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伐董卓的十三路诸侯有三位姓袁,曹操最佩服的却不是袁绍袁术

诗珊谈历史 2025-03-23 03:09:11

《十八路诸侯》第64期

董卓专权,关东起兵的人包括渤海太守袁绍、河内太守王匡、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邈弟弟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曹操(身在陈留)、后将军袁术(身在鲁阳)。

图1、集结的各路诸侯(《虎牢关》)

仔细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的实际情况,基本上就是袁绍的一个朋友圈。对四世三公门生遍天下的袁家来说,这么稍微串联串联,搞这么点动静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其中有三个袁家自己的人:袁绍、袁术、袁遗。

袁家的这三位,前两位都很出名,但最被曹操推崇的却是最后这一位山阳太守袁遗。曹操是这么评价袁遗的:“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伯业是袁遗的字,虽然曹操在夸赞袁遗的时候顺便夸赞了一下自己。但从曹操之后创立的功业来看,袁遗能够被曹操拿来和自己比较,足可见在曹操心中袁遗是怎么样的不一般。可惜,袁遗在乱世没有太多的表现,一直依附袁绍,曾被袁绍任命为扬州刺史,没多久就被袁术杀害。袁家人内部矛盾,有一段时间,是诸侯间最主要的矛盾。这是后事,现在暂且不多讨论。

图2、被公推为盟主的袁绍

我们看到四路讨伐董卓的大军中,最多人集结的地方是酸枣(今河南延津)。我们先看一下在酸枣集结的这些诸侯们:兗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

从位置上看,广陵太守张超所在的广陵离枣阳最远。而且张超并不直接在袁绍的朋友圈里,他怎么会这么积极、大老远的从徐州靠海的广陵郡跑过来呢?这背后就要说道张超最倚重的一位谋士——臧洪。

图3、袁绍找部下出战

张超在史书里没有独立的传记,这位臧洪却有。广陵太守张超及其倚重臧洪,以至于让他哥张邈都很好奇。在张邈的陈留郡,张邈和张超一见面就问:“听说弟弟你在广陵郡守的位置上干的很不错,所有的政策指令都不是你发的,而是全委托一个叫臧洪的人,这个臧洪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啊?”张超听到哥哥这么问,这样回答:“臧洪的才智能力都强过我,我确实最信任他,他是货真价实的海内奇士。”然后,张超就引荐臧洪见了自己的哥哥张邈,张邈一见臧洪,就被他吸引,“与语大异之”。单从张家兄弟如此倚重臧洪,就能看出这个人确实是个不一般的人物。不过,看看张超和他哥这段对话,张超这种谦虚的品格,让贤的能力,也真是世上少见。

张邈、张超能出现在酸枣,这个臧洪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听说董卓在京城的所作所为之后,臧洪劝张超说:“超兄你们家历代深受皇恩,兄弟俩都是大郡的郡守。如今皇家遭难,面临危局,朝政被乱臣贼子把控,这正好是天下义烈报恩效命的好时机呀。如今广陵郡官员百姓上下富足,如果我们擂起战鼓招募,弄个一两万人不是什么大问题。用这些兵力去诛灭国贼,成为天下的先导,这不就是最大的大义吗?”张超听了很是同意,就举兵,召急了一起往西边来,到了张邈的陈留郡。

图3、张邈

臧洪的这段话,如果放在古时推崇的春秋大义里,肯定是没问题。但放在现实里,却是后患无穷。身为郡守,不守土一方,却从任上举兵去攻打中央,这不恰恰是乱世最常见的事情吗?如果你真能像董卓控制住中央朝廷就好了,可就你这点临时招募的兵力,肯定不可能。结果只能是你招募好的这两万人,成为一股独立的势力,从此危害四方。关东讨伐董卓的结果,正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不管说的有多么冠冕堂皇,可如果背后藏的是野心的话,对天下都没什么好处。而在这慷慨陈词背后,臧洪、张超真的没有那么一点点私心吗?即使没有,你们能保证你招募的这两万人没有?

0 阅读:11
诗珊谈历史

诗珊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