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节假期书单

雪花看文化 2025-01-27 04:34:02

打工人终于放假了!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忙于工作、加班,读书的时间被严重压缩,所以,几天前我就在期待这个春节假期:终于有时间可以好好读书了。

01

因为我们搬进新房后还没有在新房里过年,我婆婆今年就建议我们在北京新房过年。

以前我对这种事情嗤之以鼻,总觉得是封建迷信,后来一个朋友说:搬家看日子、搬家后第一年在新房子过年,其实是一种仪式感。

这个角度果然会让我们更能理解父母那一辈的人所必须要遵守的一些传统。

所以,今年我听从婆婆的建议,在北京新家过新年,初一晚上再回河南老家。

这个假期除了办少量必要的年货,以及走亲访友,我的假期计划就是读书。

我的春节书单是《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局外人·鼠疫》、《面纱》、《包法利夫人》和《红与黑》。

别问原因,问就是:这几本书是从图书馆借的,2月中旬就要到期了。

02

今天早上起来,我开始读伍尔夫的《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的后面几篇评论文章(第一章上周已经读完)。

伍尔夫评论的这几个作家,只有《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和《简爱》及《呼啸山庄》的作者勃朗特姐妹是我稍微熟悉的,《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听说过,其他作者都是我不熟悉的英国作家。

加上评论文章本身的高度和晦涩,我读起来很困难,但是我本能地感觉到伍尔夫文字的优秀,还是被深深迷住了,今天一口气读完了。

其中,《论简·奥斯汀》我读了三遍。

优秀的作品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可能读不太懂,但是还是会被吸引得一字不落地读完,并乐在其中。

03

原来简·奥斯汀十五岁就开始创作了,她小小年纪,就拥有洞察事物内部的能力。

尽管有着十四年无聊的家庭生活史,选择的题材也往往是日常活动、人际交往、聚会、野餐、舞会之类的琐事,奥斯汀却能以一种巧妙的、细腻的、畅快的形式呈现而出这些场景。

她在感情上的深刻程度绝非浮于表面,堪称大师。她调用你我的想象力,留下空白让我们填补。

表面上,她说的是细枝末节的事情,可是在细枝末节里却蕴藏着某种能够根植于读者大脑并延展开来的因素,这种因素里包含了她为看似琐碎的生活场景定制得以持久存在的形式。

她所描绘的场景有深度,有美感,同时又很复杂和深刻。比如小说里一个平凡的善举,被她描述出来却有了丰富的意义。

比如很普通的一个场景,诺桑普顿的一个午后,某个楼梯上,一位笨拙的小伙与一位弱柳扶风的年轻女子聊着什么,他们正准备上楼换一身参加宴会的衣裳,女仆们路过两人身旁。

可是一转眼,他们之间的烦言碎辞变得意义非凡,对两人而言,这一刻化作来了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瞬间。它本身就意味深长,它历历在目,它那么闪耀,那么绚烂,它深邃,它悸动,它悬停在那里,那一秒钟。

奥斯汀这非凡又让人羡慕的才华啊!读完伍尔夫的评论,我都想重读一遍《傲慢与偏见》了。

然而,人生处处充满着遗憾,即便是这样,她的声誉提升得很慢,并在42岁的创作高峰期离开人世。

如果奥斯汀能多活一些日子,她会移居伦敦,享受午宴与晚宴,会见名流,结交新朋,看书,旅行,再把对人生的持久且丰富的观察带回安宁的乡村小屋,没事儿的时候欢畅自得。

可惜,没有如果。

所以,面对诡异的命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无论理想是否实现,无论光鲜亮丽还是落魄低谷,都不要向生活低头,快乐、平和、认真地度过每一天!

0 阅读:1
雪花看文化

雪花看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