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路医生。
慢性胃炎为何久治不愈?这应该是很多患者想问的一个问题。就像我去年接诊的一位30多岁的女患者,她告诉我说:“路主任,胃炎怎么这么难治啊?我看过很多医生,中西医都试过,每次胃痛发作,我都痛得浑身冷汗,只能蜷缩在床上。”
我详细询问了她的症状。她已经有近10年的腹痛病史,最近半年症状明显加重。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尽管接受了多年的西医治疗,但病情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她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嗳气、反酸、食欲不振和口干。我观察她的舌象,发现舌质淡红、苔薄黄。经过辨证,我为她开出了包含柴胡、黄连、吴茱萸、苏叶、百合、蔻仁、炙甘草等药材的方子。
患者用药后,腹痛症状基本消失,嗳气和反酸也有所缓解。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胃痛和其他不适症状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仍需要继续巩固治疗。
那么,这位患者胃炎长期未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情绪问题。在面诊中,她自述自己不仅要承受疾病的痛苦,还要面对来自家庭的许多压力。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负责调畅气机,而胃则负责受纳和腐熟水谷。肝气的疏泄功能对于胃的降浊功能至关重要。如果肝气郁结,不能正常疏泄,就会影响胃的降浊,导致胃病的发生。因此,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提出了“安胃必先制肝”的治疗思想,也就是在治疗胃病时,要重视疏肝解郁,以恢复肝气的疏泄功能,从而帮助胃气下降,达到治疗胃病的目的。
因此,在上述这位患者的治疗中,要特别强调疏肝解郁,我采用叶天士提出的“安胃和肝”的方法,使用柴胡来疏肝解郁,调和肝气,防止肝气横逆侵犯胃气。配合其他药物,疏肝和胃,疏通气机,补益脾气。
那么这则案例体现了中医治疗胃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特点,强调了肝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治疗时的整体协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大家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