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物理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中物理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相对较强,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鼓励后进生主动参与学习,保障后进生能真正地掌握物理学习的精髓和内涵。对此,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为切入点,具体分析后进生学习兴趣提高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物理教学;后进生;学习兴趣;对策
一、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情境
物理学科是探索自然规律的一门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知识的产生过程,要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熟悉的生活化教学资源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知识源自生活而服务于生活,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经验和自然规律,并且物理规律的学习对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有极大的帮助。
对于班级后进生在学习物理基础知识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挖掘出更贴近生活的简单实例,讲解有关知识时对照实例,由浅入深,讲解内容通俗易懂,为后进生理解、掌握知识点做好充分的辅助和铺垫。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引入大量生活化的情境作为教学资源,丰富后进生的认知,暴露后进生认知中的错误,强化后进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知识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人们骑自行车时总是需要脚蹬自行车才能够使自行车持续不断地运动。那么这种现象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随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探索,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产生认知矛盾。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部分学生认识到,之所以需要人的脚不停地蹬自行车,是因为摩擦力阻碍物体的运动,然而当地面变得十分光滑,摩擦力为零时,自行车将不需要力也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永远运动下去。通过这一情境的引入,在丰富后进生认知的同时,也让后进生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帮助后进生改变了已有生活经验的错误认知,促进后进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图一 自行车的受力和运动
二、引入课堂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猜想、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总结分析、归纳结论,使后进生的严谨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培养,同时,实践操作能力也会得以提升。课堂实验和理论知识的结合更便于后进生的理解,更有助于后进生对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在课堂实验操作过程中,后进生对实验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学习兴趣,从而将这种实验的兴趣带到物理理论学习中,让物理学科在实验的基础上培养后进生更高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摩擦力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小型实验帮助后进生认识摩擦力的方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手紧贴桌面来回滑动,并让学生感知在滑动的过程中,摩擦力的方向是否始终保持相同,与自己的手的运动方向有什么关系,从而通过这一小型实验,帮助后进生攻克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这一难点。再比如,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胡克定律,让后进生在弹簧的伸长量和弹力之间建立联系,深化后进生对弹簧弹性系数的理解,并引导后进生在实验过程中,找出弹簧的伸长量和弹力之间定性、定量关系,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现象的能力,培养后进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同时能够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三、利用直观资源,强化学生理解
物理知识相对抽象,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也是影响后进生对高中物理知识兴趣建立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帮助后进生化解物理学习中的难点,改变后进生对物理学科学习难度大这一固有认知和消极体验,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化的手段呈现出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让直观的教学资源培养后进生的学习热情,让丰富的直观资源激励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发现。
例如,在天体运动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初步讲授时,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方式直观呈现出天体运动的规律,让后进生对奥妙的宇宙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在这种好奇心的驱动下产生对行星运动轨迹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后进生更高的学习热情,点燃更强的学习动力。再比如,在学习磁现象、磁场这种抽象的物理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磁感线方向、磁感线疏密程度等空间的抽象内容用可视化的“3D”动图、视频资源等呈现方式来直观展示出,让投放的直观化资源强化后进生理解,帮助后进生逐步攻克难题,解决困惑。体验了成就感之后,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也就随之建立起来。




图二 通电线圈和通电螺线管磁感线“3D”动图
四、构建学习平台,强化主体参与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搭建“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注重鼓励后进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6+1”高效课堂主要从“导、思、议、展、评、检+应用”这几个环节展开进行,每个步骤的进行都环环相扣,其中,在“思、议、展”环节后进生可以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攻克解决问题时遇到的难题,逐步强化对物理规律的认识。
在课堂中,教师采用得“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全员参与性,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够很好的帮助、引导后进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后进生以合作探索的方式开展对问题的探究。例如,在分子热运动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分别将墨水滴入凉水和热水中,观察墨水的扩散速度,小组内成员相互分析现象、联想举例、交流思想,从这一宏观现象分析微观世界中的分子运动情况,探索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通过使用“6+1”高效课堂模式,后进生在自主探索和交流中主动生成知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兴趣也必然更加浓厚。

图三 “6+1”高效课堂后进生参与讨论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后进生高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要求教师关注到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教师要结合后进生的需求情况为其提供一定的学习空间和机会,通过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情境、引入课堂实验和开展直观教学等教学方式,实施“6+1”高效课堂模式,让后进生在主体参与、主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
姜卓,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本科学历,自任教以来一直从事物理教学工作,认真学习,用心工作,热爱教育事业。
执教格言: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厚的心态面对生活。