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比勤奋更能拉开人生差距的,是“深度思考”

芒果飓风大世界孙虎彪 2023-09-04 16:27:49

全媒体首席记者:孙虎彪

如何才能做到深度思考?

这是个好问题。如果说什么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创业最重要,那可能就是深度思考的能力。思考的质量,甚至会决定人生的质量。但是,什么才是“深度思考”?怎样做到“深度思考”?本文摘取了稻盛先生著作《京瓷哲学》、《企业经营的真谛》、《活法》、《稻盛和夫语录100条》、《干法》中的精彩片段,希望阅读后能对您有所裨益:

一、所谓深度思考,其实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深度思考,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或者说,是看懂底层逻辑的能力。

什么意思?

这里,举两个稻盛先生的亲身经历说明:

1、化繁为简,透彻思考经营的本质

在京瓷成立之初,我最初碰到的经营难题是“企业家必须看懂财务提供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我是技术人员出身,对于产品的研发制造非常熟悉,再加上对于自家产品的性能了如指掌,所以能够向客户讲解和推销。

可对于会计和财务,我既无经验也无知识,完全是个门外汉。

在听了公司财务人员的说明后,我愈发云里雾里,觉得连看懂利润表都是一件难事。于是,我决定不把企业经营复杂化。

哪怕它原本就很复杂,我也要尽量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去认识和理解它。

于是,我对财务人员说:“所谓企业经营,就是实现‘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而其差值便是赚取的利润。可以这么理解吗?”

“简单来说的话,的确如此。”财务人员答道。“既然这样,那就好办了。我今后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企业经营的本质其实就怎么简单。只需致力于如何扩大销售额,如何缩小费用。利润就是销售额与费用的差额,利润不过是结果。

因此,我们只要不断思考如何“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这一点就行了。

深度思考的前提是化繁为简,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复杂现象简单化。把事情看得越简单,就越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越接近真理。

尽力去把复杂现象简单化,这种思维方式,这一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非常重要。

2、不管多么细小的事情都要追溯到原理原则,彻底地思考

在对事物做出判断时,随时追溯到事物的本质,同时,要以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良心为基础,把做人何谓正确作为基准进行判断,这是最为重要的。

从27岁开始经营企业一直到现在,我一贯秉持这样的思维方式开展经营活动。我所说的做人的正确准则,就是孩童时代,乡下的父母常说的“这种事可做”“那种事不可做”。

就是小学、初中时,老师教导的“善恶”等极为朴实的伦理观。简单地说,可以用公平、公正、正义、勤奋、勇气、博爱、谦虚、诚实这些词汇来表述。

在经营活动中,在考虑所谓的战略战术之前,我首先考虑“作为人,何谓正确”,以此作为判断的基准。

与此同时,我向员工们发出了这样的号召:“从今往后,我要把‘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经营企业的唯一基准。可能有人会认为这一基准太幼稚、太简单了,但我认为,事物的本质就是单纯、明快的东西。所以,今后我要把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

所谓正确的为人之道,就是上述老师教给我们的、极其简单的道德,或者说伦理。

对于当时很不成熟且没有任何经营知识和经验的我而言,除此之外,没有可以借以立足的基础。

如果将判断基准的根本置于人的心中,经营者至少不会把公司导向错误的方向,我这样确信。

在员工们面前,我这样说:“我要求大家放在心上的是,这个判断基准不是‘作为公司’是否正确,也不是‘作为我个人’是否正确,而是‘作为人’是否正确。所以,作为经营者,如果我说了、做了‘作为人’不正确的事情,请大家不要客气,直言相谏,纠正我。但是,当你们认为我的言行符合正确的为人之道时,就请大家一定跟随我。”

这个单纯的判断基准,一直到今天,我依然坚守,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

凡事都不追究本质,只是跟随所谓的常识,那么就不需要自己负责思考判断。

或许有人认为,只要随大流,与别人做相同的事就没有什么风险,因为不是什么大问题,更不必特别较真,不必那么深入地思考。

但是,只要经营者有一点这样的念头,我所说的依据原理原则经营就不可能实行。

不管多么细小的事情都要追溯到原理原则,彻底地思考。

这或许伴随极大的劳力和辛苦,但是,只有持续把任何人看来都正确的原则作为判断的基准,才可能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合乎道理的经营。

这些都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二、深度思考,深度思考,首先需要的是“深度”

那么,怎样训练这种能力?

这个“深度”,是你的工作环境,是你能专注思考的状态。

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是被打断的,分散的,割裂的。在这种状态下的思考,大部分也是浅薄的。

因此,我们必须养成有意注意地习惯。

所谓“有意注意”,有意识地去注意,就是说,抱着明确的目的,认真地将意识和神经集中到对象身上。

比如,听到声响,条件反射式地转过头去,这是无意识的本能反应,叫做“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就是“有意图的”将自己的意识凝聚起来,集中到某一事物所有方面的一切细节上。

只是漫不经心地看着对象物,注意力分散,就不是有意注意。

中村天风先生十分强调“有意注意”的重要性,他甚至说:“人生如果不有意注意就没有价值。”

我们的集中力有限度,始终将意识集中于某一事物相当困难。

但是我们要朝这个方向努力,慢慢养成有意注意的习惯,这样我们就会具备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我年轻时,因为繁忙有时会站在走廊里同部下交谈。

那种情况下的对答,后来往往成了问题:部下说确实跟我讲过;我却说没有听到——有过几次这种经验之后,我一概取消了在走廊里听取部下报告的谈话方式。

有话要说,有事要谈,可以在房间里或办公室一角进行,总之要在注意力能够集中的地方。

做某件事时又随意听取部下的报告,这类轻率的行为,我严格自禁。

所谓有意注意,打个比方,类似于使用锥子,锥子能将力量集中在它尖端一点上,从而有效达到目的,其特点就是“集中力”。

像锥子一样,把全部力量集中于一个点上,就能把事情办成。

所谓集中力,来自于思考的强度、深度、大小程度。要想做成一件事,强烈的愿望、认真的思考是起点。

这种愿望、思考强烈的程度、持续的长度,以及在实现过程中贯彻的认真程度,是一切成败的分水岭。

另外,要想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就需要做到“禅定”。禅定即静心,倘若心境杂乱,自然无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反之,如坐禅般静心明心,便能以平常心看待事物,从而做到“真髓自见”。佛教称其为“打开心眼”。

我每日都会念诵白隐禅师(白隐禅师是江户时期临济宗著名禅师,开创了“白隐禅”一派。——译者注)的《坐禅和赞》,这是我静心入定的法门。

在我看来,以静心明心的境界思考事物,是非常重要的修行,至少应该坚持每天一次。

企业家如果只靠敏捷的思维和强力的手腕,即便能得一时成就,也是十分脆弱的空中楼阁,难逃“盛极则衰”的命运。

因此,企业家需要慎重的态度和“化繁为简”的能力,并且在经营活动中触及问题的核心。

这两种种状态,是进行有质量的思考的前提。

三、当我们能做到“深度”时,思考到什么程度呢?

深思熟虑到“看见结果”

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达到“看见事情结果”的心理状态。 

最初只是梦想或者愿望,在大脑中进行认真反复的模拟推演,这样做如何,那样做又如何。

不知不觉中,梦想和现实的界线逐渐消失,尚未着手的事情,却感觉到仿佛已经做过,由此逐渐产生出一定能做好的自信。

这就是所谓“看见结果”的状态。

只有深思熟虑到这种“看见结果”的状态,才能完成前人从未做过的事业,创造性的事业,或者需要突破重重壁障的极度困难的事业。

年轻时,通过从事研发工作,我积累了大量经验。我从中领悟到“在从事经营活动时,‘看到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在着手研发时,首先要在脑中构思好流程。

比如,要使用哪些原料,添加哪些药品,使用哪些装置等,要把各个流程都考虑到位。我把它称为“模拟演练”。

关键在于,要预估研发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在京瓷成长为大企业后,我便无暇直接参与研发工作了。

于是,我会委托公司的研究员:

“客户希望我们做出这种规格的产品,你们马上开始研发。我觉得用这个方法应该能行,你们就以此为解决问题的线索,至于其余的事情,你们自己思考。”

但我并非至此就当“甩手掌柜”,而是在脑中时常思考这个研究课题。因此,虽然我没有亲自参与实验,但脑中的“模拟实验”一直在持续。

通过这样日复一日的“模拟演练”,最后感觉自己好像真的实验成功了,连产品的外观和形状都能在脑中清晰浮现。

这便是“看到结果”的境界。

自己并没有亲自参与研发,但通过在脑中反复的模拟演练,却能够清楚细致地把握成品的外观和形状,这一过程便是“反复思考,直至‘看到结果’”。

如果脑中显现的只是“黑白画映”,这就还不够,只有呈现出逼真的“彩色影像”,才算是真正思考到位。

如果能把所有问题和环节都思考彻底,达到这样的程度,不管是研发产品还是开创事业,都势必能够取得成功。

在第二电电的创业初期,我也通过彻底思考,达到了“看到结果”的境界。

在创业之前,我不断自问自答,以确认自己是否“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而一旦决定放手去干后,便开始每天认真思考公司的具体运营。

我一边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一边在脑中反复模拟演练,最后,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消失,成功的自信开始变得高涨。

对于所有状况,我都已事先考虑周全,因此脑中可以清晰呈现第二电电的未来蓝图。

如今回想起来,在日本,第二电电算是第一个“民企挑战国企”的成功案例。

面对始于明治时期的老牌国企,第二电电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关键因素便是彻底的思考推敲和反复的模拟演练。

因为感觉自己似乎已经做过一遍,所以胸有成竹。

四、从人生、工作、事业的意义三个维度去磨炼深度思考的能力

如果要训练深度思考的能力,其实就是多问“为什么”。

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

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对于这个人生最基本的问题,我认为必须从正面回答。我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人生在世,为欲所迷,为欲所困,可以说是我们人这种动物的本性。如果放任这种本性,我们就会无止境地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就会沉湎于享乐。

当然,生活需要丰衣足食,自由活动需要相应的资金,希望立身出世也是进步的动力,这些都不应一概否定。

然而,上述一切只能限于现世,再多也不能带往来世,今世的事情必须在今世清算完结。

如果说人生有不灭之物,那就是“灵魂”。

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在今世所创造的地位、名誉、财产就得统统放弃,只能带着你的“灵魂”开始新的征程。

因此,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何来到这世上?”

我会毫不含糊地回答:“是为了在人生谢幕之时的灵魂,比人生开幕之初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工作的意义在于提升心志

为什么而工作?工作是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很多人是这么想的。他们认为,为了吃饭获取报酬,就是劳动的价值,就是工作首要的意义。

诚然,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是工作的重要理由之一,这没有错。然而,我们拼命工作,难道仅仅为了吃饭这一个目的吗?

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这是我的观点。

提升心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的僧人经历长期严格的修行,也未必能够做到。

但是,在工作中却隐藏着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巨大力量。工作的意义正在于此。

日复一日勤奋地工作,可以起到锻炼我们的心志、提升人性的了不起的作用。

明确事业的目的和意义

为什么要兴办这个事业?这个企业存在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当然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但自己创办事业的目的及意义必须明确地表示。

其中,有人为了赚钱,有人为了养家,这些并没错。但仅靠这样的目的,要凝聚众多员工齐心协力办企业是不够的。

事业的目的和意义还是尽可能以高层次、高水准为好,换句话说,必须树立光明正大的经营目的。

要让全体员工拼命工作,缺乏“大义名分”事实上是行不通的。

“原来我的工作有如此崇高的意义”,这样的“大义名分”,如果一点都没有的话,人很难从内心深处产生必须持续努力工作的欲望。

创业第三年,十余名高中毕业的员工的罢工事件,让我重新思考了公司存在的意义。

公司的存在,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抱负,而是为了守护员工的生活,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人生。这才是公司的使命,这才是企业经营的意义。

悟到这一点,下定这个决心时,我如释重负,犹如拨云见日一般,心中透亮了起来。于是,我心思一转,确定了公司的使命:

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

我坚信,此后企业的一切发展,都不过是贯彻这一正确经营理念的必然结果。

五、通过心灵和深度思考,命运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变

人生就是一幕戏,每个人都是主角。

然而,我们不只是在演出,更是这幕戏的创作者。因为一般戏剧总有个既定的结局,人生则不同,结果往往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

有些人相信,命运在我们出生时便已注定。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想,通过心灵和深度再深度地思考,命运可以因此而往好的方向转变。

与其和“命运”作无谓的相搏,不如潜心想想:如何来为自己写一部剧本,从而扮演自己心仪的角色?

越早动手,就越能利用每一刻,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生命的每个转折点,都有机会在等着我们——如果我们努力,就能抓住机会;反之,若心中没有清晰的任务和目标,原本唾手可得的,也将成为过眼烟云。

在如戏的人生里,为自己写好脚本的人与庸庸碌碌混日子的人,有着天壤之别。

结尾引言:

深度思考者,一定是看整体和系统,形成自己的闭环。深度思考的能力,也是发现底层逻辑和规律的能力。

所以,如何才能深度思考?

让自己始终保持专注的状态,别只陷入了局部,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去思考。

透彻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看懂事物的底层逻辑。

当你拥有深度思考能力时,就不会焦虑,而是更有底气。因为你知道自己是正确的。

80%的时间用于深度思考,最后做出20%的最正确的决定。

思考的质量,决定人生的质量

3 阅读:554
评论列表

芒果飓风大世界孙虎彪

简介:传播正能量,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