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要妈妈在,孩子就不乖了呢?背后原因让人泪目

兰妈谈育儿 2025-02-20 20:19:30

文/兰妈谈育儿

初二回娘家那天,就知道堂姐的小姑子快要生宝宝了,婆婆的意思是要留在家里照看女儿生孩子,直到出月子

如此一来,堂姐的两个孩子因为没有人照顾,就不能随着一起去她工作的地方,只好留在家里亲妈带一个、婆婆带一个了

可印象当中,堂姐的两个孩子都只认她一个人,谁靠近都哇哇大哭,全身上下都排斥地把人往外赶

得知孩子要留在家里让两边妈妈带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那么认人,能带得了吗

然而,当两个孩子真正都留在家里,外婆和奶奶都分配好带哪个孩子后,却发现了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

那就是孩子由谁带就黏着谁,另一个人不论有多么亲、多么想要靠近,都被防备之心排斥在外

而在这种情况下,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孩子就是那样,有娘在无事哭三场,只要妈妈在就不乖,现在我们不都是带得好好的,不哭也不闹,乖得很呢”

可为什么只要妈妈在,孩子就不乖了呢?中国育儿百科是这样解释的:

当妈妈离开孩子不在身边之后,家长往往会说孩子特别懂事乖巧,实际上这只是因为孩子对除妈妈之外的人信任程度有限,说白了,就是害怕,不敢轻易试探这些人的底线,孩子也不熟悉家人的脾气性格,内心缺乏足够的安全与信任感,自然而然就不敢释放自己的天性,也就从感觉上给了别人一种“妈妈不在就乖巧好带”的假象

很明显,只要妈妈不在孩子就乖并不是合理的解释,孩子只黏妈妈一个人、只闹妈妈一个人背后的真相,也是因为孩子对妈妈天生的那份信任感

比如,以下几个例子,就充分地体现了母子(女)情深的信任与美好:

01

妈妈身上的温度

是安抚孩子情绪最好的安全感

经常听到很多老人说:“你不在家里,孩子乖得很,你一回来,立马就不乖了”

然而,事实真相的背后,并不是因为孩子“乖了”,而是因为害怕不敢

有一个朋友,公婆都要上班挣钱,生了两个孩子之后只得她一个人照顾,像什么时候可以上班这样的愿望只能默默藏在心底

可一个人带孩子,总是有手忙脚乱还应接不暇的时候

特别是大女儿不小心从床上掉到地上,摔坏手臂那一次,大女儿整天需要照顾,还要定期去医院复查,小女儿又才刚满6个月,连站都站不稳、坐也坐不住

没办法,到了复查的前一天,朋友只好给婆婆打电话,拜托她来帮忙照顾小女儿一天

结果呢,小女儿刚被奶奶抱上手就哇哇大哭,本以为偷偷带大女儿坐车去医院,孩子哭一会儿就会好了

可奶奶到底是没耐心,前后还不到十分钟,就打电话让朋友回去,然后带着小宝她们一起去医院

考虑到医院会传染,去医院复查如果赶不上中午之前到,就要在医院多等几个小时才能复查,她就坚持让奶奶再照顾一会儿就匆匆挂断电话

结果呢,等复查结果出来再回到家都已经接近晚上了

而回家后看到小女儿的第一眼,孩子两眼呆滞,她伸手抱抱,孩子不理会她,从奶奶怀里抱走也没什么反应

直到靠在妈妈怀里,似乎闻到妈妈身上的味道后才委屈地抽泣几声,听到妈妈温柔的声音后也趴在肩膀上安稳地睡着了

对此,奶奶还说:“还是要妈妈,这孩子一整个下午哈欠连连,可是怎么哄就是不肯睡觉,你一回来就趴在你身上睡着了,鼻子跟会闻一样”

也是直到后来,婆婆离开之前的无意吐露才弄清楚

原来,自从朋友坚持带大女儿去医院复查挂断电话后,小女儿一直哭哭啼啼、扭来扭去的排斥行为,导致奶奶心生烦躁,对着孩子吼了几声,而小家伙也一整个下午就没有再哭了

还记得兰妈刚生大女儿的那天晚上,疼得睡不着觉,女儿躺在婴儿床上也啼哭不止,初为人父的丈夫怎么哄也不管用

直到把孩子抱到我怀里,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孩子仅仅只是躺在我身边就立马不哭了,整个人睡得格外踏实,整个晚上也没有扭动一下

这其实就是孩子跟妈妈之间,与生俱来的安全感,只要稍稍靠近就能很好地安抚孩子的情绪

所以说,并不是只要妈妈在,孩子就不乖

而是妈妈在,孩子才有安全感,才敢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这也是孩子最真实、最放松的模样

02

妈妈对孩子的爱

是全天下谁都无法替代的存在

之前总是听过来人说:“孩子为一个家庭带来希望,也能为一个家庭带来矛盾”,那时候还不能理解,直到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才能慢慢明白

记得没有生小孩之前,我和公婆没有住在一起,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并不影响,也很少出现沟通矛盾

可自从有了孩子之后,经常会因为一些观念而产生分歧

说来惭愧,其中最典型的就莫过于“孩子跟谁亲一些”的争风吃醋了

记得有那么一段时间,工作的原因出差一段时间,再次回家之后,大女儿就整天黏着我,我去哪里,她就去哪里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奶奶把饭端在桌子上,小女儿跑得快,第一个坐在我旁边,大女儿跑得慢,就只能落坐在奶奶的旁边

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大女儿吃饭的时候噘着嘴,满脸不开心,看到奶奶来了之后,立马端着碗故意往一边拉开距离

奶奶看到这一幕,气得当场对她发脾气,还训斥说:“你怎么不把碗拿到门外去吃,真是个白眼狼,你以为我愿意跟你坐在一起吃饭吗”

说完这句话,女儿眼睛通红,整个人更加委屈了,抱着碗就把米饭往嘴里扒,一口菜都没吃

讲真的,被自己孙女故意疏远、和冷落,我能理解奶奶心中的烦闷和失落感,可正确三观的家庭教育理应是理解、包容、还有不分亲疏

就像生活当中经常会听到一些打趣孩子的话:“你是喜欢爸爸、妈妈,还是喜欢爷爷、奶奶呀”

事实上,这些话就不应该出现在孩子的耳边

爸爸妈妈也好,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罢,都是最爱孩子的亲人,也应该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不管孩子亲近谁、多爱谁,都是一个家庭里值得欣慰的事儿

特别是在带孩子这件事上,谁都可以撒手不管,唯独妈妈不行,因为责任,因为爱孩子,所有甘愿放下一切去全心全意照顾孩子成长

还有一次,公交车上有个调皮的熊孩子触动了灭火器开关,一时间车厢内烟气弥漫,不知情的情况下大家慌张地四处逃窜

其中,领头的一个妈妈最为激动,看似柔弱的外表,却硬生生地徒手把车门给掰出一条缝,然后把儿子塞出了车外

看到那一幕,我才明白了什么是为母则刚,什么是母爱,特别是那种为了孩子奋不顾身的举动,真的很美很飒

而孩子,哪怕是依赖、亲近妈妈,甚至最爱妈妈,也都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03

妈妈为什么不离婚

那是因为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你明明过得那般不幸福,为什么不离婚呢”

有一个妈妈给出的回答是:“因为我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也只有孩子才能让我心甘情愿地被拴住自由”

确实如此,这就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

认识一位妈妈,年轻的时候比较任性,结了两次婚,每一次都因为一些小矛盾而吵着闹着离婚:

第一段婚姻里的大儿子,自从父母离婚后就跟奶奶生活在一起

因为奶奶跟妈妈关系不合,再加上离婚时闹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奶奶就时常在孩子面前灌输:“你妈妈是个坏女人,嫌弃家里穷,嫌弃你是个累赘,就把你抛弃了”

于是,在“抛弃”、和“不被爱”的负面能量熏陶下,孩子是带着仇恨和不甘长大的

为了出人头地、为了自己不被小看,一天打好几份工,好几次都累得虚脱被送往医院治疗

再后来,即便是日子好过了,他也心有不甘,多方面打听妈妈的位置,只为了找上门问一句“你为什么抛弃我,为什么不要我”

于是,当儿子找上门质问那一刻,妈妈除了诧异,更多的还是震惊

再看看儿子身上那不符合年龄的成熟与疲惫,身为妈妈满脸心疼,心里面对孩子也是满满的愧疚和痛苦

特别是面对儿子的质问声,她更是羞愧地低下头解释说:“我不是抛弃你,而是担心给不了你更好的生活,我以为,你在奶奶家,至少有奶奶疼,有家人照顾着,跟着我只会流浪,居无定所,也过不上好日子”

可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山珍海味都比不上有妈妈爱、有妈妈疼的完整之家

一个完整的家庭,有爸爸的责任感,还有妈妈的陪伴,那才是能养出阳光自信、幸福灿烂孩子的成长基地

还有一位妈妈,也是经历了两段婚姻的波折之后,前面两段婚姻所生的儿子带不走,她只好把所有的母爱都寄托在第三段婚姻所生的女儿身上

为了女儿的成长,她每天起早贪黑地准备精致营养餐,为家人也做到耐心极致

可惜的是贤妻良母遇到的却是一个大男子主义思想的丈夫,每天对她非打即骂,但凡有一件事没做好,那第二天都能传到十里八村都知晓

用妈妈的话来说:“如果不是为了女儿,早都离开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家庭了”

有人也曾问过她:“那为什么不离婚,离婚之后孩子你自己带着,只是一个人会辛苦些,但同样也能给孩子好的生活呀”

妈妈却回答说“孩子需要的不是好的生活,而是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哪怕对我如何不好,但他始终是我女儿的爸爸,对女儿的爱也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所以说,妈妈这个角色真的很伟大,也担当得起孩子全部的爱,更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

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也为了一个家庭生活得更和谐美满,建议每个人都足够尊重家里面的当家主母,妈妈幸福了,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也会跟着提升

那么,关于为什么只要妈妈在、孩子就不乖的相关育儿知识,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23
兰妈谈育儿

兰妈谈育儿

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