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角色才女苏坦妹,为何被朱元璋宠幸一夜之后,丢了性命?

草根茶屋 2022-09-01 08:29:35

“兰心蕙质,催若柳蒲。明堂诘酋,怒斥鹰狐。罪其怀璧,犬死殃鱼。玉碎钟毁,白练血图。苌虹化碧,哀猿啼枯。悲卿之丧,哀恸江湖。”—朱元璋《罪己诏》

《罪己诏》是明朝特有诏书类型,该诏书顾名思义,是以君主的口吻,来列举以及嗟叹自己的所谓“罪过”的形式,然而,那些个帝王此举,果真是为了向天下人忏悔吗?实则不尽然。

《罪己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始于并流行于明太祖朱元璋。

纵观其在历史上的活跃度,不难发现,《罪己诏》不会在太平盛世出现,也不会在社会稳定期间出现,往往只会出现在朝代更迭,以及有重大政治危机之际。

《罪己诏》的内容极尽深刻,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每次出现都有其意料之内的政治目的,所以,看似真情流露的《罪己诏》说到底只不过是帝王的虚情假意而已,朱元璋一生共出过五次《罪己诏》,上文提到的就是其中最特别的一篇。

特别之处在于,这份诏书是在追忆一个女子,一个因被自己宠幸而大祸临头的女子,她就是著名江南才女苏坦妹。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会疑惑,被朱元璋宠幸,为何会无故丢了性命,堂堂乱世英雄为何保护不了所爱之人,朱元璋又为何特意以《罪己诏》来忏悔追忆,此举究竟是纯粹的政治手段,还是夹带着些许帝王真情的实感流露?

一切,都得从那场本不该的缘分说起。

乱世豪杰朱元璋

如果列数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明太祖朱元璋必定榜上有名,他勤政爱民,体察民情,多有作为。他的治国理念,实际上纯粹启蒙于自己早年的坎坷经历。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一户贫苦家庭,他在家中排行老八,又被唤作朱重八,可想而知,本就贫苦的家庭条件,并没有能力提供让这个老八享有半点儿好日子的机会。

然而,朱元璋的坎坷成长路上,有的远不止贫困。

父母去世后,兄弟姐妹们翻遍了家里都凑不到钱去安葬,所有的亲戚就像商量好了一般通通避而远之。

朱元璋此时受尽了人情冷暖,他知道,要想活在这世间,只能靠自己,而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温饱。

为了活下去,朱元璋无奈当上了乞丐,终日无所事事,混迹于市井,后偶然得到机会,进入皇觉寺当和尚,如此一来,便有了稳定的住处。

不久,寺庙住持递给朱元璋一个钵,给他下命令去托钵出行,化缘修行,这时的朱元璋终于第一次有了归属感与使命感,他心心念念着化缘的“任务”,殊不知,他在此期间已经为往后的人生积攒了丰富的经验。

朱元璋整整化缘了三年时间,在那些日子里,他徒步走过了很多地方,开阔眼界之余,他也见惯了各种民间疾苦,闲暇之时,他总会无意识去思考那些所见的问题,他想为贫苦人民出头,竟也常常忘记自己本也是个无权无势的苦命人。

一次,朱元璋从好友汤和处得知,他正在濠州帅郭子兴麾下当兵,一时间,朱元璋灵光一闪,他意识到内心久积的抱负终于可以有处施展,于是他二话不说要去投靠郭子兴。

朱元璋顺利加入郭子兴麾下当兵,他卖力打仗,一度在新兵队伍里很是亮眼,郭子兴非常赏识他,提他当小头头,此时对朱元璋来说,温饱已经不再是问题,他一门心思想着起义之事。

朱元璋跟着郭子兴的起义军打了不少胜仗,不过,没过多久,他便发现了起义军的缺陷。

起义军本就聚集了各路对朝政不满的人,他们的来路与目的不尽相同,有人单纯是想解决温饱,胸无大志,有人是为了拥有权利,耀武扬威,而朱元璋是少有的真正的起义者,他有目标,也有抱负,这也是他如此卖力当兵的原因。

义军的复杂程度是客观情况,并且在起义过程中也多次有过义军各分支不和的情况。朱元璋很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想自立门户,重新打造一支真正的起义军。

其实,原本朱元璋的能力,已经在军中树立了威望,郭子兴也已开始对其心有戒备,朱元璋此时提出这一想法,也算定了郭子兴的心,郭子兴高兴之余,还允许朱元璋带着二十几个人离开。

朱元璋这下“大权在握”,他誓要带领这二十多个人打天下。

朱元璋本就注重人才的招揽,他每到一处地方,都会先去打听当地的能人异士,再去登门拜访,请求加入起义军,当初,朱元璋占领滁州后,便礼贤下士,得到了日后的开国功臣李善长。

这一次,朱元璋领兵来到了浙西一带,他很早便已听闻著名的“浙西四贤”,一到此处,他便派人打听他们的消息,第一时间贴出招募告示。

这是这个告示,锁定了他与苏坦妹的缘分。

江南才女苏坦妹

江南,素来是才子佳人的聚集地,诞生于此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

苏坦妹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坦妹在当地很有名气,被当做江南著名才女,它与另一位才女楚方玉并称为“江南苏楚”。

元末明初,百姓深受朝廷愚民政策的影响,读书人很少,其中的女性更是少之又少,于是,她二人惺惺相惜,情同姐妹。

其实,苏坦妹此人是否在历史中真实存在,至今尚未有明确定论,唯一的依据便是明代大臣刘辰所著的《国初事迹》中的以下这些文字:太祖亲征婺洲,有侄男子进女子一人,约二十岁,能作诗。太祖曰:“我取天下,岂以女色为心?诛之于市,以绝进献。”

文中所述与朱元璋的唯一侄儿朱文正的征战经历相似,其中提到的二十岁才女,便是对苏坦妹的唯一佐证依据,但说到底,苏坦妹仍为杜撰的人物,首次出现是在影视作品《传奇皇帝朱元璋》中,并且占有不小的剧情。

在剧中,12岁的苏坦妹第一次亮相于“兰溪会”,便独领风骚,技惊四座。

兰溪会是当时的文人墨客一年一度举行的盛宴,在此宴会上,可以高谈阔论,吟诗作对,好不快活,能参加其中,便已是身份的象征。

同样参加此会的,还有朱元璋心心念念的“浙西四贤”,四贤有刘伯温,宋濂等人,他们都成了朱元璋日后的左膀右臂,苏坦妹与他们都是好友。

那次,朱元璋的告示贴在了大街上的告示墙上,一时间聚集了很多人,但大家都不明白纸上写了什么,这时,有人提议找百姓心中名望颇高的苏坦妹帮忙读告示,苏坦妹应邀前来,她气定神闲地站出来解释告示的含义,人们听得有滋有味。

其实从此处不难看出,苏坦妹早已仰慕那位乱世英雄,苏坦妹自然明白告示的意图,可是朱元璋领兵来到此地,按理说势必会打扰此处的安宁,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无从得知,但苏坦妹早已听闻朱元璋的名声,她坚定地认为,朱元璋是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将领。

经过苏坦妹的解读,围观的群众都热情高涨,告示达到的效果,远超朱元璋的预料。

可就在此时,几个士兵模样的男子突然挤开人群,上前走到苏坦妹身边,要以“私藏惑乱百姓的传单”为由带走她。

原来是苏坦妹的解读过程,被路过的朱元璋侄儿朱文正以及胡德济看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苏坦妹不光有文采,还拥有过人的美貌与气质,这不,他二人只一眼,便已深深对苏坦妹着迷。

但这两个人并非善类,他们入城之后便常欺压百姓,还洗劫当地的烟花之地,败坏了朱元璋起义军的名声。

此时,朱文正心生一计,心想刚好可以用此女子去讨好叔父,日后就算自己犯了事,也可以以此来求情开脱,于是便有了上面那一出光天化日之下带走女子的戏码。

而与此同时,朱文正身边的胡德济也早已起了坏心思,如果不是朱文正横插一手,自己也准不会放过这个女子。

就是那个胡德济,为苏坦妹的悲惨厄运,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缘分变危机

朱文正之所以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苏坦妹带走,是因为他转身就将苏坦妹献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见到苏坦妹后首先是大吃一惊,心中止不住感慨“人间竟有如此美人,纵然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不可能不动心”。

纵然朱元璋这些年走南闯北,见惯了各种美人,但偏偏没有遇到过这样富有才情的女子,他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与做什么,竟产生了“近美情怯”的失态之状。

反观苏坦妹,她大方得体,就算面前是久闻大名的英雄,也毫不怯场,她从容淡定,让朱元璋惊喜不已。

苏坦妹当然知晓自己如今的处境,但鉴于她之前早已对朱元璋有仰慕之情,于是当天晚上,朱元璋便宠幸了她。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朱元璋与苏坦妹的这段缘分也总算是一段佳话,然而,在他们幸福相拥时,怎么也不会想到,此时有人准备使坏了。

他正是胡德济。

胡德济从进城之日起,便色心大起,洗劫了好多家妓院,那日他见到了气质不凡的苏坦妹,心里早生了坏心眼儿,但对方如今已经是朱元璋的人,他断然没有能力抢过来,可是他始终气不过。

是的,你没听错,胡德济不服气朱元璋。

这一点得从他的父亲胡大海说起。

胡大海很早就跟随朱元璋征战,立下很多功劳,平日里,胡大海便不服管教,仗着打仗多年的老臣身份,数次违反军纪,总是让朱元璋为难,朱元璋碍于目前是用人阶段,总是对他能忍则忍。

好在胡大海并没有做出什么太越矩的行为,但儿子胡德济不一样,他不仅平日里有样学样不服管教,甚至还无法无天到做出破坏军队形象的事。

胡德济为了泄愤,便越发猖狂地洗劫妓院,将妓女掳到自家院子里,终日沉迷其中。

一天,朱元璋的账外来了一位怨气冲天的老妇人,她直接吵嚷着要告状,原来这是一位被胡德济洗劫的一家妓院的老鸨,朱元璋听完她的诉状,勃然大怒,他下令捉拿胡德济,要严查这件事。

朱元璋亲自审理胡德济一案,没过多久,便一一知晓了胡德济所犯的种种罪状。

朱元璋领兵一向主张与百姓亲和,段然不会容忍如此事件,原本仗着父亲的颜面为所欲为的胡德济这才意识到,朱元璋是真的生气了,他见情况不妙,假意低头认错求饶,可朱元璋丝毫不打算放过他。

朱元璋准备将其正法之际,胡德济竟然辩解道:“前有车,后有辙”,意思就是我这样做正是效法你朱元璋,前些日子,你们从大街上公然带走一位女子,还宠幸了她,我不过是抢走妓院里的女子,相比之下,我不但没有不妥之处,甚至还更为合理。

朱元璋一听这话,突然意识到胡德济这是在给自己下套,一面是自己一手推进的军纪与起义大业,一面是刚刚与自己共度春宵一刻的女子,朱元璋一时间无话可说。

但很快,朱元璋面色凝重地下命令,命人将苏坦妹带上来庭审。

朱元璋非常清楚,要想让军队纪律严明,必须自己以身作则,而且自己管理下的军队,正是因为拥有优良的纪律才被百姓支持,才能打胜仗,自己切不可在这个关头徇私。

况且如今自己被人抓住了把柄,自己理亏,比起江山,美人自然显得不那么重要。

他此时已经做好了决定,所谓的庭审只不过是走个过场,苏坦妹已经难逃一死。

芳华陨命

朱元璋放言,自己绝不会在女色上有所动摇,他残忍下令,将苏坦妹绑起来,拉到大街上,公然执行砍头之刑,他决心用苏坦妹的性命来彰显自己平定天下的决心。

苏坦妹就这样戛然陨落,年仅24岁不足,真可谓红颜薄命。

对于苏坦妹来说,她断然不会想到自己竟会这样匆匆去世,明明那个人有权有势,也深爱着自己,但她依旧果敢坚毅,未曾向朱元璋求情,因为她心里明白,自己定然比不过江山,帝王终是薄情。

残忍失去了所爱,朱元璋这下彻底大怒了,他要杀鸡儆猴,一定要杀了胡德济,就算冒着胡大海日后会为儿子谋反的风险,他也要斩杀胡德济,不仅如此,罪魁祸首朱文正,这个唯一的侄儿也同样不能幸免,赏了朱文正整整100 计军棍。

经此一事,朱元璋在军中的威望大涨,所有人都对他臣服,而朱元璋,却高兴不起来,每每一个人独处之时,还是会想起苏坦妹,偶尔还拿出她的诗作来品读一番,甚至也会想起对她的些许愧疚。

《传奇皇帝朱元璋》中,还有这样一个情节,苏坦妹的死讯传出之际,浙西所有人都为其感到不平,其中当属当初苏坦妹的好姐妹楚方玉最为气愤,楚方玉决定为好姐妹报仇。

楚方玉想尽一切办法,来到朱元璋面前,当着所有人的面,拿苏坦妹的死羞辱朱元璋,朱元璋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再次提及这件事,他吐露,自己也很后悔处死苏坦妹。楚方玉提出要求,让他为苏坦妹立碑下诏,进行忏悔。

不久之后,朱元璋果真为苏坦妹立“思过碑”,亲笔向世人下诏《罪己诏》。

这部迟到的《罪己诏》,总算是给了苏坦妹一个交代,但实际上,获益最大的,还是朱元璋。

朱元璋字面上的深情忏悔,为他笼络了江南百姓的民心,还被天下士人大赞其有情有义,先后有不少有志之士投靠于其麾下,不仅如此,朱元璋一来让胡德济为苏坦妹抵命,再者也一箭双雕,挫了胡大海的锐气,胡大海并没有敢起兵造反,反而变得规矩了起来。

其实反观苏坦妹的命运,红颜薄命似乎还真就是她的命。

朱元璋本识字不多,他对满腹诗书的苏坦妹很是敬佩,但身边有这样一个杰出的女性,对他开始并不是什么体面的事,相反,会称托出他自己的无知与孤陋,有损自己的颜面,一向以君威治军的朱元璋,肯定还是容不下苏坦妹的。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朱元璋自起义以来,一心只有自己的事业,从未对美色有过过多思考,而苏坦妹的美貌与气质,说实话足够让朱元璋感到“畏惧”,畏惧的原因是他害怕自己因此削弱志向,更怕自己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与一直以来坚持的道路背道而驰。

白居易在《后宫词》中有言:“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

其实不论朱元璋对苏坦妹的情义如何,苏坦妹终究还是成了朱元璋对外的挡箭牌,就连死后唯一独属于自己的《罪己诏》也如是!

0 阅读:9

草根茶屋

简介:家长里短百姓事,柴米油盐酱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