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年6月,在天京主持朝政的石达开因受到猜忌而逃离天京。
一路上,他张贴告示,阐明自己不得不出走的原因,并表达了自己既要继续忠于太平天国又不得不出走单干的意思。
翼王素来义气深重、深得人心,因此,他振臂一呼,云集者众,许多兄弟纷纷投到了他旗下!
然而,随后,这些追随石达开的兄弟,却又纷纷陆续离开了翼王···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深失众望当初,石达开回天京辅政,”人心喜悦“,众人都十分高兴。后来,石达开辅政有方,他的威望就更高了。
因此,在整个太平天国体系中,石达开都拥有极为崇高的威望。
即便是没有追随他出走的陈玉成、李秀成等人,后来也对石达开赞不绝口,佩服之情溢于言辞之间。
因此,石达开振臂一呼,影响力是极大的。
据说,当时,陈玉成和李秀成也心怀犹豫,一起商议过要不要追随翼王。
然而,石达开的做法,却深失众望,让许多人都放弃了追随他的想法。
当石达开在安庆召集旧部时,湘军正在猛攻九江,九江林启容多次求援。
当时的石达开,仍是太平军“通军主将”,虽然阐明了要单干的想法,但仍然宣称要忠于太平天国,并且要继续以“通军主将”的身份统一指挥各部。
而以当时的形势而言,陈玉成在湖北的行动已经牵制了湘军主力,九江城下李续宾只剩下5000人,如果翼王率领手上的数万大军前去九江解围,几乎可以毫无悬念地解九江之围!
然而,石达开私心作祟,率军深入江西腹地,并不救九江,导致九江最终沦陷···
石达开的这些举动,就是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私心。
虽然他口头上称自己仍然是忠于天王的,跟随他石达开同样是给太平天国打江山,但是,他不救九江的举动,恰恰证明:石达开只是说得好听而已,他出走,本质上就是搞分裂,就是带着太平天国的资源单飞,就是抛弃太平天国!
当时,虽然许多将士对洪秀全已经有不满,但是,对于搞分裂还是多不愿的。
也是···搞什么分裂呀?如果对太平天国失望,就该去降大清,何必再跟着石达开去另搞一套呢?
所以,虽然石达开威望极高,但是,实际上,他出走时,主要追随者,仍然是翼殿将领和一些在天京系统混得不如意的兄弟···
失败的合作较早与石达开分道扬镳的,是杨辅清。
杨辅清,原是杨秀清系的骨干人物之一。当初,洪秀全与众人商议诛杀杨秀清时,就表示只杀杨家兄弟三人,其中就包括杨辅清。
不过,天京事变时,杨辅清正在外指挥作战,逃过一劫。
此后,在诛杀杨党的血雨腥风中,石达开一力保全杨辅清,算是有恩于杨辅清。
天京事变后,杨秀清没有被平反,杨辅清始终仍是待罪之身,因此自然要追随石达开。
不过,杨辅清仍然以东殿自居,并不甘心受翼王差遣,因此,杨石之间仍然是联合作战的关系。
后来,洪秀全给杨秀清平反,恢复了杨秀清的爵位和名誉,从而是杨辅清“安全”。
随后,洪秀全为了拉拢杨辅清,封杨辅清为中军主将(杨秀清当年也任中军主将)!
于是,杨辅清果断回归了天京系统,不再跟着石达开闹了···
杨辅清回归天王系统,对石达开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当时,石达开决心在福建建立根据地,而杨辅清在福建已经打开了局面。
杨辅清决心回归天王系统后,没有等到翼王的部队赶到,就主动放弃了自己血战的来的若干地区,使石达开立足福建的企图失败!
其实,杨辅清后来仍然与石达开有过一些配合,可见杨辅清与石达开之间的关系仍然没有破裂!
何况,以情形论,杨辅清既然决心返回江西,其在福建血战打下的一些地区完全可以等到石达开来接手后才离去。毕竟,这些地区与江西战场关联性很强,交给石达开友军总归比拱手让给清妖要好呀!
所以,即便杨辅清决心离去,于情于理于利益,他似乎都应该等到石达开接手后才离去。
杨辅清宁可将血战而来的地盘让给清妖也不等待石达开,大概是受了洪秀全的指示!
毕竟,对洪秀全来说,如果石达开在福建站稳脚跟,石达开仍然可能对江西、皖南,乃至江浙战场都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洪秀全所不愿见到的!
看起来,洪秀全与石达开虽然名分上还维系着君臣关系,但实际上,天王已视石达开为比清妖更危险的竞争者了!
如此,杨辅清离去,石达开在福建立不住脚了!
“单飞”潮杨辅清、杨宜清毕竟是东殿的人,本就与石达开是合作关系。
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翼殿中也有许多人开始离开石达开了!
“单飞潮”,主要有两个高潮。
第一次,是石达开在福建陷入困境时。
杨辅清等人离去后,石达开在福建立不住脚,连续受挫,很快只剩下邵武一地。
于是,许多将领纷纷脱离石达开,开始单干!
8月30日,检点胡其相率部返回江西,不久降清,但被清军“正法”;
9月12日,经略杨再田率万余人返回江西,单干失败后归入杨辅清兵团;
9月20日,花旗军数万人也脱离了石达开···
随后,10月1日,石达开的兄弟,国宗石镇吉也率数万人脱离了石达开,开始单干!
第二次“单飞潮”,则是在石达开进军湖南期间。
这一次,影响最大的,是跟随了石达开五年之久的大军略何名标,他因与赖裕新不和,转兵而去,先与石镇吉合作,然后又与石镇吉分离,开始单飞。
此次“单飞”者,大多是资历较老、实力较强者,对石达开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这些人纷纷“单飞”,与石达开领导失误是分不开的。
首先,石达开在江西、浙江、福建等地辗转,皆打不开局面,连战连败,自然让人失望!
大家跟随的是战无不胜的翼王,不是跟你来打败仗的!
你石达开就这么点本事,你能单飞,那我们也能单飞呀!
同时,石达开在具体的管理上,也出现了问题。
比如,石镇吉乃翼王同宗兄弟,本应是绝对骨干。
但是,石达开与他关系却很紧张。
镇吉又与达开疏,达开欲杀之,惜其材武。镇吉知之,常为一军,不欲与达开合。——《临桂县志》
显然,关系紧张至此,人家要自己单干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何名标,追随了石达开五年之久,算是老兄弟了。
但是,何名标与赖裕新不合,石达开处理纠纷时未能安抚好何的情绪,导致何名标愤然出走!
当然,即便如此,无论是石镇吉还是何名标,与石达开的关系仍然没有彻底破裂。
石镇吉后来单干失败,又要来投石达开,只是路上被俘,可见二人之间虽有分歧,但说到底还是兄弟!
至于何名标,他虽责石达开偏袒赖裕新,但他与石达开同样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恨。
而何名标后来也与石镇吉、曾广依等人合作,并在后来被俘后服毒自尽,表现出坚决的反清意志。
而且,石镇吉、何名标的活动范围,长期都距离石达开不远,甚至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他们几乎一直与石达开活跃于同一个战略区间···
因此,即便他们各自脱离,石达开仍然是有机会争取他们的,即便不能争取到他们回归麾下,也是完全可能争取与他们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的。
遗憾的是,翼王没有任何动作···
由此来看,“单飞潮”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石达开与部分将领的关系出现了严重问题!
“东返”潮石达开在湖南攻宝庆不克,退入广西。
随后,在广西期间,发生了“东返”潮,大批将领离开石达开,返回了天京系统。
这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次。
第一次,是另一支花旗军。
此前,花旗军一些部队在福建、湖南时期就已经脱离了石达开。
而在广西,石达开手下的最后一批花旗军也离开了石达开。
这些花旗军兄弟,本是广东人,石达开退入广西后,这些花旗军兄弟企图趁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机会,开辟广东基地。
在开辟广东基地失败后,他们退入江西,投奔了李秀成。
第二次,则是傅忠信、谭体元。
傅忠信是石达开的宰制,谭体元则是青天豫中旗中制,皆是石达开的心腹将领。
他们离开石达开后,直接退往江西,又退往安徽,投靠了李世贤,也回归了天京系统。
最后一次,则是规模最大的。
彭大顺、朱一点、童容海、吉庆元、汪海洋等,最后集体离开了石达开。
这些人,多为石达开一手提拔的,与石达开关系比较紧密。
因此,他们原本的选择是劝石达开带领他们一起回归天京。
石达开多次明确拒绝后,他们遂最终离开了石达开,开始回归天京系统,并多数投到了李秀成手下!
“东返潮”的流行,是石达开发展不力的必然结果!
当时,石达开在广西同样打不开局面,甚至连团练也应付不过来。
相反,天京方向,陈玉成、李秀成打出了一个近似于“中兴”的小高潮。
两相比较之下,众人认识到:石达开的路走不通过,反倒是天京本部打得风生水起,更有前景了!
其实,石达开在广西时,自己也已经心灰意冷了,何况他人呢?
这些人追随石达开远征,无非是想要打出一个前途来,但现实已经表明:石达开是没有前途的了!
因此,众人虽然仍然感翼王义气恩德,但终归是要回归天京系统了···
后人论及石达开众叛亲离,常常一味指责他搞分裂,仿佛只要是搞分裂,就必然要失败一般。
然而,平心而论,天京事变后,杨秀清等人死去,洪秀全已经明显不能承担起推翻大清的历史使命。
这个情况下,石达开另起炉灶,本身是一次探索。毕竟,对拜上帝会一套“不甚附会”的石达开,只有在脱离洪秀全之后,才可能使起义摆脱宗教束缚,走上正常化的道路。
试想,如果朱元璋没有脱离反元起义时的宗教色彩,恐怕是成不了大业的。
石达开脱离天京,本身是一次不应过分指责的尝试。
众多将士愿意跟随石达开,正说明了石达开此举拥有一定的合理性。
石达开众叛亲离,未必是因他“搞分裂”,而是因为他才智有限。
石达开虽然拥有不俗的用兵之能和理政之才,但其综合能力,不但不如朱元璋、刘邦,就是与杨秀清相比也是有不小差距的。
因此,单干后,屡战屡败,部队战斗力急剧下滑。
如此,众人看不到前途,纷纷离去,只不过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