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名28岁的吴女士取快递时被偷拍,并被人故意捏造成“出轨快递小哥”的“D妇”的事件在网上传的火热。
后来经公安机关组织力量开展调查取证,该事件为有人偷拍其视频上传网络,并对其恶意中伤,网上流传的视频系嫌疑人郎某(男,27岁)趁吴女士(化名)在小区快递站点取快递时通过手机摄录。出于博眼球目的,郎某与朋友何某(男,24岁)通过分饰“快递小哥”与“女业主”身份,捏造了暧昧微信聊天内容,并将摄录的吴女士视频和聊天内容截图发至微信群,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吴女士如今情绪崩溃至抑郁。
而其中一位造谣者郎某的父亲则一再表示:儿子并非针对古女士,就是小朋友开玩笑,对方又不相互认识。
有网友认为,父母对于成年人的过分溺爱使其形成巨婴心理;也有网友认为,巨婴现象是个人社会化不足的表现,应该加强社会化教育。
所谓“巨婴”是指那些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国家、社会、团体的宠儿,一切随心所欲,无视社会公德、规则、他人利益、公共利益只求满足自己私欲的人。这些人中多数人是有钱的、有文化的、有名气自我感觉良好却缺少公德认知社会良知价值观扭曲的人。这些“巨婴”无端造事不在乎浪费社会公共资源,把给他人、社会添乱当作自己应有的福利。
这种人(行为)的频繁出现,除了这些人个人修养差心理不健康极端自私外和我们社会上的伪宽容伪道德伪慈善意识流行有关。不论如何任性也会得到救助且不付成本,不论如何自私刁蛮都会得到宽恕且不被追究,不论如何挑战公序良俗都被和谐社会所默认且并不鄙视。
以至于当下狗咬人了狗主比受伤者横,;霸座的比乘务人员横;女司机比警察橫;想让人让座的比让座的横;老头(我也是老头)老太太比年轻人橫;不讲理的比讲理的横;诽谤造谣的比辟谣的横。
如此种种只说明一件事,就是整个社会的规则意识淡漠。政府、警察依法行政还不敢理直气壮,各类破坏社会公共秩序行为没有成本,见义勇为还得考虑别出现意外被讹。不胜枚举的社会乱象巳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稳定、文明、进步和发展。
为此,呼吁全社会从政府到民间,共同营造规则意识法律意识,从增加违规成本开始,严格执法,杜绝动辄就调解好人做好事还要付成本,坏人做了违法的事动辄弄个缓刑,无视规则自寻困境也要无偿救助的纵容劣行的传统,认好人扬眉硬气,让坏人恶行如过街老鼠,让社会干净舒畅。
如何避免把孩子养成“巨婴”
说到“巨婴”其实就离不开“婴”,这里面的“婴”并不是指婴儿,而是像孩子一样的大人。那么为什么有一些始终无法摆脱孩子一样的生活模式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ta没有机会接触到成年人的生活,人虽然长大了,但是总会有人替ta大包大揽的拿下成年人该做的事,那么ta只好继续当“孩子”喽。
这是谁在大包大揽这一切呢?当然是这些巨婴的父母,他们把本该ta自己面对的挑战全部剥夺,这个人从来没有接受过成年的教育,那么ta又怎么会去担当成年人的事呢?
所以巨婴现象归根结底还是教育问题,是家庭教育的结果。有很多家长反驳,我教育孩子时这点拿捏的很好的,我绝对不会培养巨婴。
但是我今天说个例子,那天看到一个老人带孩子,一岁多的孩子看见两个小学生玩一个画片很好奇,就凑钱去摸,两个小学生不让他摸,他就蹲那看着,也不抢。老人刚好把这一幕拍下来了,等妈妈回家看到这视频。二话不说就去小商店找这个画片,才一块钱,当即买下,回家给儿子玩。妈妈说她八十年代生人,小时候很穷,不想孩子受苦,更何况这个才一块,人家不让摸,咱们自己买。
这个事情是不是特别小?但是里面蕴含多少育儿的事!
一岁的孩子对啥都好奇,什么都想摸,因为在手欲期和口欲期。这个孩子看见对方比自己大,不硬抢,说明动了自己的脑子。其实这个东西本身可能并没有太多诱惑,过一会都不想玩了,但是这个过程很好,开启了孩子与人交往的一个过程。而妈妈重视的却只是满足欲望这个层面上,不但不一定真的极大满足了欲望,还因此给了孩子一个不太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觉得想要的妈妈就能给,这个画片不贵,但是久而久之遇见贵的怎么办?
我们不是说什么一定不要买,什么买了也可以。而是要说其实买不买并不是我们作为家长最该关心的,而是要关注到是不是给了孩子更多自己去处理事情的机会。
包括生理的心理的,面对比我大抢不过的孩子我怎么办,我想要却得不到我怎么办,这样类似的心理建设成长的过程很重要,因为它伴随我们一生。
你成年之后想职位晋升,各种原因未能实现,可能其实和当年穿着开裆裤渴望得到大孩子玩具时的心理斗争是一样的,但是你穿开裆裤去抢别人的东西,顶多被大人一顿呵斥,或者直接被大孩子打了。但是你职位晋升用了违法手段,你可能终身前途没了,所以这就是成长的过程,过程不可缺失,不能被替代,父母替代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