”。

当时,由于老军长俞济时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务局局长,74军由张灵甫接任了军长一职。

张灵甫此人性格乖张,又仗着“御林军”军长的身份,经常在同事面前耀武扬威,因此与其他部队的将领关系并不好。

1946年,第七十四军改编为整编第七十四师,获得了全套美械装备,这更令张灵甫变得不可一世。

同年5月,张灵甫率领整编第七十四师向华东解放区进犯,由于其好大喜功,因此不顾一切地率部往前冲,使得其与友邻部队的间隙越来越大。

粟裕、陈毅见状,随决定以“猛虎掏心”战法,集中兵力将张灵甫部歼灭。

5月14日,张灵甫部被我军团团包围,不得不向孟良崮撤退。

蒋介石得知张灵甫部被围,赶紧命其他部队前去支援。

然而,由于其他部队长官与张灵甫素来不睦,都等着看张灵甫笑话,所以支援并不积极。

整编第七十四师迟迟等不到援军,最终被我军全歼于孟良崮,张灵甫也死于了乱军之中。

第十八军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5月整改为整编十一师,1948年9月恢复第十八军番号。

1948年10月,国民党军为了应对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以第十八军为核心,同时以第十军、第十四军以及吴绍周的第八十五军,组建了第十二兵团。

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的双堆集战役中,第十二兵团被人民解放军合围于双堆集地区,最终在1948年12月15日全兵团被歼灭。

第十八军也在此役中全军覆没,军长杨伯涛、副军长兼师长王元直、参谋长吴庭玺等被俘,

杨伯涛被俘之后被送往了功德林改造,他在此期间积极学习,改造良好,最终在1959年作为第一批特赦的战犯而被释放。

特赦后,杨伯涛被安置在全国政协任文史专员。他积极参与文史工作的整理和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总结

国军五大王牌军的覆灭以及其军长的结局,不仅是军队与个人命运的转折,也是历史变迁的缩影。

他们的结局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也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终结。这些军长的命运,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和新纪元的开启。

如今,当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和平的珍贵、民心的重要性以及团结的力量。

它告诉我们,顺应时代发展、吸取历史教训、尊重人民是走向未来的关键。

这段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启示,提醒我们以史为鉴,珍惜当下,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蒋介石麾下五大王牌主力》

- 作者:陈良武

-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年8月

[2].《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

- 作者:张军,宋凯

-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年7月1日

[3].《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

- 作者:王秀鑫,郭德宏

-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年1月1日

2 阅读:275

评论列表

用户39xxx58

用户39xxx58

2
2024-11-22 23:54

五大主力能够横扫东南亚

香巧说过去

香巧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