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朝鲜战争停火后,中国从战场上的较量转到了外交战场,毛主席在好几次中央集会上都强调,新形势“逼得咱们得往世界舞台上闯”。所以到了50年代后半段,中国凭借自个儿独特的外交路子,在国际上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
聊天过程中,赫鲁晓夫表现得相当客气,老是愿意退一步,做出些妥协,这让毛主席都忍不住说:“我现在真觉得咱们之间是平等的。”
纪念俄国十月革命40周年的大会一结束,莫斯科会议紧接着就拉开了帷幕。会议过程中,毛主席先后三次上台,发表了很有分量的讲话。再加上大家在会下进行的深入交流,莫斯科会议最终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成果。
趁着开会的空档,毛主席和随行的摄影师侯波聊起了苏联。侯波一开口,就带着一股子不满,他说苏联这个大国家,架子摆得老高,会务那边却搞得一塌糊涂。咱们这些客人去了,不光没受到好好招待,反而还被当成了要防备的对象。
当初,在庆祝俄国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纪念的大会上,毛主席被请去讲了几句话。可没想到,苏联的安保人员一看侯波手里拿着相机,二话不说就把她给拦住了,说啥也不让她进去拍照。大会眼看就要开场了,侯波心里那叫一个急啊。就在这时,她瞅见场子里的彭德怀和邓小平,赶紧朝着他俩使劲挥手。
彭德怀和邓小平马上明白了情况,赶紧让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去和安保人员沟通,这样侯波才得以进入主会场。他抓紧时间,拍下了庆典的壮观景象,还有中央领导人的外交风采。
真没想到你脾气还挺大呢,到别人家做客,就得顺着主人的意思来。等他们来我们这儿,不也得听咱们的安排嘛。”毛主席听了侯波的牢骚,笑着回应道。侯波一听这话,气儿立马就消了大半,心里暗暗佩服毛主席想得周全,看得长远。
莫斯科会议收尾时,大家聚在一块儿签了份共同宣言。签字的地方挺大,是个会议室,不过人实在太多,参会的人和各国记者都挤进来了。侯波个子不高,被那些大块头的外国记者挡在后面,连台子上的人在干啥都瞧不见。
侯波正忙着找能看清楚台上情况的位置,这时,一个她认识的法国代表站了起来,向她摆手示意,还挪开了自己的椅子,打算让侯波从桌底穿过去拍照。可巧的是,旁边站了个身材稍胖的苏联记者,他也跟侯波一样急着找角度,见法国代表一动,立马就先钻了桌底。
不过呢,因为这位苏联记者体型实在太大,在下面折腾了好久都没能冒出头来。侯波看在眼里,心里觉得有点儿逗,但他也没闲着,赶紧琢磨别的招儿。他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站上了法国代表的椅子,接着又一跃上了签字桌,就这样,给正在签字的毛主席抓拍了一张特别有意义的照片。
这时候,苏联记者终于露面了,可遗憾的是,他们已经错过了最关键的画面。
侯波这一出乎意料的动作,可把在场的记者们都吓了一跳,连主席台上的赫鲁晓夫都给惊动了。赫鲁晓夫抬头一瞅,发现桌子上坐着个机灵的中国女记者,而桌子下面则躲着一个满头大汗的苏联记者。他顿时忍不住哈哈大笑,还朝侯波投去了赞许的神色。
后来,毛主席的翻译跟侯波的老公徐肖冰聊起,说侯波胆子真大,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嗖的一下就蹦到桌子上,给毛主席咔嚓咔嚓拍照。这事儿,连赫鲁晓夫都对她那股子敬业劲儿竖大拇指呢。
侯波虽然早就帮老公给中央的大领导们拍照了,但真正离毛主席那么近,还是在新中国快成立那会儿。记得那天,毛主席在双清别墅招待苏联来的客人,等客人一走,他立刻就让徐肖冰夫妻俩坐下歇会儿,然后指着侯波问徐肖冰:
我们在延安时期就已经相识,但这位女士,我是头一回见。
徐肖冰赶紧跟毛主席说,侯波是他的媳妇,也是从延安那边过来的。毛主席乐呵呵地点了点头,接着就像聊家常一样,问了问侯波的一些事儿。毛主席那份亲切劲儿,让本来还有点小紧张的侯波,一下子就放松了,说话也变得自然多了。
尽管这是毛主席头一回见到侯波,但侯波其实早在1941年就已经见过毛主席了。那时候,侯波是延安大学的一名学生,毛主席去那里讲过好几次课。不过因为听课的人实在太多,侯波只能听到毛主席说话的声音,却没法看清他的长相。
跟毛主席聊了好一阵子后,徐肖冰和他夫人觉得可能打扰到主席了,就打算走。毛主席朝他们摆了摆手,说他们别走,一起照个相。于是,徐肖冰夫妇就站在毛主席两边,结果毛主席一下把侯波拽到了中间,笑着说:“女同志是家里的顶梁柱,得站C位。”
侯波瞧见毛主席一脸严肃,就没再继续争论。过了好些年,侯波回想起那一天,心里还为当时自己的年少无知感到后悔,琢磨着其实应该让毛主席站在中间才更恰当。
政协的大会一拉开帷幕,徐肖冰一家就搬进了中南海住下。没多久,上头安排侯波专门给领导们拍照,还让她当上了摄影科的科长。打那以后,侯波就成了中南海里的专职摄影师,这一干,就是整整十二年。
开国大典那天,侯波爬上了天安门,给中央的领导们拍照留念。等毛主席站出来,大声宣布新中国成立了,侯波心里那个急啊,就想着得拍到领导们的正脸。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拼命地把身子往栏杆外面伸,想找个好角度。可是左摆右摆,就是找不到个满意的位置。
侯波正急得要命呢,突然感觉有人拽了拽她的衣服后摆,让她别担心,尽管找好角度拍照。她也没空回头瞧是谁,一股脑儿往前探,手指迅速按下了快门。等拍完照缩回来一看,原来是周总理在旁边给她保驾护航呢。
侯波在后来的日子里,碰上过不少像这样惊心动魄的时刻。记得1958年那会儿,毛主席到长沙考察,突然兴起想去湘江游个泳。侯波呢,一心想抓拍毛主席在水里的英姿,就边后退边找合适的拍摄位置,没想到一个不留神,竟然滑进了河岸边的粪坑里。
众人合力将侯波拉上岸时,毛主席早已站到了岸边。侯波顾不上整理自己,紧跟着毛主席,迅速捕捉下了多张毛主席与人民群众亲密互动的宝贵画面。
那年河南的棉花产量特别高,毛主席亲自去田间地头看大家收棉花,结果被热情的农民朋友们团团围住,人多得数都数不清。侯波使了好大的劲儿往人群里挤,想找个拍照的好地方,结果愣是没找到。她急得都快跳起来了,就在这时,她忽然瞅见不远处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棉花堆。
侯波二话不说,拎起相机就往棉花山上狂奔,心里琢磨着能找个独特的角度拍照。结果刚攀到山顶,脚下一滑,整个人就往下坠,吓得他连忙大喊:“快来人啊,救命啊!”这一嗓子,立马把大家的注意力都拽了过来。毛主席见状,赶紧吩咐边上的同志,一块儿把侯波给拽了上来。
当侯波被村民们拽出来的时候,浑身上下被棉花裹得严严实实,简直狼狈不堪,就这样错过了拍照的好机会。
1961年的时候,毛主席为了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更接地气,就安排他们下到基层去锻炼,侯波就被分配到了新华社。在准备离开的那天,侯波去向毛主席道别,聊着聊着,她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这可是毛主席头一回见到侯波掉眼泪,他赶忙劝慰侯波,说以后还有机会见面,而且还可以通过写信保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