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无法阻止的“外交核爆”,中法闪电建交幕后博弈

历史微鉴吖 2024-11-28 22:58:1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共同发表了这份或许是外交界最为简洁的建交公报。

但别看内容简洁,这份公告的影响却一点也不小,不少媒体在报道这则消息时,将其形容为一场“外交界的核爆炸”。

要知道,就在一个月前,美国还信誓旦旦地宣扬,他们得到了法国不会与中国建交的保证;半个月前,法国的报纸还在讨论法国与台湾的关系,一点也不像要与中国建交的样子。

然而转过头,法国就宣告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

中法两国的闪电建交震惊了世界,然而,中法建交的进程,却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

中法谈判

1963年8月,中国驻瑞士大使馆收到了一份有些特殊申请:法国前总理富尔要携夫人来华旅行,并希望能够与中国领导人会面。

如果只是简单私人旅行,哪怕是富尔希望与中国领导人会面,也不值得特别关注,真正引起了中方外交人员重视的,是富尔表示,他还要带一名外交部的助手随行。

一名退休政客的私人旅行,就算需要带助手秘书,也怎么都轮不到外交部出人,看来富尔的这趟旅程,不是像他说的那么简单。

果然,在一个月后,富尔专程从巴黎赶到瑞士,请中国驻瑞士大使李清泉吃饭。

在饭桌上,富尔告诉李清泉,这次访华,他是作为戴高乐特使与中国领导人会谈的,戴高乐还托他给中国领导人带去了一封亲笔信。

中国驻瑞士大使馆立刻将这一信息传回国内,外交部也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富尔与夫人辗转来到北京后,被安排在钓鱼台国宾馆下榻,次日中午,周总理亲自在中南海西花厅与他们见面。

简单的寒暄过后,富尔就拿出了那封之前提起过的,戴高乐的亲笔信。

只见信上写道:“主席先生,我愿再次向您强调,我重视您下次访华期间同中国领导人的接触。”

“我在彼此最近几次交谈中,清楚地告诉您,我们同这个伟大国家之间的各方面关系为什么及如何的至关重要。”

“请您放心,我完全信任您将要表达的一切和将会听到的一切。”

显然,这封信件名义上是写给富尔,实际上是写给中国领导人看的,戴高乐此次委托富尔来华,不是一场简单的试探,而是希望促成中法建交。

然而,当双方正式开始谈判后,富尔的第一句话,就让原本和谐的氛围陷入了凝滞。

“14年来,法国没有承认中国,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法国愿意主动纠正这个错误,但也希望中国不要坚持要求法国在与中国建交前主动与台湾断交。”

不与台湾断交,这不就成了搞“两个中国”了吗?

不止中方的态度立即冷了下来,就连富尔自己也知道这话不妥,连忙解释,法国不是支持“两个中国”,只是与台湾断绝关系牵扯太多,法国不能直接“粗暴地赶走台湾代表”。

然而,面对中方提出的,法国可以先与中国发展民间和半官方关系,正式建交等到台湾问题解决再说的建议,富尔又不置可否,坚持要与中国继续讨论建交和互派大使的问题。

他还主动建议,中方可以在回复法国承认中国的照会时,附上自己对承认的解释。

中方经过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富尔的办法,在10月31日的第五轮谈判中,中方提出了一个三步走的建交方案:

首先,法国照会承认中国,中国复照愿意与法国建交,并在其中申明法国这一行动意味着法国政府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不再承认在台湾的所谓“中华民国”政府和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

随后,双方同时发表照会,筹建大使馆。

最后,如果台湾主动撤回驻法机构,法国也相应地撤回驻台湾机构,或者台湾代表赖着不走,但法国宣布只将其作为普通侨民看待,并主动撤回法国驻台湾机构,则正常完成建交。

但若台湾代表赖着不走,法国就继续承认台湾代表地位,不撤回驻台湾机构,那中国只好中断与法国的建交步骤,召回派出的人员。

富尔大体上接受了中方的办法,但是仍不满足,认为这会使中法建交看起来成了有条件的建交,丢了法国的面子。

于是,他向中方提出,在复照中明确提台湾“反而使它有了一个地位”,不如将其作为一种心照不宣地解释。

最终,中方同意在双方就“三步走”方案中有关台湾的部分达成默契的情况下,在复照中只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在富尔回国之后,法国又派德波马歇来到中国驻瑞士大使馆与中国进一步接触,希望能够通过发表联合公布的形式建交,且公报只提建交和互换大使,不体现其他内容。

中方考虑到法国政府所面临的现实压力,同意了法国的建议。

但同时,中方明确表示,中方接受公报不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前提,是公报发表后中国政府发表解释性声明,法方不做解释或解释不得与中方解释冲突。

法国也明白并接受中国的立场,于是,双方很快商定,将于1964年1月27日中午12时对外发表中法建交联合公报。

美台阻挠

由于中法两国在建交问题上有共同的意愿,中法之间的谈判整体上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是法国想要与中国建交,要面临的对手可不止是新中国的代表。

美国正带头孤立新中国,绝不会接受法国在外交上脱离美国控制,而台湾蒋介石政权眼看反攻大陆已经无望,更要死死抓住“国际认同”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

法国自己也知道,美台绝不会坐视法国与新中国建交,为减少阻力,对与中国进行建交谈判一事一直是严格保密。

然而,即便如此,中法建交的过程中,法国依旧遭到了来自美台的压力。

1963年11月5日,富尔刚刚结束与中国的谈判离开中国,汇报都还没送到戴高乐手上,美国驻法大使波伦就找上了戴高乐,质问他:法国和中国的关系究竟到了什么地步。

听到波伦的话,戴高乐心里一惊,但表面依旧维持了镇定,表示这是件大事,法国如果有这样的打算,一定会先通知美国政府的。

美国也只是从中国报纸将毛主席接见富尔与接见尼泊尔大使并列,对法国的动作有所猜测,并没有什么切实是证据,也只能接受了戴高乐的说法。

但是,台湾方面却美国敏感地多,他们在看到戴高乐上台后的种种举措后,早就意识到了戴高乐恐怕有意与新中国建交。

因此,得知富尔访华后,台湾方面立刻要求法国“澄清”,在这一要求被法国拒绝后,台湾立刻意识到,他们不愿意看到的事还是发生了。

台湾自知无力干涉法国的决定,于是找上了美国告状。

在台湾的请求下,12月,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赴欧洲开会期间,再次拜访戴高乐,问起了中法建交的问题。

戴高乐自然还是用差不多的说辞应付,不过这一次,美国没有听过就算,而是大肆炒作“戴高乐保证法国目前没有承认共产党中国的计划”,意图以舆论倒逼中法建交暂停。

而台湾方面,蒋介石在得到美国“法国确实考虑承认中共政权”的判断后,也连忙向戴高乐致信,希望以感情动摇戴高乐的决心。

不过,中法两国都是成熟的独立主权国家,面对美国的舆论攻势,不但没有停止建交谈判,反而顺势以消极舆论掩盖两国的建交动作。

明明中法已经在1月9日达成了最后协议,1月10日的法国报纸上却刊出了富尔“法国不承担撤销对台湾承认的义务”的采访。

然而,台湾刚刚放心了一点,1月15日,法国却致函美台,通知他们中法即将建交。

对此,蒋介石希望美国、西德等国对法国施压,以期令法国会心转意,但美国已经意识到,法国与新中国建交势不可挡,转而开始谋划利用此事搞“两个中国”。

于是,美国不再对法国与新中国建交的事指手画脚,转而要求蒋介石政府的代表继续赖在法国。

蒋介石也反对“两个中国”,且认为留在法国只会“被中共羞辱”,最后还是要被迫离开,但他深知法国的重要性,故而还是选择先赖一阵,指望新中国会坚持原则,因有台湾代表在就不派驻大使。

蒋介石确实猜中了新中国的心思,但法国却不接受他们与新中国建交的努力白费。

眼看蒋介石不识时务,法国干脆上门赶人,向台湾传递了“一俟北京外交代表抵达巴黎,法

国政府将视彼等为中国之代表,故而中华民国之外交代表将失去其存在之理由”的意见。

眼见法国态度坚决,蒋介石也只能乖乖主动与法国“断交”,法国顺势撤回驻台代表,并与新中国互派大使,中法建交终于顺利完成。

参考资料

北京卫视-档案-中法建交50周年,从凯旋门到天安门

中法建交述略 黄庆华 晋阳学刊

并非完败:中法建交与台美交涉 姚百慧 历史教学问题

0 阅读:12
历史微鉴吖

历史微鉴吖

诉说古今历史,微鉴深层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