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商贾招待顽军时忽叹道:你们要杀的地下党,是我未婚妻
引言:
世人常道,战火纷飞最易考验人心。1941年的那个夜晚,北漍镇申记饭馆内,觥筹交错,杯盏相碰。店主申士卧与几位"忠救军"头目推杯换盏,言笑晏晏。酒过三巡,军法处处长崔国范掏出一张纸,随手摆在桌上,道出今晚将处决两名地下党的消息。申士卧假装不经意地瞥了一眼,那熟悉的名字却让他心头一震。谁能想到,这位在当地声名显赫的大商贾,会在这个时刻说出那句令在座之人震惊的话:"她是我的未婚妻"。这究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营救行动,还是命运弄人的巧合?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这位商人与地下党之间,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北漍镇的显赫商贾
1930年代初期,北漍镇的商业街上,一家门面不大的杂货铺悄然开业。这就是日后声名显赫的申记商号的前身。店主申士卧,彼时不过二十出头,凭借着过人的经商头脑和勤恳的态度,很快在当地打开了局面。
申记起初只经营日用杂货,后来逐渐扩展到丝绸、布匹生意。1935年,申士卧看准时机,开设了第一家丝厂。这家丝厂规模虽小,却因产品质量上乘,在当地颇有口碑。短短两年间,申记的生意版图不断扩大,先后开设了染坊、茶庄和饭馆。
北漍镇地处江阴东南,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是连接苏南地区的重要商贸集散地。申士卧深谙此地利之便,将申记饭馆选址在镇上最繁华的十字路口,专门接待来往商客。饭馆楼上设有雅间,楼下是普通餐厅,店面装修考究,很快成为当地最负盛名的饭馆之一。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申记商号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囊括金银首饰、布匹丝绸、餐饮客栈的商业体系。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漍镇虽远离前线,却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重要地带。
为了在乱世中保全家业,申士卧不得不与各方势力打交道。他以申记饭馆为据点,经常宴请当地要员,其中就包括了盘踞在北漍镇的"忠救军"高层。这些酒席往往由申士卧亲自张罗,每次必定准备最好的酒菜,使得"忠救军"的头目们对他颇为青睐。
1940年春,申士卧又开设了一家金货铺子,专营金银首饰。这家金铺开在北漍镇最热闹的市场街上,门面虽不算大,但装修考究,柜台上摆满了精致的金银饰品。开业当天,申士卧特意邀请了"忠救军"的几位头目参加剪彩,为自己的生意增添几分保障。
表面上看,申士卧似乎只是一个善于和各方周旋的成功商人。他在"忠救军"面前表现得谦卑有礼,每逢节日必定送上厚礼,遇到军中要员过寿,更是大摆筵席。这种交际手段,让他在风云变幻的乱世中得以保全家业,甚至不断扩张。
然而,这个在北漍镇呼风唤雨的大商贾,却在暗地里与地下党建立了联系。他的申记饭馆,不仅是"忠救军"头目们饮酒作乐的场所,更是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这个秘密,直到那个惊险的夜晚,才险些暴露出来。
二、暗流涌动的地下工作
申记饭馆的地下联络点并非一开始就存在。1939年初,一位自称王掌柜的商人频繁出入申记饭馆。这位王掌柜总是独自坐在角落里的桌子,点上一壶茶,一坐就是大半天。起初,店里的伙计还以为他是来打探生意的同行。
这位王掌柜实际上是杨章区地下党组织派来的联络员。他观察到申记饭馆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申士卧与"忠救军"的关系,认为这里极适合作为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
申记饭馆的二楼有一间不起眼的储物间,平日里堆放着些破旧的桌椅和杂物。申士卧在与地下党建立联系后,便将这间储物间改造成了秘密联络点。储物间的地板下挖出一个暗格,专门存放重要文件。桌椅杂物看似随意堆放,实则经过精心安排,形成了一个隐蔽的空间。
朱涛,化名"王小妹",是中共澄东县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她多次利用申记饭馆作为临时落脚点,执行秘密任务。每当有同志来联络,朱涛就装扮成普通食客,在饭馆里与对方相见。为了避免引起怀疑,她总是点些寻常小菜,有时还会刻意与隔壁桌的客人攀谈几句。
1940年夏天,"忠救军"在北漍镇大肆搜查地下党。一天深夜,朱涛带着一批重要文件,在申记饭馆暂避。当时"忠救军"的搜查队突然上门,申士卧立即将朱涛带到后厨,让她装扮成洗碗工。搜查队在饭馆里翻找了一番,最终一无所获。
这间饭馆不仅是联络点,还成了地下党传递情报的重要据点。申士卧将情报藏在送往"忠救军"营地的饭菜中,或是夹在账本里。有时,地下党的同志会假扮成送货的商贩,将情报藏在货物中送到饭馆。
饭馆里的几个伙计都是可靠的同志。他们装作普通的店员,实则担负着警戒和传递情报的重任。大堂里的座位安排也很有讲究,靠近后门的几张桌子专门留给地下党的同志,方便紧急情况下撤离。
1941年初,澄东县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多个联络点相继暴露。申记饭馆成为为数不多仍在发挥作用的秘密据点。朱涛带领同志们重建组织关系,多次在这里召开秘密会议,讨论如何恢复和发展地下工作。
就在这样危急的形势下,申记饭馆的暗室里不断传出电台的微弱声响。电台报务员每天定时接收上级指示,将情报转交给地下党的同志。这些情报为当地抗日武装力量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支持,帮助他们避开敌人的搜捕,打击汉奸特务。
申记饭馆的特殊地位,不仅为地下工作提供了天然的掩护,也让它成为打击敌人的重要阵地。通过这里,地下党掌握了大量"忠救军"的活动情报。每当"忠救军"的头目在饭馆喝酒时的醉话,都被暗中记录,成为地下党制定行动计划的重要依据。
三、命运交织的际遇
1940年深秋的一个雨夜,杨章区民运工作站的几位同志冒雨来到申记饭馆。他们此行是为了向申士卧通报一个重要消息:地下党准备在北漍镇开展一场大规模的民运工作。当时的北漍镇,因为丝织产业发达,聚集了大量的工人,这些工人大多生活困苦,对"忠救军"的压迫早有不满。
这次会面成为申士卧与地下党关系的转折点。作为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商人,申士卧在工人中有着广泛的人脉。他的丝厂和染坊雇佣了数百名工人,平日里对工人待遇相对较好,因此在工人中颇有威望。
地下党看中了申士卧的这一特点,决定由他作为明面上的联系人,暗中发动工人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为了打消申士卧的顾虑,朱涛亲自向他说明了工作的重要性。申士卧当即表示愿意配合,并提出可以利用自己的商业网络为地下党工作提供便利。
随后的几个月里,申士卧开始在工人中暗中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他借着查看工作的机会,将地下党的传单和小册子悄悄散发给工人。有时,他还会在工资发放时,特意多给一些活跃分子一点补贴,以此笼络人心。
1941年初,杨章区的民运工作开始显现成效。在申士卧的配合下,地下党在工人中发展了一批积极分子。这些人白天在工厂做工,晚上则秘密参加地下党组织的学习会。申记饭馆的二楼经常会在深夜传出压低的说话声,那是工人们在进行秘密集会。
申士卧与地下党的联系也日渐密切。他不仅为地下党提供经费支持,还利用自己的商业关系为地下党购置武器弹药。他的金货铺子成了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染坊的货物运输则为地下党转移物资提供了掩护。
这期间,申士卧与朱涛的接触也越来越多。两人经常借着谈生意的名义在饭馆见面,交换情报。朱涛的才智和胆识给申士卧留下深刻印象,而申士卧的果断和机智也让朱涛感到钦佩。他们之间逐渐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谊。
为了配合地下党的工作,申士卧开始有意疏远"忠救军"的一些头目。他借口生意忙碌,减少了请客吃饭的次数。但为了不引起怀疑,他仍然保持着适度的来往,只是不再像从前那样过分热络。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申士卧在"忠救军"内部建立起了一个秘密的情报网。他利用自己的人脉,通过伙计、工人等各种渠道,收集"忠救军"的动向。这些情报对地下党的工作起到了重要的预警作用。
到了1941年夏天,申士卧已经完全成为地下党可靠的同盟者。他不仅在经济上支持地下党,还亲自参与策划了多次营救行动。在他的帮助下,多名被"忠救军"抓捕的同志得以脱险。这其中,最惊险的一次,就是他以"未婚妻"为由营救朱涛的行动。
四、生死一线的营救
1941年8月的一个深夜,"忠救军"突然对北漍镇展开大规模搜查。当时朱涛正在申记饭馆的秘密联络点与几位同志开会。"忠救军"的搜查队来势汹汹,将整条街都封锁了。申士卧接到消息后,立即让伙计通知楼上的同志,但为时已晚,饭馆周围已被包围。
在这危急时刻,申士卧当机立断。他让其他同志从后厨的暗道撤离,自己则带着朱涛从正门走出去。就在"忠救军"的士兵准备检查时,申士卧上前与带队的李队长攀谈,称朱涛是自己的未婚妻,今晚特意来饭馆为自己庆贺生辰。
李队长虽有怀疑,但看在申士卧平日的交情上,加上申士卧拿出一块金表相赠,最终放行。这次惊险的营救,为地下党保住了重要力量。但此事之后,申记饭馆的处境更加危险,"忠救军"开始派人暗中监视饭馆的活动。
1941年9月,地下党在北漍镇发动了一次工人罢工。"忠救军"怀疑申士卧暗中支持工人运动,对他展开调查。一天傍晚,"忠救军"特务科的人来到饭馆,要带申士卧去问话。申士卧表面上欣然应允,借口要收拾一下后院,趁机销毁了一批重要文件。
就在申士卧被带走的当晚,地下党立即采取行动。朱涛派出交通员打探消息,得知申士卧被关在北漍镇的特务科监狱。通过关系网打听到,"忠救军"已掌握了部分证据,准备对申士卧动刑。
营救行动迅速展开。地下党利用在"忠救军"内部的关系,打探到押送申士卧的线路和时间。1941年9月15日,"忠救军"准备将申士卧转移到澄东县城。这是营救的最好时机。
当天凌晨,一支由工人纠察队组成的武装小组在北漍镇外的栖霞岭设伏。他们装扮成普通的挑夫,在道路两旁等候。当押送的车队经过时,武装小组突然发动袭击。经过激烈交火,成功解救出申士卧。
这次营救行动震动了整个北漍镇。"忠救军"随即展开疯狂报复,大肆抓捕可疑分子。申记饭馆也被查封,店内的财物被洗劫一空。申士卧的其他产业也被查封,多年积累的家业毁于一旦。
获救后的申士卧被地下党转移到杨章区的根据地。在那里,他见到了之前在饭馆里接触过的许多同志。这些人大都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一直在秘密开展工作。申士卧这才明白,自己早已被组织安排在重要位置上。
虽然失去了所有产业,但申士卧在根据地找到了新的事业。他开始参与地下党的统战工作,利用自己在商界的人脉,继续为革命事业作贡献。而申记饭馆的故事,也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革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这家普通的饭馆,见证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地下斗争历史,记录了革命者的机智和勇气。
五、重建革命火种
1941年深秋,申士卧来到杨章区根据地后,立即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根据地安排他负责统战工作,主要任务是联络周边地区的商人和地主,争取他们支持革命事业。申士卧在商界多年的人脉很快发挥了作用。他通过书信往来,以做生意为掩护,秘密联络了数十名旧时的商业伙伴。
在杨章区,申士卧还遇到了几位从申记饭馆脱险的地下党员。他们中有装扮成伙计的交通员,有假扮食客的联络员,还有充当送货工人的情报员。这些人如今都在根据地的不同岗位上工作。原来在饭馆工作的老伙计张阿福,现在负责根据地的后勤保障工作;曾经的常客"王掌柜",实际上是地下党的情报科长。
1942年初,根据地决定重建北漍镇的地下组织。申士卧提供了详细的情报,帮助组织了解当地的最新情况。他绘制了一份详细的北漍镇地图,标注了"忠救军"的岗哨位置、巡逻路线,以及可能的秘密联络点。这份地图为地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2月,朱涛带领一支小分队秘密潜入北漍镇。他们借助申士卧提供的关系网,很快在镇上建立了新的联络点。这次的联络点设在一家裁缝铺里,铺主是申士卧以前的员工。裁缝铺白天正常营业,晚上则成为地下党的秘密据点。
春节过后,北漍镇的地下工作逐渐恢复。通过申士卧的引荐,地下党发展了一批新的同情者。其中包括几位在"忠救军"中任职的商人,他们表面上与敌人周旋,暗地里为地下党提供情报。原来在申记饭馆建立的情报网也重新启动,只是这次改用了更隐蔽的联络方式。
4月,一场意外打乱了地下工作的部署。"忠救军"在镇上抓获了一名地下党员,从他身上搜出了重要文件。为了防止更大的损失,朱涛决定暂时撤出北漍镇。申士卧立即启动了安全转移的预案,利用商业运输的渠道,将暴露的同志秘密转移出去。
这次的打击让地下党认识到必须改变工作方式。申士卧建议利用商业网络作为掩护,把地下工作伪装成正常的商业活动。他设计了一套用商业暗语传递信息的方法,既能传递情报,又不易被敌人破译。
到了1942年下半年,北漍镇的地下组织已经完全恢复,并且比以前更加严密。新的联络网采用分散式结构,每个联络点都是独立的,互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申士卧的商业关系网成为这个地下组织的重要支撑,源源不断地为革命事业输送物资和情报。
曾经的申记饭馆虽然不复存在,但它的革命火种已经在北漍镇生根发芽。地下党建立的新据点更加隐蔽,分布更加广泛。这些据点像一张无形的网,将革命力量联系在一起。申士卧的经验和智慧,为这个地下网络的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